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情景图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作用通道三完小 杨柳月新教材改变了单一机械的例题呈现形式,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童话世界、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出发,以场景图或情境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数学内容的展开,都力求创设贴近儿童的生活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情景图具有直观性和现实性,充分合理地利用情境图的课堂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情境图的使用过程中只要用心领会,灵活应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就这几个方面浅述情境图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一些作用一、借图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数学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灵活地借用情景图,可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引导自己去发现数学知识和研究问题只有这样从一年级开始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探究能力很强的创造型的人才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67页例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时,有这样一幅情境图:小朋友们,你们观察玩具店的货架上摆着哪些玩具呢?(课件出示主题图) ,每件玩具多少钱呢?(出示每种玩具的价格),你最喜欢这里的哪种玩具?(指名汇报) ,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也来买玩具。
小强说我有35元,买一个玩具大象,还剩多少钱?小红说我有20元,如果买一个洋娃娃,还差多少元?他们的问题, 谁能列式解决? (板书:35-2 35-20)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借图活动的情境图,所列出的这两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复习中的题)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题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揭示课题) 借图活动后很容易理解,又接着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始终在自己的探究中便能更好的理解计算的方法二、借图运用,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学习数学新知识教学以后,需要把新知识进行解释应用,学生才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才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合理地运用课本练习中的情境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体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用教材中的图也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地体验数学知识的良好机会例如练习,一年级下册第20页做一做,就是一幅有趣的丰富地以小动物为主的情境图,我借图运用例题所学知识去解决“做一做”的问题老师 :小朋友,今天我要带你们到美丽的小河边上去看看,你们想去吗?”孩子们一听要去美丽的小河边,个个都兴高采烈地大声喊:“想!”这时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河,小朋友们看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都活跃起来,有的情不自禁地喊出来:“哇!有好多小鹿!”“小鸟!”“还有鱼呢。
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吗?小朋友们齐声说:喜欢!师:不过,小动物们可要请你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呢,你们能行吗?生:我们会的!师然后出示有15只小鹿,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树上有几只小鸟?跑了几只小鹿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选择问题独立解决)通过借图观察运用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小朋友创设了自主运用数学知识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人的基本理念这样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既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三、让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情境图呈现的学习素材,由于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有些情境图却与实际不相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创造性地应用情境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我在情境图的内容上换一换,构造上改一改,呈现方式上变一变,顺序安排上调一调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究1、借图应用,把图片内容换一换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关注的是学校的“共性”但是我国幅源辽阔,各地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关注“共性”的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全国所有学校学生的学习有些情境图适合这个地方的学生,但是不一定适合另外地方的学生。
因此,借图应用时,应把图片内容换一换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62页《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教材提供的是一群小学生开联欢会的情境,讲台上放着一箱矿泉水有24瓶,散放的有9瓶,主持人说:“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这一情境对生活在城市的孩来说再熟悉不过,可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一年级孩子(特别是偏远山区的一年级孩子)却是一个陌生的情境教学中如果依旧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来创设情境,显然引发不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我在教学时把开联欢会的情境换为“鸡蛋”: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一篮鸡蛋24个,接着出示9个鸡蛋再出示一个箱子,这个箱子能装33个鸡蛋,这些鸡蛋够装吗?装鸡蛋是农村孩子十分熟悉的事情,因为熟悉,所以很容易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了一个适当的教学情境,这样借用教材的图意,应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换一换图片的情境收到了更实际的教学效果2、借图使用,把图型构造改一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的需要,有时可以把图型构造改一改,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39页的例8《比较大小》时,教材提供了母鸡下蛋的情境图,左边一只母鸡一个月下了28个蛋,右边一只母鸡一个月下了26个蛋。
第一次上课时,我出示了教材中的情境图,请学生比一比,哪只鸡下的蛋多有的是根据鸡蛋图来比,左边的蛋盒还差2个就装满了,右边的蛋盒还差4个就装满了,所以28大于26;有的是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有的是根据数的顺序来比的,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接着我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全班没人举手,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用数的组成来比大小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将蛋盒改成每行可放10个,拿到另外一班去上,学生通过看图,很容易地看出了用数的组成来比大小,“上面一样多,有2个十,下面8个一比6个一多,所以28大于26这幅图按教材来比较数的大小时,学生没有想到最本质的比较方法,为什么把图一改,学生就想到了,可见,有时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把握数学的本质,不妨将图型构造改一改,为使教学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借图用处,把呈现方式变一变借图用处,把呈现方式变一变就是把静态的画面改成动态的画面教学实践告诉我,动态的画面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对事物的兴趣而新教材提供的情境图都是静态的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会有一定的局限如何突破其局限,使情境图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教学时我把情境图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变静态的情境为动态的情境。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15页例2《十几减几》时,可以把静止的画面改为金鱼在游动、两只小猫在走动观看金鱼的动态画面先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接着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几条?”的文字最后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启发学生根据图意进行解决问题学生的兴趣浓厚,很快投入到新知的学习当中去,这种借图用处,把呈现方式变一变后,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4、借图需要,把顺序安排调一调理解“情境图”的意义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前提情境图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我们只浮于表面,不求甚解,那么教学资源就不能充分的得以利用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例1、例2、例3《100以内数的认识》时,书中出现两幅情境图,第一幅图是百羊图:先出现两群羊,每群10只,使学生看出有20只羊,继而又来了8群羊这幅图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大得多,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我认为开始的主题图,如果10只一群10只一群地出示,虽然有利于学生估数,但这样学生能很快地10只10只地数出羊群的只数是100,学生在后面数100个物体的个数时,就会受其影响而10个10个地数。
这样的数法,要在学生会逐个数数的基础上自然生成,其实它比一个一个地数要高一个层次,数数的单位由“一”变成了“十”,不利于学生把100以内的数逐个数出来因此我先让学生学习第32页的第二幅图,由学生数不同的物品,再学习第31页的第一幅图,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组成、序数等的认识总言之,情境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我的见解是,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合理地应用,才使学生的学习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