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视专题片:《鄱阳湖畔新余干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5页
文档ID:38895533
电视专题片:《鄱阳湖畔新余干_第1页
1/5

1 -鄱 阳 湖 畔 新 余干大自然如此多情而又神奇,创造了万物,创造了世界,又带来了一处人间 仙境,一个梦里水乡这就是江西省余干县她位于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 处南昌、景德镇、鹰潭市三角区中心,县城到南昌仅 76 公里,总面积 2331 平 方公里,辖 24 个乡镇 90.5 万人,史称“百越咽喉”,今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 基地这里青山秀水,鱼跃鸟飞,桃红柳绿,美如画屏,映衬出鄱湖水乡特有 的韵致 掸去历史的尘埃,轻叩岁月的门扉余干自秦朝建县以来,风雨沧桑 2300 年勤劳朴素而有勇敢的干越人民,和着不息的鄱湖与井冈儿女一道, 在创业路上书写了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不朽华章史载:自秦朝起余干就是历 代官商通往东南沿海的必经之地清朝时,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至余干境内满怀 豪情亲题“黄金埠”,此时余干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各码头为网络,相互补充、 各具特色的“一坊十市”大集贸格局,成为全国闻名的“商贾云集,帆墙四达”宝 地 春去冬来,岁月如歌进入新世纪以来,余干人与时俱进,审时度势,解 放思想巧借改革的东风,弘扬井冈山精神,诠释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经济 发展思路,策应市委市政府“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实现大发展” 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发挥两大优势(昌万公路交通优势和水面资源优势) ,做 强三大经济(假日经济、都市型经济、鄱阳湖经济) ”的发展新路子和“融入南 昌经济圈,建设省城新效区”的新战略定位,谋求全县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 更:快更好地发展。

走进余干,便捷的交通,让人目不暇给那青山、湖洲、小桥绿水,那 薄雾轻纱笼罩的水乡人家,那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都让我如入梦境:难道 我这是在梦游余干,梦游水乡?新世纪以来,全县完成公路建设投资 1.93 亿 元,境内公路里程达到 1315.83 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 73 公里,全县实现了乡 乡通油路的目标;鄱湖两岸,渔歌唱晚,历年的卡驳机渡船永远退居了人们的 视线,代之的是一座座钢筋混凝巨型大桥,横跨江面如今,从余干乘车无论 到南昌,还是鹰潭或景德镇仅仅只需一个小时,南昌至余干由 175 公里缩减为 76 公里,由问号型变为惊叹号型随着黄金埠电厂长达 20 公里铁路专线的开通, 余干人终于圆上了世世代代无铁路的梦;即将开工的东港高速公路和景鹰高速 穿境而过,填补了余干无高速公路的空白,加上波余公路的打通,余干由过去只 有一条道路进出成为东西南北四通八达,区位由劣势变为优势,由全市最尾部成 为交通最为便捷人气最旺商机无限的热土和咽喉地带 走进余干, 那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建筑,让人如同 走进新风扑面的大都市新世纪以来,在政府不贷一笔款,财政不拿一分钱的- 2 -情况下,通过招商引资、市场运作等途径,投入城建资金 20 个多亿,在城北 这个昔日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地方,实施重点工程上百项,打通了世纪大道、 迎宾大道、环城路三条主干道,形成了“五纵五横一心、两带、四轴”新区格局; 实施了四牌楼路拓宽、沿湖公园等旧城改造工程。

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和交通 信号指挥系统建设到位县城面积由原来的 4 平方公里扩展到 12 平方公里, 人口由原来的 6 万人增加到 13 万人,城镇化水平由 1999 年的 9.6%提高到 23% 新区新建城区道路 20 余公里,水泥路面面积由 1999 年的 18 万平方米增加到 120 万平方米,彻底改变了部分旧街老路脏乱差面貌县城绿化面积新增 13.9 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6 平方米,新增路灯线路 13.8 公里,新增 休闲娱乐场所 17 个,日供电比 1999 年翻了一番,日供水能力由 1999 年的 0.5 万吨增加到 4 万吨先后开发周桥小区、东门小区、迎宾花园、三星花园等住 宅新区,人均住房达 70 平方米农民进城购建住房 3000 余(幢) 5 年来城 市建设的产值和效益创历史之最,城市建设总产值超 30 亿元,产生税收近亿 元,带动了 3 万余人就业,黄金埠镇、瑞洪镇、乌泥镇等中心集镇的发展规划, 洪家咀双港村、乌泥镇乌泥村等村级规划编制都已完成,促进了城乡统筹 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人看到了余干人创造了一个个动人的传奇和奇迹: 这里有全市乃至全省投资最大的休闲公园、市政广场、商贸广场;有最宽广的 街道;有规模最大的县级长途汽车站;有最耀眼夺目的红绿灯、公路照明灯;最长 的人造河流景观;最赏心悦目的音乐喷泉;最高层的城市建筑;最高档的星级宾馆 和电梯;最大面积的绿地;最具现代化气息的迎宾大道世纪大道;最大的摩托车超 市;最大规模的鄱阳湖水产品批发市场;最繁华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最漂亮的花园 式居民住宅区;最能提升城市品位车辆最多的的士客运公司,最完善的城区建设 功能;全市离省城最近最美丽的县城……这些最具竞争力的景观和建设功能,可 与省会城市同媲美。

难怪走进城北,许多外出务工的余干人因城市的嬗变竞找 不到回家的路来,心中不仅产生了一种对故土的新奇,而且萌发了回乡创业的 念头昔日的省城企业纷纷牵手余干,余干已成为南昌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个外企民企如一排排诗行般的阵列,组成一首首动人的创业篇章群众无 不感叹:隋朝林士弘高筑白云城为的是保卫余干,如今政府扩城重镇为的是我 们幸福安康千年古县同此一辙,终于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续写了历史新的 篇章 (字幕: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水平提高了(字幕: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水平提高了 13.4 个百分点,转移个百分点,转移 农村人口农村人口 9.6 万人)万人) 走进余干,遍地是活跃跃的新创造,到处是机声隆隆的新工地为改变以 往工业小县的状况,新世纪以来,全县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 产业,全力引扶入园企业”的思路,通过抓新户、抓大户、抓保护,建材、制 药、纺织、食品四大工业支柱产业蓬勃发展 3 -(字幕:(字幕: ““十五十五””期间余干利用县外资金达期间余干利用县外资金达 28.9 亿元,是亿元,是““九五九五”” 期间的期间的 16 倍 )) 这里有全省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即投资 110 亿元的黄金埠火力发电厂。

依 托电厂占地 8.4 平方公里的电力特色产业基地也在启动电厂一期工程投产后, 每年可创利税 3 亿多元从捕捉一条信息到奠基开工,仅用了半年时间国电 老总因此说:黄金埠电厂的建设创造了全国电源点建设的奇迹;省领导评价: 黄埠电厂创造了三个史无前例,上饶市市长夸奖:黄埠电厂创造了余干速度 黄埠电厂的建设,解决了余干长期没有一家市属规模以上企业的历史,结束了 县财政长期依赖农业的现状; 这里有全省唯一,全国定点的民族乐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民族乐器, 曾获全国大奖,俏销海内外、国内外市场; 这里有全市最大的药业工业园区,有全国最大的赤霉素生产基地依托江 西第三制药厂的品牌、资源和人才优势,成功引进浙江钱江生化、深圳三九生 化两家上市公司和江中、浙江金桥两大药业集团,建成了黄埠药业园及全国最 大的赤霉素生产基地; 这里有一批在全省名列前茅的“单打冠军’’----黄金玻纤厂,玻纤纱布产量居 全国前列,其中无碱膨体纱属国内首创,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讨划,由铭日集团申 报的蚕桑加工项目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出口贸易量在中国茧丝绸市场位居前 列,重创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如今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 1999 年的 1 户增加到 35 户,民营企业共 8759 户,完成总产值 23.3 亿元,较 1999 年增长 274%, 实现利润总额比 1999 年增长 295%,年均递增 24.2%; 走进余干,走进丰收的画卷,那蓝色的水面,黄澄澄的庄稼会让你如同走 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园。

这里有上饶市第一大商品粮基地针对以往“十年九涝百姓遭殃”的惨景, 五年来,全县共争取国家投资 7 个多亿,自筹资金两个亿,实施了康山分蓄洪 区建设工程,鄱湖二期重点圩堤除险加固工程貊皮岭分洪工程、枫富联圩加 固工程等,大大提高了农民抗洪保丰收能力为摆脱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束缚,全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希望在山、潜 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要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 经济结构; 这里有全国闻名央视新闻联播多次报道过的落脚湖高产农业开发区,驻足 于这块希望的田野,余干粮食丰收醉人的场景尽收眼底2005 年全县粮食实际 种植面积 141.07 万亩,总产达到 6.303 亿公斤,较 1999 年增长 62.5%实现农 民人均纯收入 2333 元,较 1999 年增长 67%,再次跻身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行列 (字幕:(字幕:20052005 年三产业比例由年三产业比例由 20002000 年的年的 5454::18.9:27.118.9:27.1,预计可调整为,预计可调整为- 4 -41.6:31.5:27.941.6:31.5:27.9,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一产业中种植,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一产业中种植 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比重由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比重由 20002000 年的年的 40:16.8:41.2:240:16.8:41.2:2 调整为调整为 20052005 年年 的的 33.5:20.2:43.7:2.633.5:20.2:43.7:2.6,水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工业占,水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工业占 GDPGDP 比重由比重由 20002000 年年 的的 13.3%13.3%上升至上升至 20052005 年的年的 22.3%22.3%。

)) 这里有全省最大的大米加工厂即卫彩米业公司,年产精制“鄱湖香”大米 10 万吨近年来余干建成了拥有优质稻生产、特色水产养殖等十大昌万公路 基地走廊,一批相关度的龙头企业 2005 年发展到 455 家,农民从中获得的月 薪收入达 472 元; 这里有全省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 13 万亩的大湖河蟹养殖基地; 有全省闻名的规模最大的瑞洪四千亩乌鱼养殖基地; 漫步康山大堤,远眺 5000 平方公里的鄱湖,深情的湖水诉说着她的风霜 与宽容35 万亩可开发的水面,近五分之一的湖水面积是苍天馈赠给余干的 天然宝库,世代人放天养的水乡人,用全新的目光经营着这方水土烟波浩淼 的 13 万亩的内湖,如今成了蟹螃王国;茫茫洲滩,已是水禽聚集的天然牧场; 自生自灭的鄱湖龙虾游过了太平洋游入了美欧市场;荒废百年的池塘,是湖滨 群众 4 千亩乌鱼养殖基地;明初的皇上“贡品”银鱼,经科学繁殖起死回生,重 新摆上了 国际市场的货架由古战场康郎山酿造的“惠斯春”酒,俏销了全 国各地,昔日的穷乡偏壤,成了省城的蔬菜食品供应基地 走进余干,走进万户千家,到处是人们的欢歌笑语新世纪以来,全县树 立科学发展观,以创业行为协调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这里有办学规模居全市之首的民办教育,近年来全县投入上亿元,创办中英 报国学校等民办学校 12 所,校舍面积达到 14 万平方米,在校学生 15000 余人,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4 年全县高考、文、理科一本二本上线率为全市第 3 名,2005 年的高考更加喜人,文理科全市前 10 名余干各占 3 人,文科一本 二本上线人数列全市第一,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这里有全省县级投资最多的医院县人民医院投资 5000 万元的整体 搬迁项目已完成,全县 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 这里有发展较快的文化广电事业近五年累计投资 800 万元对县城光缆进 行改造,有线电视光缆联网达到 15 个,传输电视节目由原来的 8 套增加到 28 套,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由本县与影视厂家在余干合拍的反映湖区生活的故事 片《芦花》电视剧《母亲湖》,讴歌了余干人民繁荣了鄱湖乡土文化; 这里有全市唯一的荣获“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殊荣的全国水上运 动基地近年来共获国际比赛金银牌 2 块,全国比赛金牌 15 块,全省比赛 1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