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芜湖“包”打听.doc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3页
文档ID:544139851
芜湖“包”打听.doc_第1页
1/3

安徽小吃在芜湖,芜湖小吃在北门北门的小吃品种多,味道好多年来自发形成市场,加上镜湖区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人气更加旺盛,市场更加繁荣,生意愈加火爆芜湖百姓最喜欢的小吃不外乎北门的牛肉面、小笼包和锅贴包子 不过小笼汤包历史更为悠久,久负盛名传说,大清乾隆皇帝曾经微服私访路过芜湖品尝过芜湖北门的小笼汤包好吃的芜湖小笼汤包发源地却是扬州后来经过一代一代勤劳、聪明的芜湖人加以改进,技术更加完善成熟今天老一辈的芜湖人都记得北门曾经有一家叫“四季春”的汤包和芜湖的另一个老字号“耿福兴”的汤包质量味道都属上乘许多人都怀念那个时候的小笼包,尤其是曾经从上海下放到芜湖的一些老知青回城后念念不忘芜湖的小笼包,现在退休了经常来芜湖旅游寻找和回忆曾经的青春岁月,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吃小笼包 许多人感叹,一些老字号还在,但老一辈的师傅们都不在了,小笼包没有那时候好吃了其实不然,只因为那时候物质太匮乏,经济较落后,人们平时很少品尝小笼包,日常生活也不是像现在天天鸡鸭鱼肉虾蟹鳝鳖,偶尔吃一次感觉特好现在生活普遍好了,不管哪一家天天都有几个像样的菜味精、鸡精等等各种调料走进寻常百姓家,吃腻味了这让我想起《芋老人传》的故事。

是“时位之移人也”唯一可惜的是,现在的猪出栏快,肉没有以前的本色香…… 应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笼汤包的制作技艺更加日臻完善整体水平应该是提高了许多去外地学习工作的年轻人都说外地的小笼包怎么地都没有家乡芜湖的好吃更有许多跑遍祖国神州大地的人们甚至说:芜湖的小笼包天下第一有经验的师傅光凭蒸汽的味道就能知道包子的生熟程度蒸好了的小笼包,启笼时应当是鼓涨起来的晶莹剔透,不易破碎皮薄馅大,鲜爽滑嫩,汤多汁美,味浓不腻 小笼包的关键是肉馅的选料、面皮和皮冻的制作选肉要瘦一点,汤则清而不稠;制皮要够筋抖,汤包口感好不易脱底;皮冻要成型,汤包也成型,出笼时是站立的熬制皮汤时一定要清除表面的浮油和肉皮里的细毛桩,尽可能去除异味细节决定成败芜湖人最会吃也最讲究吃,曾经总结出吃小笼包的四部曲: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芜湖小笼包的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周边的好几个城市在本市就有庞大的顾客群,竞争也非常激烈;店家要赢得顾客必须下功夫琢磨技艺和提高品质芜湖人图安逸不愿出远门所以在外面吃不到正宗的芜湖小笼包包子这玩儿,各地有不同的做法,更有不同的吃法,早有传统四大名包的说法大致为:扬州三丁包,上海小笼包,靖江蟹黄包和天津狗不理。

遗憾的是,本人没吃过天津的狗不理,另三个都是在最有名的地儿吃的,扬州三丁是富春茶社的,靖江蟹黄是鸿运楼的,上海小笼是南翔的各有味道不同,唯一有异议的就是上海的南翔小笼,吃过的芜湖人都说,远不及咱们的小笼南翔小笼最大的缺憾就是皮儿厚,汁儿少一直觉得其实上海人并不怎么懂得吃,而且本地情节严重,不大喜欢往外面跑,他们评价的几种好吃的小笼,除了南翔,还有台湾人做的鼎泰丰,本人也试过,也远不如芜湖的小笼台湾人做的东西小巧,包子大概只有芜湖小笼的一半,蒸笼也小了两个号(芜湖的如果是L号的,那么台湾的就是S号的)但是皮也不够Q,有点厚,汤也不够足,肉的弹性也不够估计是为了符合上海人对节奏快的要求,往往是蒸半熟放那儿,点的时候很快就能上,所以往往包子过度蒸煮,不及现蒸的饱满,好吃芜湖小笼的特点很多,比如皮薄馅大,鲜爽滑嫩,汤多汁美,味浓不腻现在外地人大多知道的是耿福兴,不少旅行社芜湖“一日游”的景点之一这是家百年老店,我很小的时候就吃过,同时期知名的小笼还有四季春和金隆兴以及马义兴等这几家店子都经历过一段没落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又逐渐兴盛,让很多老芜湖人一饱口福耿福兴的小笼几乎是芜湖小笼的代表,馅有够大肉有咬劲,皮很有弹性呈半透明,一口咬开,饱满的肉汁即溢入口中,汤汁又甜又鲜,没有半点味精添加的做作,世博会时代表芜湖的美食参展。

美中不足的是,皮略略厚了点尤其的包子顶部的褶子,肉馅略咸马义兴是回民小吃,他家小笼是牛肉馅的,不像有些店子因为牛肉贵就弄虚作假,他家是货真价实的纯黄牛肉刚蒸出来的时候,咬上一口,满口牛肉的香味,相对于猪肉,更有嚼劲,圈味更少,而且对于爱美的JM们来说,脂肪更少可以补充更多的铁缺憾也是皮儿略厚位于二院后门口的金隆兴恢复营业不久,相对知道的人较以上两家少,他家的小笼皮很薄突出体现在褶子处,位于顶上半厘米处,进而可以装进更多的馅料,汤头很足,第一次吃的时候被狠狠烫了一下肉汁稠似高汤微甜,馅料呈完美的粉红色,非常之新鲜包子皮晶莹剔透,是以上三家中最薄的,且不乏Q劲四季春原也是一家老店,重开之后,没有请回当年的老师傅,味道远不如前,在此不述除了这些有名的大家之外,还一些小店子,味道也是一等一的好,小有名气的如蒋记小吃他家最早的老板是四季春的老师傅(估计这就是四季春小笼味道不如前的主要原因,老师傅自立门户了),据说他家的包子馅是每天一大早,老师傅调好再分到各个分店,一来是手艺不外传,二来是为了保持味道的统一,他家的包子馅儿口味偏甜,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最近生意做得大了,开了二十四小时的店子,反而因为这样一定程度影响了包子的口感。

小笼最重要的是新鲜,早上吃和晚上吃口感肯定是不同的,个人觉得这种地方上已小有名气的小吃,完全可以只做早餐,去迟了就没了,想吃啊?明儿赶早呗!还有一家是口福汤包,也开了多家分店,口味也属偏甜的,相对蒋记略咸一点,因为不是统一调的味,所以各个分店的味道会略有不同,肉更碎一点,欠了些咬劲另一家以分店众多出名的来意浓蟹黄汤包馆,虽然以蟹黄汤包冠名,但蟹黄明显不足,只有顶上一点点蟹黄膏,不够新鲜,且馅有点点腥亮点却是普通的小笼,皮儿薄,且一个个立在笼中亭亭玉立,用筷子夹也不容易破皮,不会有汤汁流失的遗憾肉馅带着淡淡的甜味,缺憾是肉有些碎没有什么弹性酒香也怕巷子深是对芜湖小笼的评价,不过有些地方好比茅台离开本土,就没那个味儿了,或许有些事物引进来,比走出去更合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