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诱发原因及政策建议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33KB
约10页
文档ID:289752292
论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诱发原因及政策建议_第1页
1/10

    论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诱发原因及政策建议    李志龚新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摘要】货币是一国金融的命脉,而货币供给问题也是经济学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流动性过剩说到底是由货币的大量超发所引起的,本文主要基于M2/GDP比率,从我国货币政策、金融体系、居民储蓄、企业投资以及外汇储备五个方面的状况来分析这些因素对于货币供给的两大环节——基础货币与货币创造的影响,以及如何进一步影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最后再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缓解与解决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关键词】流动性过剩;M2/GDP比率;货币供应量一、问题的提出(一)流动性过剩相关知识流动性按照其外延可以有三个层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货币供应量以及全部金融资产在本文中特指第二层次即社会宏观货币供应量,也就是在某一时点社会的货币存量而针对货币供应量的流动性过剩,是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货币需求量达到一定程度而引起的,即社会留存的货币量大大超过社会均衡运行所必需的货币量在众多的相关研究中,流动性过剩的衡量标准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超额货币率、实际利率、股票指数等,本文将主要运用M2/GDP比率进行分析二)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下文皆以M2表示)从1990年底的1.53万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12年末的97.42万亿元,22年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0.78%。

同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下文皆以GDP表示)从1990年的1.87万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51.93万亿元,22年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6.38%可以看出,M2的增长速度高出了GDP的增长速度四个百分点有多我国1990年至2012年的M2/GDP比率详细数据如下图,该比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在1995年末超过了1,且于2009与2012年间保持在1.8上下由此可见我国M2超过社会总体的产出与消化能力的幅度越来越大,流动性过剩的程度在逐渐加深中国1990-2012年M2/GDP比率变动)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M2/GDP比率在保持不断增长趋势的同时也超过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无论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还是相对于“金砖四国”其他国家来说都要高得多,但是与其他东亚国家与地区类似,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韩国除外)而且我国的M2/GDP比率还有一个特点:增长速度快,我国的M2/GDP比率1995年比日本低0.07,但是到了2004年该比率已经超出日本0.2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程度在加深在相关研究中,王辰华、余明(2008)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来控制流动性过剩问题马冰(2007)认为外汇占款、储蓄率等因素对我国的流动性问题有较大的影响。

薛冰(2007)认为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包括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以及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结构任碧云、王越凤(2008)则认为货币政策的不及时才是流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朱庆(2007)认为流动时过剩的根源在于失衡,包括经济结构与区域结构的失衡二、问题的诱发原因初探(一)央行货币政策长期的欠稳健性央行对于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源”的作用,除了控制基础货币发行央行还会运用三大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流出,稳定经济金融基本面而我国经济的过度波动也导致了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表现出了很大的欠稳健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最有效的工具,也被人民银行频繁动用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货币供给的第二大环节——货币创造影响巨大,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高,那么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放的准备金就会增多,而其自身能支配的存款则减少,可以贷放出去的资金比率也减小,货币的乘数效应就会减弱,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又会要求央行增加货币投放量人民银行从1984年开始执行央行职能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率很高,如2007年央行动用了10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几乎每月一调,2008年为9次,2010年为6次,2011年则为7次。

反映了我国经济波动程度的加深,同时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导致货币存量的急剧扩张或急剧收缩,加上货币政策时滞作用的影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再贴现率与再贷款率作为央行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行为的重要工具,其成本较其他两个政策工具较小再贴现率与再贷款率自1988年9月1日第一次由人民银行公布以来,对货币供应量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并不发达,这两种利率的调整较少,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并且再贴现率与再贷款率一般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补充而使用,对流动性的影响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类似作为一个可以经常使用的吞吐货币的工具,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及发行央行票据自1994年3月启动外汇公开市场业务以来,公开市场业务已经成为我国日常小幅调整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对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也产生了一定的调整作用二)金融体系不健全,流动性结构失衡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晚,并受到政府政策的深刻影响,在体系上有很大的不完善之处,其中最为凸显的就是直接间接融资市场的严重失衡我国以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不发达,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机构吸收的大量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我国间接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规模七成以上,如2012全年间接融资规模占比为74.1%,包括52.1%的人民币贷款、5.8%的外币贷款、8.1%的委托贷款以及8.2%的信托贷款间接融资的一个缺陷在于它减少了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之间的交流,而在双方之间增加了金融中介这一媒介,资金盈余者的资金在得到运用前必须在相关机构中存留一段时间,这降低了资金的流转速度,导致了资金的沉淀同时,商业银行吸收了大量的存款却没有及时贷放出去,形成了巨额的存差从而导致银行机构内部的沉淀资金沉淀资金的存在会降低货币流动速度,影响金融效率,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假象,央行会因此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流动性过剩程度的逐渐加深另外,我国流动性还存在着行业间、地区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大城市与东部发达地区金融市场相对发达,资金获取便捷,有较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城镇乡村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相对短缺发达地区的沉淀资金没有得到有效流动,加剧了流动性的过剩同时,大中型企业获得的资金占据了整个社会融资的绝大部分,而小微企业想要获得资金却难上加难,也造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加剧。

这些都是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复杂化深度化的重要原因三)社会储蓄率偏高储蓄率⑥是指一国居民的储蓄占其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率储蓄率过高,一国所赚取的收入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有可能造成过多的沉淀资金,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储蓄率水平一直居高不下,在全球的排名也特别靠前无论是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来说都偏高,而且仍有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的现实国情是分不开的当然,高储蓄率反映出来的是企业与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的悲观预期、社会保障体系的的不健全以及多元化投资工具的缺乏等等如果储蓄率水平影响了流动性过剩,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是考虑到直接调整储蓄率的困难性,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健全保障体系、发展金融市场等渠道来进行间接调整四)投资回报率过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投入以及强劲的市场需求导致我国的投资回报率逐步上升,并且高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高的投资回报率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国内居民与企业增加投资,另一个是外资的大量涌入国内的高投资率说明投资吸收了大量的流动性,提高了货币的需求量同时,大量外国资本涌入我国,而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这会导致中央银行被动地向社会投入基础货币。

外资涌入越多,基础货币投放得也就越多同时,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取得的收入会由于我国持续的高投资回报率而选择再一次投资于我国,造成第二轮的流动性需求,给流动性过剩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五)外汇储备规模巨大我国商品的低成本以及政策上的支持促进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同时大量出口外汇由商业银行取得最后由中央银行通过结汇而持有,相应地,央行会投入一部分的基础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加深另外,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国际游资的涌入也大大提高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总的来看,我国外汇储备量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开始保持迅猛的增长趋势,迫使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四、政策建议(一)审慎央行决策,稳定货币政策央行对于货币供给的两大环节都有重要的影响源”的作用体现在其发行的基础货币;“流”的作用体现在其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地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央行对于货币供给的影响如此之大,所以在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当中,央行可以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分析各项政策可能产生的效应,保证三大政策工具间的有效搭配,使货币政策更加稳健地运行,尽量缓解乃至解决而不是加剧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这就需要加强央行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决策素质的培养,同时深化决策机制改革二)完善金融体系,发展直接融资货币资金作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资源,只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而资金的运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只有完善的、结构合理的金融体系才能保证货币资金得到最佳运用而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尤其是直间融资结构的悬殊导致间接融资机构存在大量沉淀资金的同时出现了直接融资市场的疲软状态这无疑会降低资金效率,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恶性积累所以完善我国不合理的金融体系是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必然选择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放宽各类直接融资条件的同时加强资金运用的监管,保证直接融资市场又好又快发展三)健全保障体系,合理化储蓄率居民储蓄率的高低对于一国的流动性状况有重大影响过高的储蓄率意味着居民手中的资金并不是直接投入到资本市场,而要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间接地进行投资,这势必会降低资金的运转速度以及货币的流通速度,影响社会的流动性状况我国储蓄率无论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偏高,而且还在不断升高如此高的储蓄率与我国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居民的老年生活是保证储蓄率处于合理水平的最佳选择,当然各项配套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多元化居民投资及理财渠道,强化居民的投资观念等等。

四)规范资本形成,严防国际游资我国良好的市场预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本,国内投资形成了强劲货币需求,而国际资本的涌入使得央行被动地投入大量基础货币,直接扩大了广义货币供应量而随着08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疲软的经济表现又刺激了大量的国际游资涌入中国市场,对本国的资金流动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美国一轮接一轮的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再一次提高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吸引了又一波的诱导性游资要防止这些因素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国内方面,要加强资本形成干预,防止盲目投资投机;国际方面,要谨防国际游资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各种不利影响五)深化汇制改革,完善储备体系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是国际流动性过剩传导至我国的重要渠道巨额外汇储备导致央行被动投入的大量基础货币加剧了原本就很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难题,使得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复杂而要改善这种状况最为深层次地还是要改革我国现行的结售汇制度以及我国的外汇储备体系,可以开辟“藏汇于民”的道路,由广大居民持有巨额的外汇,从而防止输入性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日本、中国台湾、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拖垮了其自身经济的发展。

我们一定要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保证经济稳健运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释:①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