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刘家峡渔业资源发展及运用阐述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KB
约6页
文档ID:311216213
刘家峡渔业资源发展及运用阐述_第1页
1/6

刘家峡渔业资源发展及运用阐述 刘家峡渔业资源发展及运用阐述预读: 摘要:最新杂志:青少年研究青海统计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岛农业大学学报·青岛化工学院学报·钦州学刊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宁波大学学报·人文南通大学学报·社会南京邮电学院学报·中学生导报·教学研小作家选刊·教学交刘家峡水库是黄河上游的一颗璀璨明珠,面积1.07万公顷,占到甘肃省渔业水域面积一半以上,也是甘肃省重要的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库.笔者带领相关人员通过实地调查、现场抽样、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等方式,对刘家峡水库水质、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资源和捕获量等进行了综合、详细的分析,从渔业角度对刘家峡水库渔业资源条件进行阐述,阐明刘家峡水库渔业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并对刘家峡水库渔业资源生产和利用提供一些原始数据和初步看法.一、刘家峡水库自然环境概况刘家峡水库位于临夏永靖县城西南,北纬35°45′、东经103°3′,自西南走向东北,最大长度为60公里,最宽处为6公里.库区东连临洮县,东南邻东乡族自治县,南接临夏县,西北靠永靖县.(图1).水库四周环山,海拔1900米~2300米,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呈荒山秃岭状.水库库岸线发育差,多平直,库湾、库叉较少.底质以黄泥为主,在水库下游、洮河口处多为细砂.刘家峡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养鱼面积为1.07万公顷,水库湖面辽阔,水质好,无污染.其所在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气温较高,少雨雪,年平均水温为11.5℃,5月~9月平均气温大于15℃,冬季除个别库湾浅水区及沿岸发现有少许结冰外,库区一般不封冰.经多年监测,刘家峡水库库水年水温变化曲线见图2.无霜期191天,年平均日照2602小时,日照率58%.二、库水理化特性检测结果与分析㈠库水的物化特性此次刘家峡水库监测点选择了上游(S)、中游(Z)、下游(X)、刘家峡水库渔场网箱场(W)、大夏河口(J)、洮河口(C),在采样时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断面每个断面设3个采样点,其余3个监测点均设1个采样点,共计12个采样点(图1.1).按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标准(NY5051-2001)要求进行检测.刘家峡水库渔业资源调查库水物化特性各指标检测结果统计如表1.㈡物化特性分析1.物理特性分析.用Secchi盘测定透明度,全库12个监测点平均值为182厘米,变幅为40厘米~312厘米.水平变化总的情况是淌水区自上游至下游随着泥沙的沉淀,透明度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在下游X2点.2.化学特性分析.⑴溶解氧(毫克∕升).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水温、水循环或流动、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生物呼吸有密切的关系.刘家峡水库水生植物贫乏,其溶解氧含量主要由水温、水流动来决定,含量平均值在10.82毫克∕升.一般饲养鱼类溶解氧需要大于3毫克∕升,由此看来,刘家峡水库溶解氧条件对养殖比较理想.⑵总硬度(毫克∕升).刘家峡水库总硬度在6.25毫克∕升~7.23毫克∕升之间,平均值为6.42毫克∕升,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正常范围.⑶主要离子(毫克∕升).①每升重碳酸盐在1.89mEq~2.63mEq,水库中游略高于上游和下游,顺序为中游每升重碳酸盐2.40mEq>下游每升重碳酸盐2.20mEq>上游每升重碳酸盐1.92mEq.碳酸盐在水库各监测点均未检出.②硫酸盐.库区硫酸盐含量每升重碳酸盐在8.44mEq~9.09mEq,平均值每升重碳酸盐为8.83mEq,硫酸盐在库区各监测点含量差别不大,分布均匀.③氯化物.含量在0.47毫克∕升~0.63毫克∕升之间,平均值为0.53毫克∕升.自上游至下游,氯化物含量逐渐略微增大,刘家峡水库渔场网箱场处含量最高,含量为0.63毫克∕升.④钙和镁.钙和镁是初级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因子.调查发现,刘家峡水库这两种阳离子均不缺乏,且钙含量高于镁.钙平均含量为33.29毫克∕升,镁平均含量为7.71毫克∕升.⑷生物营养盐类.水中所含营养物质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①三态氮.从测定结果来看,刘家峡水库硝态氮含量最丰富,在0.564毫克∕升~0.722毫克∕升,平均值为0.691毫克∕升.氨氮在0.13毫克∕升~0.33毫克∕升之间,平均值为0.19毫克∕升;亚硝酸盐氮含量在0.011毫克∕升~0.017毫克∕升之间,平均值为0.016毫克∕升.②总氮.含量平均值为0.278毫克∕升.③总磷.磷是一切藻类必需的营养元素.刘家峡水库总磷含量在0.026毫克∕升~0.222毫克∕升,平均值为0.137毫克∕升.④总铁.含量在0.003毫克∕升~0.101毫克∕升,平均值为0.043毫克∕升,含量很充足.3.与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标准(NY5051-2001)比较经调查分析,刘家峡水库水质与相关水产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比较,刘家峡水库库水完全符合要求,水质没有异色、异味、异臭,水面没有明显的油膜或浮沫;溶解氧含量平均值在10.82毫克∕升,水产养殖溶解氧需要大于3毫克;主要的离子和营养盐含量均符合标准要求,由此看来,刘家峡水库溶解氧水质条件对养殖比较理想.4.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比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饮用水应该无异味、异臭,肉眼可见物无.耗氧量(3毫克∕升)>库水耗氧量(2.02毫克∕升);库区总铁含量在0.003毫克∕升~0.101毫克∕升,平均值为0.043毫克∕升,远远小于饮用水标准铁含量(0.3毫克∕升);水库氯化物含量在0.47毫克∕升~0.63毫克∕升之间,平均值为0.53毫克∕升,比饮用水标准氯化物含量(250毫克∕升)小;库区硫酸盐每升重碳酸盐含量在8.44mEq~9.09mEq,平均值每升重碳酸盐为8.83mEq,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库区总硬度在6.25毫克∕升~7.23毫克∕升之间,平均值为6.42毫克∕升,远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总硬度(450毫克∕升)要求.可见,刘家峡水库水质就此次调查指标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综上所述,刘家峡水库,水质良好,溶解氧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年平均径流量和交换量大,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适合水产养殖,具有巨大的渔业发展潜力.三、刘家峡水库浮游生物现状及渔业利用分析几乎所有鱼类的育苗都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鱼终生都摄食浮游生物,而且在现代渔业生产中还采用人工培育浮游生物来喂养一些名特优水产鱼苗,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来说,浮游生物对渔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次浮游生物调查的结果,对刘家峡水库鱼产量和渔业利用问题做些分析.㈠浮游生物调查结果1.浮游植物调查结果.刘家峡水库十二个采样点,测定时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断面的3个监测点分别混合后测定的,共发现出浮游植物8门52种.刘家峡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分布情况汇总见表2,其数量和生物量见表3.2.浮游动物调查结果.刘家峡水库十二个采样点,测定时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断面的3个监测点分别混合后测定的,共发现出浮游动物3门16种,其中以原生动物和轮虫门的种类数占优势.刘家峡水库浮游动物种类、分布情况汇总见表4,其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㈡刘家峡水库渔业利用分析———滤食性渔产潜力估算根据调查结果,刘家峡水库浮游植物在数量上优势种类为硅藻和绿藻,分别占到总量的32.78%和52.01%,在生物量上优势种类为硅藻和甲藻,分别占到总生物量的52.46%和38.45%.刘家峡水库浮游植物总量为1.49毫克/升,根据相关资料,水体的营养类型主要取决于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因此,该水库为中营养类型.以浮游动植物为食的鲢鳙鱼在其生长期内可以利用的浮游动植物量可粗略按下式计算如下:每公顷水体浮游植物现存量B1=1.49毫克∕升×667×1/15(1亩=667平方米=1∕15公顷)×20(平均水深,米)×1000(1米=1000升)÷1000(1克=1000毫克)÷1000克=1.33千克.同样的,每公顷水体浮游动物现存量B2=0.7356×667×1/15×20×1000÷1000÷1000=0.654千克.根据浮游生物重量法,鲢鱼年生产力=浮游动物生产量×可利用率÷饵料利用率=浮游植物现存量×P/B×可利用率÷饵料利用率=19.87千克×50×25%÷30=124.05千克/公顷.(其中P/B系数一般取50,假设鲢鱼对浮游动物的利用率为25%,饵料利用率一般为30).鳙鱼年生产力=浮游动物生产量×可利用率÷饵料利用率=浮游动物现存量×P′/B×可利用率÷饵料利用率=9.81千克×20×30%÷20=44.145千克/公顷.(其中P/B系数一般取20,假设鳙鱼对浮游动物的利用率为30%,饵料利用率一般取20),其中P为浮游植物生产量;P′为浮游动物生产量;B为浮游植物现存量.因此,刘家峡水库1.066万公顷水体面,根据上面得出的初步结论可以得出刘家峡水库理论年鲢鱼生产力=124.05千克/公顷×10666公顷=1.32×106千克,刘家峡水库理论年鳙鱼生产力=44.145千克/公顷×10666公顷=4.71×105千克.然而由于养殖规模、鱼苗投放、管理等各方面原因,刘家峡水库年产滤食性鱼类量远不及理论数据,还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若能有效合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在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还可增加附近居民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一定价值.四、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调查与分析底栖动物是湖泊、水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鱼类重要的天然饵料,弄清水库本身的生物资源基本情况,有助于在保护其生态系统免遭破坏的同时,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水体资源,提高水体的生物生产力,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根据.为了掌握刘家峡水库渔业资源状况,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库渔业资源数据库,为生产实践和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㈠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统计本次采集的12个点的样中,采用1/16平方米彼得逊采泥器采集,共观察到底栖动物8种属,其中S3,Z1,Z2,X1,X3等五个点未观察到任何底栖动物,其种类及分布见表6.㈡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见表7)从表7看,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是寡毛类,其密度达到7273.1个/平方米,占到底栖动物总数的97.84%,生物量达到16.43克/平方米,所占比例达到80.22%.㈢结果分析与讨论1.底栖动物分布特点.水生寡毛类(水丝蚓)占绝对优势,该水库中水丝蚓的密度和生物量占所有底栖动物的80%以上,调查时所采的底泥样中没发现大型软体动物.该水库底栖动物生物量分布不均匀,其中位于上游的采样点S3,中游的采样点Z1,Z2以及下游的采样点X1,X3均未检测到任何底栖动物.究其原因,大夏河、洮河入库处由于河流带入的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底栖动物生长,网箱处由于营养比较丰富,同样底栖动物相对较多.2.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渔产潜力估计.刘家峡水库常见底层主要鱼类为鲤鱼和鲫鱼,根据调查结果,对该水库底栖动物的鱼产力做一简单估算.根据刘阳光主编的《甘肃渔业资源与区划》一书中的相关资料,1981年~1982年对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与鲤鲫鱼产量关系的调查结果,全库每年可产鲤鲫鱼等底层鱼类89.5吨,其中考虑到了鲤鲫鱼不只单一地摄食底栖动物,而且吞食细菌、浮游生物及大型浮游动物,将腐屑提供的鱼产力的一半作为底层鱼类的鱼产力.由于水生寡毛类较多,该水库底栖动物生物量较大,根据能量估算法估算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F=0.032BM+0.183BI+0.235BO式中F为底栖动物提供的渔产潜力,BM为软体动物的生物量,BI为水生昆虫的生物量,BO为寡毛类的生物量.因此,根据表2测定的刘家峡水库各种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可以计算出该水库底栖动物的渔产潜力F=4.05克/平方米,即40.5千克/公顷.根据F=40.5千克/公顷,刘家峡水库水域面积1.0666万公顷,因此可粗略计算出该水库底栖动物渔产潜力为431973千克,假设鱼类对底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