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榕江县红七军遗址的调查报告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90KB
约15页
文档ID:60125938
榕江县红七军遗址的调查报告_第1页
1/15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榕江县红七军遗址的调查报告  榕江县红七军军部旧址历史陈列馆  解说词  一、序厅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  欢迎参观红七军军部旧址榕江历史陈列馆,旧址原为清代贵州古州镇总兵署,它始建于清雍正八年,是贵州省唯一保持较完整的古代高级军事街门,现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黔东南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4月30日红七军攻克榕江古州城设军部于此,红七军攻克榕江古州城时创造了三个第一:这是我党领导的军队第一次在贵州打胜仗,第一次入黔攻占贵州的一座县城,第一次在贵州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红七军发展史上,在贵州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缅怀红七军的丰功伟绩,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以红七军攻克榕江为主线展示红七军光辉战斗历程  红七军雕塑  邓小平:红七军前委书记  红七军、红八军总政委  张云逸:前委委员、红七军军长  李明瑞:红七军总指挥  陈豪人:红七军政治部主任  白色起义厅  中国在国共合作大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加强对中国的罪恶统治,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

中国共产党担负起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192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共产党人,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在广西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走武装夺取政权光辉道路的伟大壮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这几位是领导百色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邓小平:时任中央代表,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政委  张云逸:海南文昌县人,任红七军军长  雷经天:广西南宁市人,任中共右江特委书记,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红七军前委委员  陈豪人:福建省人,立三路代表,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红七军到达中央苏区后,返回广东工作,途中被俘,英勇不屈,壮烈牺牲  韦拔群:壮族,广西东兰县人,任红七军第三纵队司令,二十一师师长,右江独立师师长,1932年10月19日被叛徒杀害  陈洪涛:壮族,广西东兰县人,任红七军第三纵队师令,二十一师师长,右江独立师师长1932年10月19日被叛徒杀害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黔桂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割据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红七军政治部  我党我军历来重视政治工作红七军下设立政治部,主要负责全军的党务、政治思想和民众运动工作下设的总务科、组织科、宣传科和宣传队这里既是办公室、会议室,又是寝室政治部人员就在这里草拟文件,制定标语、口号,颁发布告,印制宣传品陈豪人同志当时担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罗少彦任政治部组织科长兼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冼恒汉任政治部宣传员  这是干部战士床铺、生活用品和宣传用品;  这是当时的办公桌(八仙桌、椅);  这是陈豪人当时睡过的床铺和办公用具  红军进榕江展厅  百色起义后,1930年4月底,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率一二纵队到黔桂边境打游击在黔南荔波的板寨召开前委会议,根据当时得来的可靠情报,决定长途奔袭黔军王家烈的后方重镇古州途中经过瑶族和苗族居住地区,红七军三千将士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不拉夫,不扰民,买卖公平,晚上住在百姓的屋檐下,很快赢得了少数民族  同胞的信任和支持,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红七军顺利通过茫茫的大苗山区,秘密来到古州城下  古州城周长九百四十四长,有大东门,小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等五个城门当时国民党二十五军四师史远勋率一个团600余人驻守古州城。

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池1930年4月30日上午兵临城下红七军突然向城内的敌军发了起进攻这时敌军才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敌军就凭借坚固的城墙和猛烈的火力负隅顽抗红七军在各族老百姓的帮助下,高呼“打下古州城庆五一”的口号最后在下午五时,通过南门水洞卡突破敌人的防火线,才把这易守难攻的城池给攻下来占领了古州城,消灭了敌军一个团部,两个营共五百余人,缴获大炮两门,枪支六百余支,子弹十万余发,无线电收发报机一台,以及大量的军需物质  这里是:榕江之战的红七军指战员李明瑞带一纵队主攻,胡司令带二纵队次攻,李天佑和杨光率领敢死队破南门防火线,李明瑞重伤,杨光牺牲  这就是再现红七军攻占古州城的情景油画  这是红七军使用过的武器  军民联欢大会  红七军进入古州后,召开“庆五一军民联欢大会”,宣传我党我军的政治主张,认真执行革命纪律,得到了古州人民的热烈拥护  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帮助部队解决困难,几十名穷人报名参加了红军古州商会自愿捐款二万元大洋给红七军,这位是商会代表陈佰(转载于:写论文网:榕江县红七军遗址的调查报告)涛先生  这组浮雕是表现红七军解放古州城后,在召开“五一”军民联欢大会的生动场面  红七军在古州城住了四天,完成了打仗、筹款、宣传三项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的,于五月四日撤出榕江。

红七军回师右江,与邓小平同志会合,击溃了国民党桂西北驻军,光复百色及右江沿岸各县,扩大了右江红色根据地同年10月,红七军奉命北上,到达中央苏区,编入了彭德怀同志领导的红三军团  革命英烈厅  红七军攻占古州,伤亡三百多人,只有杨光等7位烈士留下名字,他们的忠骨长存在榕江的青山绿水之中,榕江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这里展出的主要是红七军在榕江牺牲的烈士、红七军师级以上英烈和团级以下著名的革命先烈,让我们永远缅怀革命烈士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如邓小平为百色起义所题的那样:用革命的事绩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革命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  榕江县旅游资源情况  榕江县旅游局  二○○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榕江旅游线路  一、古州城、红七军军部旧址、苗王庙历史、红色文化旅游线  二、三宝、大利、宰荡旅游精品线  三、小丹江、四道瀑、茅人河漂流旅游精品线  四、保里、空申、卡寨、晚寨苗风侗韵旅游精品线  五、八蒙、摆贝、加两、吴家寨苗乡水寨旅游精品线  六、滚仲、同溜、怎东多彩文化旅游线  七、八吉侗寨、侗乡蜜酒厂、烈士陵园、都柳江风光旅游线  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榕江  榕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都柳江中上游。

榕江因为榕树和江河而得名,全县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全县总人口34万人,以侗、苗、水、瑶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其中侗族12万多人,苗族10万多人,水族3万多人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2%,居全省之冠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民族风情独特浓郁,景色秀丽迷人,名胜古迹众多县内苗族就有15个支系,侗族有7个支系,我县被誉为“中国侗苗祖源文化旅游胜地”目前,我县有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A级旅游村寨;5个B级旅游村寨;2处B级景区;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授予“贵州省体操之乡”的荣誉称号;XX年底省委、省政府划定我县为“革命老区”  一、古州城、红七军军部旧址、苗王庙历史、红色文化旅游线  古州城  榕江旧称古州,古州之名始见于唐代,太宗贞观十二年,李弘节开夷僚置古州乐兴郡,领乐山、古书、乐兴三县,从唐代,古州已进入王朝“羁縻”视野,据《古州厅志》记载,“为黔省东南锁钥,新疆第一要区”清雍正八年(1730)置古州厅,民国3年(1914)废古州厅置榕江县古州历来享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的美称。

古州城当年商贾云集,是重要的水运码头,至今保存有古八大会馆会址位于城区卧龙岗上的古州苗王庙被称为“苗族天下独一庙”,为中国人文景观之精品,在省内外、东南亚直至欧美都有一定影响;南面临江壁立五榕山,,昔有古榕五株,浓荫如盖,相互掩映,山上有杨公庙、翠薇阁、得月楼、五榕庙等,为古州八景之一;古州诸葛城遗址,相传为诸葛南征故垒,古时为防战火,环城修了九百四十四丈城垣,“叠方石筑城,极为坚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红七军军部旧址和“五一”广场是重要的红色旅游圣地古州城处于三江环绕、  群山环抱之中,古有小南京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古州城街道靓丽,环境优美,天天迎来八方宾客  红七军军部旧址  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位于榕江县城古州中路西侧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军部旧址原为清古州总兵署,始建于清雍正八年,乾隆元年建成规模宏大的镇台衙门,总占地面积3011平方米,古建筑保存完整五一”广场与军部旧址连为一体,解放前为国立榕江中正小学校址,后为古州镇第一小学操场,现为专门的纪念广场,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  1929年百色起义后,为保存革命力量,红七军决定向黔桂边开展游击。

四月,张云逸、李明瑞率部进入贵州荔波,30日上午攻打重镇榕江,红军将士高呼“打下古州城,庆祝五一节”的口号,英勇奋战,占领县城,消灭了国民党二十五军二师一团部、两个营,第二天在中正小学广场举行隆重的“五一”庆祝活动这是红军最早在贵州组织的一次规模巨大的群众集会榕江之战开辟了游击区域,解决了军需供给,扩大了影响,壮大了革命队伍这是红七军成立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是解放贵州的第一座县城,是贵州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的规模最大的庆祝“五一”大会军部旧址是贵州省现存唯一一座清代高级军事衙门旧址有前后两厅,左右耳房,形似四合院后院两边各有一颗古榕,形如伞盖,四季葱茏,广场内也有一参天古榕,矗立入云,誉为“保护树”、“红军树”  苗王庙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榕江县城西卧龙冈上从城内步行一公里可达属榕江县著名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兴建时代无考庙内有苗王塑像,身长七尺,赤足芒鞋,着左衽服,双目炯炯有神,昔日香火旺盛文革时期,庙曾被毁,后群众自愿筹款捐物按原样恢复XX年,国家帮助扩建,现有面积1490平方米  《中国名胜词典》记载:“纪元前四千多年的高阳、高辛之世,洪水横流,泛滥中原,苗王率臣驾云南逃,止于贵州崇山峻岭间。

所带童男童女百人,自相婚配,其后子孙繁衍,是为苗族,山即以苗岭名之苗王庙侧有武侯祠,前后堂三楹,左立抱膝亭,右有鸣琴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驻兵于此,现在的榕江城即诸葛营旧址附近的五榕山,奇石林立,台阁巍峨五榕拔地而起,树根粗大,五人不能合抱,枝叶茂盛,周围覆盖二、二百米,终年浓荫蔽日,翠色满目山下三江汇流,碧波荡漾,为榕江的第一胜迹”庙坐西南朝东北,悬山顶,燕窝门,典型的古代苗族民居建筑民国《榕江乡土教材》载:“自古以来,苗民对苗王极为崇拜,历来香火焚燃不断,清末  民国,每年孟春,农活开始之前,苗民纷纷前来,高悬火把,供上烟叶、米酒、猪肉、糯米饭等,烧香焚纸,厚祭苗王后,继而吹芦笙,跳芦笙舞,绕城一周来到南门外,再由同知吆牛下田开犁,打田插秧方能开始,当地称为‘迎新’”  二、三宝、大利、宰荡文化旅游线  三宝  三宝千户侗寨素有“天下第一侗寨”的美称,位于县城北郊,有2300多户、15000多人,其中侗族人口占94%,是中国侗族最大的聚居地,是中国侗语标准音所在地,是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萨玛节”、“侗族琵琶歌”所在地XX年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宝与榕江县城一桥之隔,沿途是万亩大坝,大坝全长10余公里。

三宝侗寨何冠之“三宝”,民间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