法学专业阅读推荐书目 大学一年级可读书目: 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 《阅读秩序》 、 《送法下乡》] [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 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 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 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 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 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 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 [点介] 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 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 上,有着相当的帮助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 ,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3.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点介]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 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 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
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 4.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点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 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 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 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 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 [点介]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 幽默的书和智慧的书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什 么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作为法律人,也许此书给予我们的 最大启迪是:缺乏对“沉默大多数”的关怀、缺乏某种“精神家园”的法律,是没有生命 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记住:王小波的小说,特别是《黄金时代》 ,读起来更加让人回味6.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 [点介] 我们缺乏的正是一个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 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一个有着幸福与苦难、欢笑与泪水的世界。
学习法律 的人最怕的就是丧失一颗童心对于那些没有读过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诉你们:走 进这个世界吧,现在还来得及,它会使你们获得更健全一些 7.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点介]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 支撑法律的东西 “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 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 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 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8.冯向:《木腿正义》 [点介] 我相信此书对于专事法律的同仁来说,应该是一个 极好的启迪案本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 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不失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9.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 、 《书斋与社会之间》] [点介] 这里面主要 汇集了梁先生于 1980 年代中后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释法 律,用法律解释文化”的个案实践和言说辩异、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贯一气对年轻学生 来说,读此书还可以学到如何读书、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
《新》一书亦是早期和另外几个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书斋》一书是作者的文化随笔,写得轻松随意,也更见功力 1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点介] 作者对历史的厚 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都显示出其“史实”与“史 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其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揭示、规则与生活状态的 运作的阐说,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此书不可不读 1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 [点介] 作者对学术、政 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实在可以廓清我们的许多认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 少虔诚和信念的时代,这影响着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竟不知道从事的职业除了谋生以 外还有什么意义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12.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点介] 用“讲故事”的方法写的社会学著作 直面“移民”中国家和人民的权力运作,从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戏,又不乏对平民 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开辟和创新上,本书对沾沾自喜的法学 中人来说,都是一记棒喝和警醒。
13.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 [点介] 对于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的学习者 (在此包括法学)来说,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及走向得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虽然不一定 是清醒的)把握本书在这方面是极具挑战力的它研究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建 构;对社会科学的分工的质疑;从事社会科学的学术立场何在等问题本书短短七万言, 薄薄小册子,但却比那些动辄数十万、百万言的著作要有价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 [点介] 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 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 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 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 的视角 15.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点介] 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 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 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
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 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点介] 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 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 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 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 益 大学二年级可读书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点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穿透力相 信会让每一个读者发凉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任何形容的言辞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让我 们意识到,我们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宝贵的东西,失去以后,我们又将面对何种的生活卡 夫卡的一些有关法律的经典著述,是开启我们认识法律和现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门 18.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法学初步》 、 《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 [点介] 该 书主要是对二十世纪英美法律理论的批判性的解读,和一般的国人写的介绍性的读物不同。
该书对其认为是重要的理论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剖析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 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对法律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 19.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点介] 这本书对法学自身的一些范畴的分析是 谨严的,是中国法学规范化的和体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许多概念和“权利-义务” 模式对当下的法理学教材有很深的影响就“学术”的标准看,本书虽然有一些政治化的 烙印和某种建构的色彩,但从整体来看,仍是中国法学类的一本可供批判的优秀著作 20.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点介] 一本“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的 “激进”之作作者的立场自不待言,其用语的鲜明甚至“鼓动” ,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 了其学术的味道自由主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广 大学生来说, “自由”的各种思潮实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书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进路,我 们还应该有一种更全面和冷静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点介] 他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 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炼精当。
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 “发现法律” ,还应该是“创造法律” 他把创新和限制融贯一炉他的热情和理智凸现出 法律职业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为学者和法官的睿智与节制,使他赢得了应 有的尊重 22.王铭铭、王斯福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点 介] 本书聚集了一些法学和社会学的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判断与描述, 以及对其中的秩序状况的把握与解释,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法学 来讲,本书的研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遗憾的是如今再没见后续性的研究,不足以造 成真正的学术气势这是一本好书,也是我们借此反思中国的学术传统如何营造的一本书2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点介]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 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 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 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 ,供后继者超越 2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点介] 本书与前一本书气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 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律建 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25. 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清代习惯法—— 社会与国家》] [点介] 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 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辩异式的 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的 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点介] 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法史研究上 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 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 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点介] 分析法学的代表著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 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当代法学的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今后的西方 法学有深远的影响。
本书的翻译稍微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作为一个主要研究 哈特的人,我建议大家都多关注本书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点介] 是分析 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丁恪守“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 把法律当成一种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 析法学在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