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和草铵膦区别草甘膦和草铵膦从化学结构上讲都属含磷的氨基酸类除草剂此二个除草剂 中,草甘膦是“兄”,它于1974 年投入市场;草铵膦是“弟”,于1986 年商品 化这二个都是非选择性的灭生性除草剂,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但此二兄弟也 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它们的作用机制截然不同草甘膦系为 5-烯醇丙酮酰 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 )抑制剂该剂通过阻碍此酶,从而破坏杂草所必 须的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诸如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导致杂草枯死然 而草铵膦则完全不同,它为谷氨酰胺合成酶(GS)抑制剂,通过阻碍该酶的合成 而灭杀杂草目前,草甘膦是全球销售市场最高的除草剂,也是全世界销售额第一的农药 品种, 2012年其销售额达 45.75亿美元草甘膦的崛起得益于抗除草剂转基因作 物的问世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诞生,使农民大大减少了作物田中除草剂的应 用,施药成本明显下降由此,使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飞速发展,从 1996 年至今增长了100 多倍,也导致一些农药企业不得不退出农药市场,如以生 产大豆田用除草剂咪唑啉酮类的美国氰胺公司不得不将农药事业出售给德国巴 斯夫公司,从而从农药市场中撤出。
自此,草甘膦在农药市场中一直鳌居众多农 药首位但是,长期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并持续施用草甘膦后,也会出现抗性问 题例如以大豆为例,当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种植后,在收割中,会掉落大豆, 并会遗留末除尽的根茬这些大豆和根茬第二年也会长出大豆,人们称之为“自 生大豆”它们对草甘膦同样具有抗性,施用草甘膦对其毫无损害由于它们未 经选育、随意生长,并连续几年这种“自生大豆”越来越多,明显影响大豆的质 量和产量为解决这种抗草甘膦的“自生作物(大豆)”,人们就选用种植与草甘膦作 用机制截然不同的抗草铵膦的作物,并施用草铵膦灭除杂草和上述“自生作物(大 豆)”由于草铵膦的价格远高于草甘膦,以后每隔几年种植一次抗草铵膦的作 物,并施用草铵膦由此,2012年草铵膦的市场亦达4.20亿美元通过此法, 解决了抗草甘膦“自生作物”的抗性问题,也保证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正确认识此“二兄弟”的特性,并充分合理的使用,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 为农作物的稳产、丰产作出贡献1、草甘膦是甘氨酸类,作用机理——抑制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 蛋白质合成受阻;草铵膦是膦酸类,作用机理——积铵触杀,抑制谷氨酰胺合成2、草甘膦甘是内吸传导灭生;草铵膦铵是半内吸或内吸很弱无传导的触杀 灭生3、草甘膦一般要7-10天见效;草铵膦一股为3天(正常气温)4、若药液飘移,草甘膦甘会杀灭作物、作物绝收;草铵膦只在接触部位产 生药斑,对作物生长没有影响5、草甘膦一般不能用于浅根或根系暴露在外的作物如蔬菜、香菜、胡椒、 葡萄、木瓜等;草铵膦铵可以用在所有作物(只要不喷到作物上即可,行间施药 要加装盖或罩)6、对抗性恶性杂草如牛筋草、小飞蓬等,草甘膦无效;草铵膦特效7、草甘膦甘一般药后20-30天才可播种移栽;草铵膦在1-4天即可播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