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联结主义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探究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KB
约10页
文档ID:287085076
联结主义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探究_第1页
1/10

联结主义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探究摘 要:桑代克开创了联结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学习 定律,逐步形成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解释人类大脑的认知 活动并可以动态整体地解释二语习得的认知机制其包括练 习律、效果律等在内的一系列联结主义学习观已广泛用于解 释二语习得理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为母语思维对二语 习得的正面影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普遍语法可及说提供 理论依据,其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在不同领域与不同学科的建 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关键词:联结主义二语习得母语一、 引言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1949)是美国心 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 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 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亦称"联 结主义心理学”,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学派它产生在机 能心理学之后,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前,是桑代克在对动物进 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二、 联结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桑代克和许多早期的行为主义学家们一样,把行为与生 理反射联系在一起早期的学习理论家们提出某些反射如膝 跳反射,不用大脑加工就能发生,他们于是假设其它行为也 同样决定于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射,而不是通过有意或无意的 思考。

桑代克虽然也同样将行为看作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但其超越早期行为主义学家之处在于他提出某个行为之后 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 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笔者将阐述此联结主义学习 观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其中练习律和 效果律是桑代克的“学习主律”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 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予活动则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 动或无准备时强制给予活动则感到焦虑桑代克在实验过程 中发现,为了保证学习的发展,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所以, 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准备 律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是指刺激与反应的重复会增 强联结;如果不予练习,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相信,动物学 习所展现的那种基本的机械现象,对人类学习也是十分重要 的桑代克虽然始终意识到人类学习的复杂性和广阔性,但 他很喜欢用较简单的学习原则去理解较复杂的学习行为,将 人类学习的较简单的形式与动物学习的形式等同起来效果 律(law of effect)是指凡在一定情境中引起满意之感的动 作就会和该情境发生联系,结果是再遇到此情境时,这一动 作会比以前更容易出现。

桑代克对效果律的解释是:在对同 一个情境作出的若干反应中,那些伴随着或紧接着有使动物 满意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与这 个情境更加牢固地联结起来……那些伴随有或紧接着有使 动物不适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与 这个情境的联结则削弱下去(Thorndike, 1911)三、联结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应用联结主义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在语言理 解、产生和习得三个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模型,指导了大量 的语言习得研究,例如基于统计的婴儿学习、大规模基于语 料库的知识提取以及计算机模拟语言习得研究等,试图对语 言使用的心理过程进行模拟并作出合理的解释[1]笔者将 通过联结主义理论对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和对 普遍语法可及性的解释等两方面诠释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 的应用1.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目前,国外联结主义对语言学进行的研究大多关注于解 释母语习得(Gasser, 1990) o “母语负面影响说”或“母语 干扰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母语习得理论的研究从表面 上看,母语的确“影响” 了外语表达,而从实质上,应该说是 母语“帮助”学习者完成了交际任务。

根据联结主义的学习 观,先前的学习经历对后续的输入产生影响,二语习得过程 可以看成:在习得二语之前,学习者的头脑中已经存在着母 语,有其固定的权重分布型式;母语使用的时间越久,其单元 之间的联系被激活的机会越多,被强化的程度就越高当学 习外语时,学习者总要把当前的二语信息与母语的学习经历 进行类比,若它与母语相似,就会形成兴奋联结,激活输出单 元若二语信息与母语经历不同,语言输出时很可能得不到 二语期望的输出但是如果我们不断加强此项输入次数,增 大输入量,单元间新的联系因多次激活而加强,权重就会改 变,最终形成稳定的权重分布型式,新的概念被建立并得到 巩固,进而完成习得过程[2]联结主义所谓的学习就是联结权重的变化,使原来的联 结消失而产生一种新的联结关系或者说,联结主义所谓的 学习就是对联结权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联结权重的改变以 使输出符合期望(贾林祥,2002) o因此,联结主义认为,第二 语言学习就是改变母语网络联系中的联结权重的过程,因为 语言习得就意味着联结强度的变化母语的影响是二语习得 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学习外语,碰到跟母语相似的成分,容 易激活已经顽固存在的母语型式,导致迁移,若迁移的型式 不同,会阻碍第二语言的正确使用,造成学习困难,影响学习 速度(L. White, 1995) o学习者的母语可以被看作二语习得过 程中的一种输入,联结主义的理论认为使用母语是依靠以前 的知识促进新的学习。

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联结主义使语言学界的研究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联结主义对人类习得语言的机制提出了新 的观点,这为在语言习得范围内的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是 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争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联结理论来 看,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和技能对外语学习来说,不是负面影 响,也不是干扰作用,而是一种重要的促进因素在二语习得 过程中,母语是不容忽视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基础,也是可以 开发利用而后更好的资源2.为普遍语法可及说提供理论依据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到今天,Chomsky的普遍语法一 直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重要的一支普遍语法认为 人脑是通过一个内存的规则系统形式语法来反映语言的在 过去几十年中,理论具有的开放性不断使他更新对形式语法 系统的描述,从原有的“转换生成语法”到今天的"最简方 案”,虽然其中有不少变化,但不离其对规则的基本诉求[13]大致上,关于二语学习是否受普遍语法的影响有三种假 说 不可及说、间接可及说和直接可及说不可及说认为,普遍语法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起作用其代表人物,托马 斯(Thomas, 1991)认为母语学习者遵从普遍语法,成人二语 学习者则依靠信息处理原则和问题解决策略学得二语。

盖斯 (Gass, 1995)认为学习者只能看到二语与母语的某些结构相 同之处,对另一些结构则看不到结构的表面相同之处使学 习者把它们联系起来,学习者无法利用深层抽象的东西因 此,学习者在参数设定过程中,即使激活同一参数的某一特 征,也未必能激活其他特征,从而否定了普遍语法的可及性 间接可及说(戴曼纯,1998)认为,普遍语法在二语中以其在 母语中体现的形式出现,成人二语学习者只能利用母语中已 具体化的普遍语法原则,只能体现母语设置的参数,其他潜 在参数的设置无法通过普遍语法完成直接可及说认为二语 学习者直接、完整地利用普遍语法,按普遍语法允准的值重 新设置参数,学习者的语言完全由普遍语法确定[12]联结主义学习观认为,连接强度影响激活等级,具体来 说,这一过程是指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系统连接的一组相 互联结的神经元,构建一种具有三种单元类型(输入单元、中 间单元和输出单元)的思维系统在语言习得时,神经网络从 语言输入中反复出现的现象抽出概率型式,它们因反复被激 活而逐步强化,由此习得语言笔者认为,效果律中的一连串 “刺激一反应"机制可以说明某特征被激活时,与之相关的 该参数的其他特征所在单元被触发。

单元间的联系因被激活 而加强,因不被激活而弱化在这一模式里,同一表征既储存 学习经历又加工新输入,影响对后来输入的反应(王初 明,2001)联结主义学习观可以用于解释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借助 表层结构建立语言之间的联系的现象从长期来看,学习者 学习表层结构时也在学习深层、潜在的抽象结构在二语学 习过程中,学习者在重设二语参数的其余特征也被触发联 结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直接可及说和 间接可及说,即二语学习者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对于反复出现 的现象抽出二语参数和概率型式,在母语和普遍语法的相互 作用下(即普遍语法在设定母语中潜在参数时的影响;母语 在重新设定二语参数和概率型式的影响)习得语言联结主 义无疑为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可及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 持,否定了不可及论,提出了介于直接可及说与间接可及说 之间的解释,也同时肯定了习得中的负面数据的输入与正面 数据的输入一样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在解释普遍语法对 二语学习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四、结语联结主义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些普遍问题和现象提供 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对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全面 且动态的解释尽管联结主义的研究定向有其独特之处,但 到现在为止,其神经网络模型的建构还有许多技术上的限制, 其对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模拟也存在一些限制,联结主义 神经网络模型尽管与大脑神经网络表现上相似,但并不真正 具有神经学意义上的合理性。

具有少量单元的网络在处理小 问题时能够工作良好,但遇到需要几百个单元去解决的大问 题就会运行困难和错误,这是联结主义神经网络的根本性限 制可是,不可否认的是联结主义的网络模型对认知活动提 供了更为详尽和确切的说明,将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解释二语 习得的母语的正面影响和普遍语法的可及性等方面有一定 的说服力,为研究二语习得拓展了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 邢红兵•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 究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 (5): 66-73.[2] 张宁•从联结主义角度看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 面影响[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 59-62.[3] 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一一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 [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1.[4] 腾延江.连接主义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J]. 2006,(23):99-102.[5] 贾林祥•新联结主义产生的心理学背景[J].心理科 学,2004, (27).[6] 王初明•解释二语习得,连接论优于普遍语法[J].外 国语,2001, (5):11-17.[7] 彭建武.国外认知连通主义研究纵观[J].外语教学 与研究,2002, (4).[8] 贾林祥.一种新的学习和记忆概论:联结主义论学习 和记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 (06).[9] 贾林祥.试论新联结主义的方法论[J].南京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10] 王薇.一个基于连通主义的二语习得认知过程模型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 (05).[11] 王薇•从联结主义看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意义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 (06).[12] 李平.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J].当代语言 学,2002, (3).[13] 陆效用•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J]•外语 界,2002, (4).[14] 戴曼纯.普遍语法可及性三假说[J].外语教学与研 究,1998, (1):35-41.[15] 戴曼纯•语言可学性与语言习得的计算模式[J].现 代外语,2001, (2):206-215.[16] 戴曼纯.UG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外语与外 语教学,1998, (2):22-25.[17] 胡壮麟等.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7.[18] 王初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义重构[J]•外语教学 与研究,1997, (3): 59-65.[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