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理战略委员会到行动协调委员会摘 要: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心理战成为美苏双方冷战的一个重要手段1951年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的成立是杜鲁门政府全面策划和实施对外心理战的重要标志而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在对心理战略委员会扬弃的基础上,成立了行动协调委员会,加快了实施心理战计划和项目的步伐,从此美国心理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考察冷战初期美国心理战领导机构的成立与发展,对于了解美国对外心理战和深化冷战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冷战;遏制战略;心理战略;心理战略委员会;行动协调委员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彻底打败纳粹德国,英美盟国除了在正面战场上打击敌人外,还成立了心理战特种部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战以瓦解敌人的士气,加速纳粹德国的灭亡战后,美苏双方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和国家利益的不同,逐步走向冷战为了赢得冷战,美国采取了各种战略与苏联进行较量,心理战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战略为了全面领导和组织实施心理战,美国政府在1951年和1953年先后成立了心理战略委员会和行动协调委员会这样两个专门机构。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冷战初期美国心理战的探讨已有许多研究成果,但将心理战略委员会和行动协调委员会联系起来考察冷战初期美国对外心理战领导机构的建立、活动、发展,并进而探讨美国心理战略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因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依据近年解密的美国政府文件等资料,就冷战初期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和行动协调委员会创建的历史背景、职责权限、领导和组织实施的心理战行动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历史考察,以揭示冷战初期美国的对外心理战以及心理战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地位,管窥美苏冷战的一个侧面 一、心理战略委员会的创建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美苏冷战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为了反击战后美国在全球的军事扩张和经济渗透,苏联政府动用各种宣传工具,发动了针对美国的“和平攻势”(Peace Offensive),美国政府则启动了“真理运动”(The Campaign of Truth)来与苏联抗衡为了赢得冷战的胜利,美国决策者们认为,不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来打败苏联,而是要在军事威慑、经济封锁的基础上,更多地采取心理战从外部遏制苏联、从内部瓦解苏联早在194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制定了NSC4号文件,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对苏联展开以信息宣传为主要形式的心理战。
根据这一文件,美国开始了穿越“铁幕”的心理战1950年3月9日,杜鲁门总统又批准了NSC59/1号文件,文件提出,“国家和平时期的对外信息计划和国家紧急时期或战时的心理战方案已经被确立为实施国家安全政策的有效工具,必须不断地为了实现国家目标而调整它们……为了实现和平时期和战时信息计划和心理战方案的连续性,同时加强、协调和平时期对外信息活动和心理战行动,必须建立一个组织来负责起草部际计划,策划国家对外心理战项目,该组织应由各主要部门的代表组成其时,二战期间实施美国心理战计划项目的战时新闻局(the Wartime Information Office,WIO)、战略服务局(the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OSS)等部门在战后先后被撤销或合并到其他部门战后的心理战主要由国务院(负责公开心理战)、国防部(负责军事心理战)、中央情报局(负责隐蔽心理战)等部门负责实施,国务院一陆军部一海军部一空军部协调委员会(the State-Army-Navy-AirCoordinating Committee,SANACC)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但是,这个委员会由于级别比较低,无法有效地策划、协调和评估国家对外心理战计划和项目。
加之美国官僚体制内部的一些弊端,各主要部门往往会因为利益而明争暗斗,结果使国家对外心理战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创建一个级别更高的机构来全面策划、协调和评估国家对外心理战日显紧迫 1951年4月4日,杜鲁门总统签署了关于创建心理战略委员会的秘密指令在指令中,杜鲁门总统规定了心理战略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和人员组成,指出:“它将在国家政策框架内提供有效的国家心理战计划,负责为实施心理战的有关部门设计整体国家心理战目标、政策和计划,同时负责心理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和评估工作心理战略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副国务卿、副国防部长和中央情报局局长,如果他们不能出席,则指派适当人选其他参加心理战行动的部门可以由委员会决定是否派代表出席委员会的有关会议委员会将任命其中一名成员为主席参谋长联席会议派代表作为委员会的军事顾问列席会议以确保委员会的心理战目标、政策和项目能够和批准的军事行动相配合建立该委员会的目的就是在现有的国家安全政策框架内更有效地设计、协调和评估国家心理战” 1951年6月20日,杜鲁门总统将这个指令下发给国务卿、国防部长和中央情报局局长,责令他们尽快筹建心理战略委员会(the Psychological StrategyBoard,以下简称PSB)。
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很快联合组成了筹备工作小组,提出了心理战略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 在机构设置方面,心理战略委员会设主席一名,顾问和执行官各一名,参谋人员若干名,成员有副国务卿、副国防部长和中央情报局局长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代表委员会下设若干处(室)来具体负责各项工作 在职责权限方面,心理战略委员会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杜鲁门总统的指令及NSC59/1、NSC10/2、NSC74、NSC10/5等文件中的有关条款,全面负责制定国家对外心理战政策,负责策划、制定国家心理战计划以及评估国家心理战的效果心理战略委员会有权最大限度地利用参与机构和部门的所有人力和物力资源以便能够顺利地实施国家的心理战计划 1951年7月18日,前陆军部长、广播和出版传媒专家、北卡罗莱纳大学校长戈登·格雷(GordonGray)受邀出任心理战略委员会第一任主席在给格雷邀请信函中,杜鲁门写到:“毫不夸张地说,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依赖于我们心理战领域努力的程度和心理战行动的有效性” 二、心理战略委员会的活动 及其内在矛盾 心理战略委员会成立之初,虽然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充足的人员配备,且经费要完全依赖中央情报局,但是这些不利因素并没有影响它的工作。
在格雷的领导下,心理战略委员会开展了心理战理论的研究、计划和项目的策划与制定工作,为实施美国对外心理战略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1.心理战理论方面的研究 心理战略委员会成立之时,正是美苏冷战正酣 之际,传统的心理战理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时冷战斗争的需要,必须探索出新的心理战理论来指导针对苏联的心理战格雷的心理战理念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心理战的目的就是运用心理战这一掩饰性的名词来描述美国政府在和平时期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利用各种心理因素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的行动杜鲁门政府创建心理战略委员会的真实目的不是要这个机构去担当某一次心理战的策划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而是担当起所有心理战的策划者和协调者的角色成立心理战略委员会这个最高级别的心理战领导机构就是要通过它来把心理战略与国家冷战战略等同起来,全面负责策划、制定和协调国家的外交、经济和军事政策,而实现和平时期国家对外政策的战略就是心理战略格雷同时认为,只有采取心理战才能够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进一步扩张,才能够挫败苏联政府的和平攻势,才能够维护世界和平和美国所倡导的民主因此,心理战略应成为国家冷战战略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尽快落实格雷提出的心理战理论,心理战略委员会1951年9月20日起草了一份题为“冷战武器和使用技巧”(Cold War Weapons andTechniques)的备忘录,在附录1(Annex I)提出了实施心理战的各种策略。
这样,美国政府的心理战有了新的理论指导,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该理论的实质是高度强调心理战的作用,将其完全等同于美国冷战战略,这也就把心理战略委员会置于了一个仅次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高位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心理战略委员会策划并制定了一系列心理战行动计划 2.策划制定国家心理战计划 1951年9月28日,心理战略委员会讨论通过了《1951年4月4日总统指令下的心理战略委员会的任务》(Role of the Psychological Strategy Board under/4/51 Presidential Directive)的文件,即PSB D-4号文件文件指出:“心理战略委员会是国家心理战行动中的神经中枢,它代表政府向所有参与心理战的部门和机构提供政策性指导,以确保这些部门和机构能够在实施心理战行动中按照这一指导去影响他国政府的观念、态度、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实现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总统通过心理战略委员会来快速了解国家心理战所产生的预期效果,以及这些心理战中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国家心理战略目标根据PSB D-4号文件提出的要求,心理战略委员会先后策划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心理战计划和项目。
心理战略委员会先后策划制定了44个心理战计划和项目,主要有PSB D-16《削弱共产党在法国和意大利的势力和影响》(Reduction of Communist Power and Influence in France and Italy)、PSB D-18/a《关于苏联卫星国逃亡人员的心理行动计划(第一阶段)》(Psyehological Operation Plan for the Soviet Orbit Escapees,Phase“A”)、PSB D-18/a/1《关于苏联卫星国逃亡人员的心理行动计划(第二阶段)》( Psychological Operation Plan for the Soviet OrbitEscapees,Phase“B”)、PSB D-21《对德国的心理战略》(A National Psychological Strategy with Respect toGermany)、PSB D-22《对中东的心理战略计划》(Psychological Strategy Planning for the Middle East)、PSB D-23《对东南亚的心理战略计划》(PsychologicalStrategy Planning for Southeast Asia)、PSB D-27《培养日本亲美倾向的心理战略计划》(PsychologicalStrategy Plan for the Pro-US Orientation of Japan)、PSB D-32《冷战行动中的社会科学研究》(SocialScience Research in Cold War Operations)、PSB D-33《对苏联的教义(意识形态)战》(DoctrinalWarfare Against USSR)、PSB D-38《对西欧的心理战略计划》(A National PsychologicalStrategy Plan for Western Europe)、PSB D-45《美国利用东欧卫星国动荡的临时心理战略计划》(InterimU,S,Psychological Plan for Exploitation 0f Unrest inSatellite Europe)等。
这些心理战计划和项目充分体现了心理战略委员会的心理战略理论和构想,反映了杜鲁门政府把心理战略视为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的主要战略的历史事实 然而,心理战略委员会是一个由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代表组成的委员会,由于这些部门代表在国家心理战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在策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