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与微之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9.04KB
约14页
文档ID:237218786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与微之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1页
1/14

11 与微之书酬乐天频梦微之元 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元稹贬在通州,白居易谪在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元稹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梦元九?)因此,这首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但“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但写法截然不同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思考】 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白居易的?梦元九?在写梦上的区别提示】 画线局部为思考答案[作者卡片]姓 名白居易生卒年772—846字号称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籍 贯河南新郑(郑州新郑)主要成就“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品?琵琶行??长恨歌??白氏长庆集?[写作背景]元稹与白居易相识,是在贞元十九年,后成为挚友元和十年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三年后,白居易在庐山新建草堂一所,落成后第二天,写此信给元稹,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关爱之意,文章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情趣和对朋友的真挚友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书信体散文一、字音牵挛(luán)   危惙(chuò)   提挈(qiè)蛇虺(huǐ) 蚊蚋(ruì) 瘴疠(zhànɡ)(lì)数帙(zhì) 湓江(pén)二、一词多义(1)置(2)故(3)修三、词类活用①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衣、食,名词用作动词,穿;吃②条写后云云 名词用作状语,逐条地③流水周于舍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围绕④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名词活用为动词,天明四、古今异义①进不得相合古义:在一起今义:符合;相互配合②上报疾状,次叙病心古义:首先说了今义:向上级报告;人或事被报纸登载③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古义:心绪、心态今义:指极小的空间④瞥然尘念,此际暂生古义:时间极其迅速、短暂今义:用眼睛看的一种情态五、特殊句式①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封题其上②判断句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③定语后置句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文中四次连呼“微之微之〞,有什么表达作用?[我的理解] 信的开篇接连用了两个“微之〞,直呼其名,倾诉分别之日久,音断之日长,无法相见,又音信断绝,长久以来的对朋友无法抑制的深切思念,对人生短暂而思念深长的感喟,犹如汹涌的浪涛,滚滚而来,势不可遏。

接着,又反复呼告,“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可见其为友人的“天各一方〞“各欲白首〞的椎心之痛,溢满纸上,郁愤满怀,不能自已文中最后一段的开头和结尾局部也使用反复呼告的手法,连呼“微之微之〞,直接倾诉,感情更加深挚浓烈,催人泪下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我的理解] 只有徜徉山水,筑堂庐山,才真正是白居易到江州后最值得宽慰舒心的事山水之乐,庐山之美,自不待言;更使白居易流连忘返,“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寄情山水之间,忘却官场污浊,“不唯忘归,可以终老〞,这才是大实话,是白居易贬官江州唯一值得自傲的地方,是上天赐给他的福分,足以给收信人元稹带来精神上的抚慰文中列举的“三泰〞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此时的心境的?[我的理解] 作者写三件如意的事来宽慰朋友:一是家中人平安团聚,享受到天伦之乐无须挂念;二是生活虽然简朴但可以自给,自己很知足,无须担忧;三是在风景佳丽之地建了草堂,可以有所寄托,足以令人快慰平淡朴实的文笔透露出自己不是消沉厌世而是达观知足,表现了作者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豁达胸襟这也是作者为对方着想,不愿意让朋友为自己的不幸遭遇难过担忧,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选材琐而不碎白居易在给友人元稹的这封信中,抒发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文中既追述往事,又描述近况,但从选择的事件材料来看,并没有什么大事作者信手把笔,随意抒写,将一些日常的小事写得情趣盎然虽然只是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但更能显出与友人间真挚自然的感情这样,作者虽然写了一些小事,但并没有给人以零碎多余之感,做到了琐而不碎强烈的抒情色彩白居易写给友人的这封书信,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抒情色彩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与友人的真挚感情,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每段所写重点虽然不相同,但都能表达出与友人的友情第一段,直接表达离别之情,感情强烈第二段,追述往事,所寄书信、赠答诗文表达出真挚的感情第三段,表达自己的近况,也是为了让朋友放心,不必挂念,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心第四段,抒情性又转强烈,直接抒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而作者在全文多处直呼友人“微之微之〞,这种直接称呼加上叠词重复,尤能表达出内心强烈的思想感情,直接倾诉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并称“元白〞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两人之间的友谊也多为后人称道与微之书?正是两人友谊的见证信一开始就说不见面已经三年,不读来信已隔二年,可见相隔之久,思念之深。

信中作者处处从收信人一方着想落笔,说微之在病重时尚不忘记给他写信,且嫌信不能尽意,微之又以“数帙文章,请以代书〞,深得作者之心所写值得宽慰之事,实际上是为了抚慰正在病中且同样遭贬谪的微之,算得是一番苦心,一片真诚了[适用话题]元稹,唐诗的意象杨建华元稹,大唐诗歌中的一盏明灯,在时光行进的长河中,一路闪烁而来千年前的古通州,这片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由此得到歌唱和照耀元九,乳名中的排行数字,明澈了唐朝的一方天空透过千年的沧海桑田,一缕缕诗韵,依然在滋育他诗气浩然的落魄之地——古通州默然生长的诗情,葱茏绽放匆忙行进的时光,把元九的简称提炼成一张千年墨香的名片,叠印着大唐诗歌的璀璨,呈现千年风雨的韵律,贴在达州娇艳与壮美的骨骼之上默然屹立于翠屏山麓的戛云亭,在历史的遗迹里,与元稹降任通州司马时的悲愤心境相映成景我敬畏这座与唐诗一脉生辉的建筑物体,它点缀了达州曾经的苍凉之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明媚在中华诗歌内核的灵魂元素,隐埋在元稹笔下的诗意情趣,是否是借用了大唐广阔幅员上的通州山水,千峦叠嶂的脉络?我想,是因通州山水的豪迈与挺拔,恩赐了他对生命、山水,以及爱情的感悟,才写下的千古绝句吧!越过时光的诗篇,似乎谛听到元稹当年落寞时,徜徉在烟雨之中的沉吟,徘徊在雾岚弥漫之中的借酒抒情。

在一盏细小灯花的伴随下,也许一双粲然的目光,在黑夜中的莽莽山峦间穿行,一条坚硬的州河幻化成内心的水域,层叠峰峦的千里巴山,阻隔了他飞翔的目光,长安都城那灯光芒煌的城墙,在笔下涌动着对通州偏僻山水的抚慰,对生命沧桑的祈望拂过历史的尘埃,应当说元稹的心迹、人迹,都留在通州的云水之间,浸润着这块丰沃的土地可他不曾想到千年之后,穷困的道道沟壑,坎坎山梁,在大唐诗歌的意象中,倔强地挺立成道道风景,一座光鲜华亮的现代城市,以蓬勃朝气的生机与活力,释放着千年墨香与诗意华美的精神意蕴年年的元九登高,年年的春光拂面,难道不是你我手捧唐诗的酒碗,饮醉千年风月的一份慨叹?难道不是你我举起唐诗的意象,在这块丰润的土地上追逐的希望和梦想?唐时风,徐徐而来的诗歌声响,穿过宋时雨的婉约,一匝匝密集的诗句,犹如一座座竞秀的群峰,一条条争艳的河流让一叠叠田园村庄,一簇簇炊烟,以别样的姿影映衬了唐朝的厚度、岁月的高度、时光的深度,激越地飘舞在千里巴山的云朵之上走进凤凰山腰的元稹纪念馆,似觉大唐天空中的那缕缕阳光慢慢移向头顶,顿感唐诗的音符紧紧追随飘逸的思绪,某种情愫又被悄悄包围,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达州过去与今天的容颜、泪水与欢笑……元九登高,牵引一种激情向上。

如今的达州,正被这种精神火光所照耀记得去年正月初六,我有幸参加全国第二届杜甫草堂诗歌颁奖会暨诗歌朗诵会梅香弥漫的草堂,在诗歌的亲近下,与50多位成都诗人相聚,即兴侃谈时,说起达州的元九登高节,年年都有不可或缺的诗歌朗诵会时,于是,几位朋友以诗歌的名义,表达一份对达州的祝福席间,一位诗人欣然举杯说道:“成都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魂,让我们景仰;达州因‘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意,让我们凝望……如果说草堂孕育了唐诗的火焰,那元九登高却茂盛了唐诗的意象!〞又是一年春燕剪柳,又是一年花草芬芳,又是一年元九登高,达州,正以坚毅的步伐,激越而坚决地向上攀登!万人空巷的欢悦,难道不是在吟诵元稹当年远离通州时的船帆与车马……【赏评】 本文用蘸满诗情的文字抒写了元稹被贬达州后的创作以及达州元九登高的习俗,表现了元稹对达州文化的影响,展示了达州在元稹牵引下快速开展的喜人面貌一、根底考查以下各项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牵挛(luán)  幢幢(zhuànɡ) 啾啾(qiū) 数帙(zhì)B.记载(zǎi) 憧憬(chōnɡ) 恻隐(cè) 殚记(dān)C.瞥见(piě) 佚事(yì) 危惙(chuò) 湓江(pén)D.形骸(hé) 提挈(qiè) 金銮(luán) 元稹(zhěn)解析:选B。

A项,“幢〞读“chuánɡ〞,“啾〞读“jiū〞;C项,“瞥〞读“piē〞;D项,“骸〞读“hái〞以下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离阔如此      离阔:阔别B.牵挛乖隔 牵挛:牵制,拘牵C.终论平生交分 交分:分别D.危惙之际 危惙:病危解析:选C交分:交情以下称谓中,是敬辞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又见家兄言B.安道与予在楚州C.不见足下已三年矣D.仆初到浔阳时解析:选CA.是谦称,B、D指自己,可译为“我〞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选CC项,因:连词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就〞A项,假设:①如同,像;②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B项,且:①副词,相当于“暂且〞;②副词,相当于“将〞“将要〞D项,于:①介词,表示处所,可译为“在〞;②介词,表示比拟,可译为“比〞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

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假设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