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主讲:周芝骏Date1绪 言 一、课程体系 “无机化学”是化工类专业(含化工、环境 、生物、食品、材料等)的第一门基础课,它是 由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组成1.课堂讲授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无机化学 的理论部分,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理论 ,另一部分是元素化学,主要讲述周期系中各族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占总学时的60%;2.实验 通过实验来巩固、加深和扩大课堂讲 授的内容,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占总学时的40%Date2二、教材: 1.《无机化学》第三版(面向21世纪教材)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编杨宏孝 凌芝 颜秀茹 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Date3三、参考书1.《无机化学》第四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袁万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工科国家级重点教材 ) 2.《现代基础化学》 (上海市“九五”重点教材 )朱裕贞主编化工出版社出版Date4四、教学安排总学时数:为110学时,上学期60学时,下学 期50学时,课堂讲授65~70学时,实验40~45学 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方法:重点和难点讲授,部分内容自学学习方法:课内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及 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六、成绩考核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Date5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 能量关系能量关系是本章的重点Date6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 )p-Pa, V-m3, n-mol, T-K(热力学温度),R- 摩尔气体常数(提问:单位是什么?)1mol的气体在标准状况(p=101.325kPa, T=273.15K)下,体积为22.414×10-3m3,故Date7(二).道尔顿分压定律气体混合物中其一组分气体(B)对器壁所施 加的压力,称为该气体的分压(PB),它等于相同 温度下,该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 产生的压力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压力之和 ,此经验规则称道尔顿分压定律数学表达式:P=ΣPBDate8若组分气体B和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分别为nB 和n混合气体体积为V,则它们的压力分别为(1)(2)(1)÷(2) 得 (3)Date9(nB / n)为组分气体B的摩尔分数, 含义:混合气体中任一组分气体的分压(pB ) 等于该气体B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总压之积。
同温同压下 pVB=nBRT (4) pV=nRT (5)(4)÷(5)得(6)VB为分体积——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B与混合气体 的压力(P)和温度(T)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的体 积Date10将(6)式代入(3)中 得 :表明:混合气体中任一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 该气体体积分数(或百分数)与总压之积注意:分压定律适用于理想气体,对低压下的真实 气体混合物近似适用Date11二、化学计量化合物和非计量化合物 (简):化学计量化合物——具有确定组成且各种元 素的原子互成简单整数比的化合物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组成可在一个较小范 围内变动,但基本结构保持不变的化合物如 WO2.92,PdH0.8等又称非整比化合物或贝多体Date12三、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 (一)化学计量数( )某化学方程式 cC + dD = yY + zZ按数学式移项 0= - cC – dD + yY + zZ 此称化学计量方程式.若令 可简化化学计量方程式的通式:0= B表示包含在反应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即反 应物和生成物; 为数字和简分数,称为物质B 的化学计量数。
规定: 取负值, 取正值 这样 、 、 、 分别为C、D、Y、Z物种的化 学计量数Date13例:N2 + 3H2 = 2NH3化学计量式:0 = -N2 - 3H2 + 2NH3 = 各物质化学计量数: = -1 表明反应中每消耗1molN2和3molH2必生 成2molNH3Date14(二)反应进度:为了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国际规定了一个量——反应进度(ξ)对 化学计量方程式 0=微分式: 则若从反应开始时 0的nB ( )积分到时的nB ( ),可得:= 则 Date15则的单位为mol对产物而言,若 ,nB( )=0,则nB=Date16例如: N2 + 3H2 = 2NH3 即反应开始 nB/mol 3.0 10.0 0 0 t时 nB/mo1 2.0 7.0 2.0-1.0 -3.0 2.0 1.0Date17可见:同一反应方程式,反应进度的值 与选用反应式中何种物质的量的变化无 关。
但同一化学反应如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法不同,亦即 不同,相同反应进 度时对应各物质的量的变化( )会 有区别Date18化学方程式 (若 ) +1-1 -3 +2Date19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专门研究能量相互转换规律的一门科学—— 热力学利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化学反应的学科 ——化学热力学本节重点介绍热力学理论研究化学反应的能 量变化关系中若干基本概念、术语和符号以及 有关计算Date20(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1、体系和环境 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或空间 环境——体系之外与体系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或 空间 如一支试管中装一定量NaCl水溶液,再加一定 量AgNO3的混合溶液,作为研究的对象的这试管 中的溶液混合物(含可能有的沉淀)为体系, 而试管和试管外的密切关联的物质和空间则为 环境Date21按照体系和环境间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情况, 可将体系分为以下三类: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间,物质与能量均不发生交换Date22体系分类体系和环境间交换物质能量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孤立体系——Date232、状态和状态函数聚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质点 聚集的物理形态有气、液、固、等离 子体等之分,但化学热力学的“状态” 是用一系列宏观物理量来描述,决定体 系状态的那些物理量称为体系的性质体系的状态——指体系中一切客观性 质的综合如确定一瓶气体的状态,可 用p、V、T和气体物质的量n来描述Date24当体系的所有性质都有确定值时,该 体系处于一定状态,反过来,若体系状 态确定了,则体系中一切宏观性质也就 有了确定的数值如果体系中某种或几种性质发生变化 ,则体系状态也就发生了变化这种能够表征体系特征的每个个别的 宏观性质,称为体系的状态函数 Date25体系与环境中的一些物理量如功和 热并不是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特征是:体系状态发生 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与体系 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具 体途径无关Date26例如1mol理想气体 始态 Ⅰ Ⅱ 终态 p1=101325Pa p2=1013250PΔP= P2- P1=911925Pa V1=22.414×10-3m3 V2=4.48×10-3m3 ΔV= V 2- V1=-17.92×10-3m3T1=273K T2=546K ΔT= T2- T1=273KDate273、热和功热和功是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与环境交换 或传递能量的两种不同形式。
热——体系与环境间因温度不同(因而存 在温差)而传递的能量功——除热以外,其它各种形式被传递的 能量都称为功功有多种形式,如机械手作的 机械功,电能作的电功,化学反应作体积功等 等Date28在化学反应中涉及较广的是体积功,即由 于化学反应发生引起体系体积变化反抗外力作 用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其他功统 称非体积功通常热量——Q,功——W,单位均为焦耳(J) 或千焦(kJ)它们数值的正负号使用是人为规定的,根据 国际最新规定,以体系的能量得失为标准:Date29(1)若体系能量增加(即从环境得到能量): Q>0(体系吸热), W>0(环境对体系作功) ; (2)若体系能量减少(即体系损失能量): QV1(始态)W(膨胀)= F·L-=-P外压强×A×L=-P·(V2-V1)=-P·△V0注意,由于热和功是体系发生状态的某过 程中改变与环境间交换能量的两种形式,因 此热和功途径有关不仅与体系的始、终态有 关,而且还与过程的具体,所以它们不是状 态函数Date314、热力学能体系内部所有能量的总和,称热力学能(曾 称内能),符号为“U”,体系内部的能量很多 , 如体系内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内动能;分子 、 原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含位能和化学 键);分子内部各种微粒如原子、原子核,电 子等运动的能量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等等。
由 于这些内部质点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因 而到目前为止(任何)体系的热力学能的绝对 值难以测定Date32但它是体系自身的属性,体系在一定状态下, 其热力学能应有一定的值,故U是状态函数,因 为“U”是状态函数,其改变量U只与体系的始、 终态有关,而与变化过程的途径无关.Date335、能量守恒在孤立体系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但可从一 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其总量不变,这个经 验规律即称能量守恒定律若一个封闭体系,体系从环境吸热(Q), 又从环境得功(即环境对体系作功)(W),则 热力学能从U1变到U2的状态 此即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含义 是:封闭体系热力学能U的变化等于体系吸收的热 和体系从环境所得的功的总和即能量守恒定律 在热、功传递过程中的具体表述Date34(二)反应热和反应焓变1、恒压反应热和反应焓变反应热——化学反应时,若体系不做非体积 功,且反应终态的温度恢复反应始态的温度时 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通常化学反应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如 敞口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体系不做非体积 功,终态温度等于始态温度,这过程的反应热 称为恒压反应热QPDate35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可能会引 起体积变化( ),则体系对环境作功,对于封闭体系,体系只作体积功的恒压过 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到:令H=U+PV,H称为焓,因U、P、V均为状态 函数,所以H也是状态函数。
Date36显然H的绝对值目前也难测到其能测定 并有实际意义的则是状态改变时焓的改变值 ,称焓变由上式可得:QP=(U2+PV2)-(U1+PV1)=H2-H1=Date37即:在恒压及反应始、终态温度相等条件下, 反应热等于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即恒压反应 热等于体系的焓变 如:恒压(298.15K)下 2H2(g)+O2(g)→2H2O(g) QP==-483.64kJ·mol-1 体系的焓值减小( ,表明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恒压(298.15K)下 N2(g)+2O2(g)→2NO2(g) QP==66.36kJ·mol-1 体系的焓值增加( ,表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Date382、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反应热)关系的 方程式,称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