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评课稿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寓教于乐 课的引入通过学生熟悉的搭积木开始,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物体, 并通过展示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等实物和让学生或观察或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后,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很好的切入了知识的生长点, 从 “体 ”描 “形” , 从三维到二维,使学生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1、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摸实物、画图形、围图形、拼图形等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操作中充分感知,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 “面在体上” 2、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 充分利用直观物体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第三、让学生在发现中感知,在比较中体会,在实践中运用新课标中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节课还是努力在教学中突出以 “活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活动式的教学第四、采用多种类型练习,注重知识的巩固与延伸这节练习从观察到操作,从说到做,很好的巩固了对这几种图形特征的内化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张老师才工作不久,还缺乏一些教学经验应该说课的设计、 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应用都还是不错的,这可能就年轻人的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吧 但在课堂教学应用与教学机智方面还存在稚嫩的方面比如:1、教师的语言太多,语速太快,给人一种迫不及待的走教案的感觉尤其是低年级教师,语速要慢,吐字清晰,适时配合肢体语言的讲解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从搭成的城堡中能找到我们学过的物体吗?这里可以让学生边指边说; 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观察时可以看教师手中的教具, 在老师肢体语言的点拨下应该会更直观; 包括后面提问 学生, 长方体有几种摆法, 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时, 教师可以拿教具长方体结合学生的描述展示一些,其他学生思维会更清晰2、教师语言一再提炼,还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如:在描述长方形的特征时,教师说有四个尖尖的角, “角 ”在学生心中就有尖的表象, 我们在这里描述长方形直角的特征时应当说 “有四个方方的角 ” ,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概念。
3、有好几个地方还是没有完全放手学生如:用三棱柱画图形时,还给学生提所谓建议, 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上, 有点 “强势 ”告诉学生, 不可能围成圆形那么圆是什么?无限正多边形就是圆了, 为什么不让学生围一围, 讨论后再引导: 你们围成的是一个很接近圆的多边形4、在认识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的实物上找这些图形,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5、教师板书时, “圆”这个字写错了,课前没有斟酌6、有几个地方教师太啰嗦,导致课前预设的一个 “猜图形 ” 的练习没有时间练习,这道题本来是这节课练习与提高的一个亮点, 很遗憾被删去了 但张老师能学会适时掌控课堂时间分配,及时调整课前预设,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