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比较文学概论简明讲义(下)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5KB
约71页
文档ID:49144106
比较文学概论简明讲义(下)_第1页
1/71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影响研究¡一、何谓“影响”¡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 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 出来的东西¡外来性: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 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 来的¡隐含性: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 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二、影响的传播方式 ¡1、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2、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A、影响的放送:研究作家作品如何对外 民族文学产生影响,一件作品在国外流传、 演变的情况等¡B、影响的接受:研究作家借鉴、模仿、改 编外民族作家作品的情况以及作品的外民族 渊源等移植和改编,都是为了使外国原著更能适 合本国的国情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其中必然 经过改编者的创造性劳动,是影响研究需要 注意的领域如:《威尼斯商人》---《女律师》、《肉券 》中的夏洛克、安东尼奥;元杂剧改编而成《灰栏记》包公、张海 棠、马员外¡C、影响的传播途径:对翻译、评论、外国 文学的译介者、评论者、以及传递影响的旅 人、书刊、社团、沙龙等多种媒介的研究三、影响研究的理论系统—超国界存在说—事实联系论—历史意识论—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四、如何进行影响研究—影响存在的提出——假设—材料的搜求和考订——审慎、细密—假设的证明:卡夫卡与福楼拜—影响的深入研究——圆形研究第二节 平行研究一、平行研究平行研究就是要将那些“类似”、“相似”、“ 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 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 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 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导 出有益的结论。

二、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 不同:¡由于尚未发现或者根本就不存在作家作品之 间的“事实联系”,因此,就无从像影响研究 那样去追溯源流,探索影响,而是从一开始 就比较异同,然后进行价值判断和审美思考 ,最终导出结论¡平行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和强度方 面的限制三 平行研究的内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可以写类似的主 题,这是平行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家族史小 说、《李尔王》与?、《梁山伯与祝英台》 与?¡题材的类似和差异也是平行研究的一个主要 方面:各国的《浮士德》¡作品中情节的类似:赵颜的画女郎和皮格玛 利翁的雕像女郎¡类似的人物形象:杜十娘与?、王熙凤与?、阿Q 与?、¡文学作品的背景:哈代的爱敦荒原与爱伦 坡的古 老城堡¡形式的上比较:文体风格、创作技巧、意象、象 征、格律等¡文学类型(体裁)、文学思潮与运动的研究等等四、平行比较的要求:“可比性” 和 “文学性” ¡研究者的目的和重心必须在文学上,而不是 在别的学科上;¡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文学”这个中心 ,用另一学科的材料来说明相关的文学问题 :巴尔扎克、茅盾¡研究的结果应该能作出对文学的发展有益的 结论五、如何进行平行研究:“可靠 性”、“科学性”¡ 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包括比较 、对照、解析、推论、评价、综合等过程, 比较和综合是最重要的环节。

因为异同的发 现有赖于比较,而意义的导出有赖于综合 第三节 阐发研究和接受研究一、阐发研究: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比较研 究类型,适用于文化系统迥异的诸民族文学 的比较研究包括: 1、 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即用一种恰 当的外来理论模式解释本民族文学中的某些 作品或文学现象,(反之亦然),以期在理 解某些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方面获得一个新 的角度和视野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即把不同民族文 学的观念、理念、方法相互发现,相互印证 ,相互解释,以达到完善某种文学观念、理 论和方法的目的 3、在跨学科研究的范围内,阐发研究是以别 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或者用别的学科理 论来解释文学中的各种问题如何运用: 1、在援引一种外来理论模式阐发本民族的文 学作品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生搬硬套、牵强 附会,这就要求充分认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 背景的差异 2、目前多以西方文学来阐发中国文学的实际 情况,而我们要强调的是以中国文学来阐发 西方文学如钱钟书《管锥编》二、接受研究: ¡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文学的 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 这与传统的影响研究有某种一致性 1、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的不同:影响研究着 重探讨不同文学之间的互相关系,重点在于 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间的影响和接受上,而 接受研究却把重点放在研究作家作品对不同 民族的广大读者(听众、观众)产生的作用 ,或者说一部文学作品被外民族的读者大众 接受的情况。

2、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重古轻今”、“贵远贱 近”狄更斯沈从文张爱玲3、暗含的读者¡ 理想的读者¡ 真正的读者三、对于比较文学研究的两点建 议:¡1、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比较学者都应该努 力不懈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完善¡2、中国的比较文学者应该以本民族文学为 根本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1—— “花木兰”:女性主义神话《女勇士》汤婷婷(华美作家)¡故事情节:一个华裔女孩受到母亲故事的启 发,不愿长大嫁人为妻,做“奴隶”(奴家) ,立志要为家人和“乡亲们”(华人社群)做 些大事她所想到的大事就是报仇于是她 把自己想像成“花木兰”进山修炼十余年,然 后带兵打仗,英勇杀敌,回到故乡成了英雄 情节分析:——一个美国神话故 事¡主人公被鸟儿 进山修炼,师从一对神仙夫 妇,学成下山看望父母,临行父母在背上刺 字,刻下所有要报的冤仇;¡花木兰出征后,军纪严明,爱兵如子;¡和未婚夫在军营秘密成婚生子;¡带军杀进京城,砍了皇帝,推举农民领袖为 新皇,封为大将军,游览长城而归;¡花木兰解放了关押的妇女,杀恶霸,开诉苦 会;¡跪在公婆面前许诺操持家务,生养更多的儿 子;¡父母和亲戚靠她寄钱生活的很幸福第四章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 互渗透,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 ,而且贯穿着不同的学科。

¡ ——钱钟书第一节 文学和艺术¡1、文学与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等不同 的艺术门类之间有着天然的姻缘关系,人们 往往把它们称为“姊妹艺术”¡原始舞蹈:诗、乐、舞——绘画、雕塑—— 戏剧¡2、“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古希腊 诗人西摩尼¡“诗是说话的画,画是静默的诗”——古罗马 演说家西塞罗¡“画是哑的诗,诗是瞎的画”——达 芬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 张舜民¡以画为题的故事:静,林中寺¡3、瓦格纳:音乐家、文学家、理论家¡ 苏轼:工诗词、擅绘画、长书法、精音 律¡ 罗曼罗兰:《约翰 克里斯朵夫》、《贝 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4、其他的综合艺术形式:电影、歌剧、寓 言诗配画、中国词曲、连环画、京剧等¡5、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的互相关系,就是 把它们放在共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上加以比 较,从而探讨有可能形成文学与其他艺术紧 密结合的共同的社会、文化基础第二节 文学和宗教¡ 1、 文学和宗教都产生于上古时代,在文 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曾经起过重要 的作用某些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宗教更有 着直接的联系。

古代东方的诗歌,古希腊的 戏剧,最初根源都与宗教仪式有关 ¡ 2、宗教还是文学交流的先导和相当活跃的 媒介东方之佛教、西方之基督教¡ 想要了解英国历史就去看它的宗教,想要了解美国历史就看它的总统¡3、有些重要的宗教经典,本身就取自于文 学作品《圣经 旧约》、《古兰经》—— 一部《圣经》就是理解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 化的“巨大的密码” ¡4、佛教和中国古代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 互生发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忽 视的特点诗、词、玄学、道、佛学家(谢 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轮回、小说 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2——《三 国演义》的悲剧之死 汤婷婷¡关公被擒后拒绝孙权劝降时说:“我的虎女 决不嫁给你的狗杂种”这句话其实是先前 关羽怒斥前来代孙权提议联姻的诸葛谨时讲 的话:“我的虎女怎肯嫁个犬子¡刘备死前看到关公和张飞的鬼魂后说,“咱 们三人一起回家去吧!”接着作家感慨:“啊 ,回家的魔力呀!哪儿才是我们的家?我们 去哪儿找它?怎样才能拥有它?”¡“孙夫人”本是吴、蜀两国军事谋略中一步“将 错就错”失算棋局中的一枚无甚作为的棋子 ,但在这里,“孙夫人”变成了一名具有雄才 胆略的“女中豪杰”。

当她得知刘备妻子过世 的消息后,立即写信向刘备求婚,并且为了 爱情不惜背叛亲人,竭力帮助刘备返回祖国 (荆州)而刘备则被形容成“一个颇有哭 泣天赋的男人”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文学艺术1在我床前月亮洒下了最明亮的光芒 在那地上闪烁着的是洁白清新的晨光 我抬头凝视月亮; 我低头思念我的故乡¡——【德】哈特 自然主义诗人我床前地板上 是明亮的月光; 我似乎觉得 晨光已经 落上门槛 我双眼疑惑我抬头看去, 看到一轮明月, 在高处闪光 我低下 低下我的头 思念我的故乡¡——【德】德默尔 印 象派文学代表人物月亮明亮地躺卧在我的床前, 地上似乎布满白雪 我抬起我的头:月亮清澈皎洁 我低下我的头,我思念你, 乡村,你是我小小的故乡¡——【德】比尔鲍姆 印象主义作家 第三节 文学和心理学1、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论述可以追溯到柏 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理想国》,诗人凭灵感创作¡《诗学》,文学作品与观众的心理关系,净 化、陶冶2、18、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进一步认识到 自身无意识中的创造能力,开始探索创作与 心理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人的内在世界的关 照和审视¡卢梭《忏悔录》,力图重建、检视自己早年 的心态¡歌德:虚构的作品必须描述人的内在思想¡其后,巴尔扎克:《人间戏剧》“大脑和神 经的种种现象证明存在这一个新的精神世界 3、佛洛伊德关于无意识、泛性论的心里分析 学说和对梦的解析的问世,以及荣格关于种 族记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的建立,把 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变得格外密切。

4、20世纪西方文学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革, 传统的以表现客观外在世界为主的文学被表 现主观内在世界的文学逐渐取代作家寻求 各种传达人的精神世界中那些隐秘的感受、 情绪、经验的方法,力图把握自我的本质构 筑一个庞大复杂,变幻不定的心理结构,导 致了“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等手法的诞生5、比较学者对文学与心理学关 系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 手: ¡对作家的个性和心理的研究:兰波、王小波、天才还是疯子?¡对创作过程的研究:痛感、灵感、通灵¡对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 究;饿地普斯情结¡对读者心理的研究第四节 文学和哲学1、文学和哲学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但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两者又不可避免地 具有共同性它们的基础和来源都是社会物 质生活,从事这些活动的都是现实社会的人 当它们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反映社会 生活和表现作者自身的主观世界的时候,又 必然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 处于一个总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2、文学和哲学互相联系的最直接的方式是哲 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的结合哲学家利用文学 形式来表达他的哲学理论,文学家在自己的 创作中表现了某种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阶段;“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之“哲学研究”¡存在主义萨特《禁闭》“他人是地狱”¡哲理诗、哲理剧3、诗与哲学成功的结合,可以提高作品的价 值;哲理性往往是作品的思想深度的一种表 现:¡歌德《浮士德》、是诗人还是思想家?4、文学与哲学的相互联系,更重要是表现在 文学家和哲学家之间的根本的立场和世界观 上的互相影响:杜甫之儒、李白之道、王维之佛。

5、哲学对于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别作家 身上,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譬如对于一 个民族文学的总体特征和一个时期的文学风 尚(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发 生巨大的作用:¡17世纪古典主义——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 学¡19世纪初浪漫主义——康德等德国唯心主 义哲学¡19世纪现实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哲学思 想¡19世纪下半期自然主义——孔德实证主义 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