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材料》教学大纲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执 笔 人:梁平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陶瓷材料 2.课程英文名称:Ceramics Materials 3.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4.总学时:32学时5.总学分:2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可适用于金属材料、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作为学科任选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掌握陶瓷材料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和范围,理解陶瓷材料的性能和陶瓷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熟悉一些常用陶瓷材料的性能,为学生以后工作的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教学内容1.第一章 概述(2 学时)概述;陶瓷的定义;陶瓷的分类; 2.第二章 陶瓷的制备、成型原理和工艺(5学时)陶瓷原料物理性能的表征;陶瓷原料的制备方法;配料与混料;陶瓷的成型方法3.第三章 陶瓷的烧结原理及工艺(3学时)陶瓷的烧结理论;陶瓷的烧结方法;陶瓷烧结后的处理4.第四章 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几种典型结构(5学时)晶体相;玻璃相;气相;离子晶体陶瓷结构;共价晶体结构陶瓷;非晶型结构陶瓷5.第五章 陶瓷材料的性能(4学时)陶瓷材料的机械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其它性能。
6. 第六章 陶瓷材料的脆性与增韧(2学时)陶瓷材料的脆性;改善陶瓷材料脆性的方法7. 第七章 普通陶瓷(3学时)普通陶瓷的组成;普通陶瓷的分类和应用8. 第八章 典型的陶瓷材料(8学时)典型(特种)陶瓷的制备;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硅酸盐陶瓷材料;耐火陶瓷材料;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二) 教学基本要求1.第一章 概述了解陶瓷的发展历史,重点掌握陶瓷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了解陶瓷的分类和发挥的重要作用 2.第二章 陶瓷的制备、成型原理和工艺了解陶瓷原料物理性能的表征方法;熟悉陶瓷原料制备的物理和化学方法;掌握制备陶瓷材料时配料的计算方法种类和混料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熟悉陶瓷的六种成型方法3.第三章 陶瓷的烧结原理及工艺掌握烧结的概念;了解烧结的作用和种类;了解烧结过程中的物质传递和影响烧结质量的因素;了解陶瓷的几种烧结方法和烧结后的几种处理方式4.第四章 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几种典型结构掌握陶瓷微观结构中的晶体相、玻璃相、气相的定义以及它们各自在陶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非晶型等几种结构陶瓷5.第五章 陶瓷材料的性能重点掌握陶瓷材料的机械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了解陶瓷材料的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其它性能。
6.第六章 陶瓷材料的脆性与增韧了解陶瓷材料的脆性,掌握改善陶瓷材料脆性的几种重要方法7.第七章 普通陶瓷了解普通陶瓷的组成、分类和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8.第八章 典型的陶瓷材料了解典型(特种)陶瓷的制备工艺;了解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硅酸盐陶瓷、耐火陶瓷等材料的性能特点四、考核方式考查五、成绩评定最终考试成绩以课堂考试和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其中课堂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左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左右六、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1.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课外作业,对学生作业中的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2.要求学生在适当的时候,结合课程内容,通过自己到图书馆查询参考书和参考资料,写1~2篇有关陶瓷材料应用等方面的论文,拓展学生对陶瓷材料的认识和理解3.课堂上对一些有广泛应用的陶瓷材料联系实际进行讨论七、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孙家跃 杜海燕编《无机材料制造与应用》(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参考书:[1] David W Richerson著 徐秀芳 宪文译《现代陶瓷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2] 丁厚福 王立人编《工程材料》(第一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3] 谢希文 过梅丽编《材料工程基础》(第一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