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纪行(之五) 一个城市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能放射出艺术、文化之光莫斯科正是一座以其历史和文化艺术放射出迷人光芒的城市许多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中小型博物馆,构成了莫斯科一道亮丽的文化艺术风景线本期作者将带领我们走进莫斯科灯博物馆、木偶剧院和博物馆 下载论文网 有一位哲人说:一个城市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能放射出艺术、文化之光莫斯科正是一座以其历史和文化艺术放射出迷人光芒的城市它除了拥有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普希金造型艺术馆、国家历史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等著名博物馆、美术馆外,还有许多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中小型博物馆,它们构成了莫斯科一道亮丽的文化艺术风景线我有幸造访过其中两座很有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馆,它们分别是莫斯科灯博物馆和以俄罗斯木偶艺术大师谢尔盖?奥布拉索夫的名字命名的木偶剧院与博物馆 莫斯科灯博物馆 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追求光明是人生的理想在我们生活的都市与乡村,很难想象离开了灯光会是怎样莫斯科这一展示灯历史的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了解灯发展历程的机会,是一独特与有趣之地 “莫斯科之光”灯博物馆建立于1980年,位于离克里姆林宫不远的亚美尼亚小巷。
博物馆的两层楼房是典型的17世纪晚期白色石头建筑进入这一本身就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后,观众就可亲眼见到莫斯科300年来所使用的从油灯、煤气灯到电灯、日光灯等各种各样的城市照明灯具这些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完全消失、变得无影无踪的各种灯一下子出现在眼前,使人们不仅有怀旧之感,更能了解到灯的发展历程值得称道的是,在博物馆内观众可以和展品互动,观众可以打开街上的路灯,通过遥控器操控室外的光线,触摸几乎所有的灯具,享受到亲身经历的乐趣为了使观众能更好地了解到这一城市有关灯的历史和故事,观众在图书馆可以查阅有关莫斯科灯的资料和相册,在纪念品小店购买到有关灯的工艺品和画册 据史载,为庆祝1730年在位的俄罗斯女王安妮加冕,莫斯科首次安装了路灯那时俄罗斯比欧洲落后,巴黎的街道安装路灯比莫斯科早了60年莫斯科白天热热闹闹的街道一到晚上就变得黑暗无光、空空荡荡,仅有宫庭和贵族宅邸靠火炬照明安妮女王为了改变这一面貌,下令在街头安装路灯,她要使路灯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可惜,当时安装的路灯灯光十分暗淡,效果不佳 到了19世纪,俄国引进了酒精灯,可这使情况变得更糟,酒精时常被贪图烈酒的撑灯人偷盗酒精灯很快被煤油灯所取代,接着又出现了瓦斯灯和电灯。
电灯很快从街头进入贵族之家,当时贵族的舞厅光耀明亮,唯一的不足是贵妇和女媛们在光亮下很难调整她们的妆容 从开始安装第一盏路灯开始,莫斯科的路灯五光八门,煤气、瓦斯等灯与电灯各占其位直到1932年苏联实施的莫斯科城市照明计划后,莫斯科才完全实现了整个城市的电气化照明 博物馆收藏的灯正好反映了俄罗斯与莫斯科的照明历史,展品按不同的使用年代在各个展厅陈列漫步在各展厅,见到300余年来保存下来的的灯具,真是使人大开眼界、浮想联翩这些灯具中有火炬灯、手提灯、马灯、矿灯、消防灯,甚至是医院的手术灯馆内最小的灯只有指姆大而路灯则有几米高这些形状不一、造型多样的灯使人一下子回到了过去,观众从那些巨大的吊灯和顶灯中感受到宫廷与政府大厦的弘宏气派,从老奶奶使用的床头灯和作家案头的台灯中感到了家庭与书房的温煦引起我注意的还有苏联时期和现当代的灯,最为有名的是安装在克里姆林宫顶上红星内的灯泡当年正是这一闪闪发光的红星,被誊为照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指路明灯想到它在俄罗斯已成为一段过去的历史,顿有沧桑之变的感概 谢尔盖?奥布拉索夫木偶博物馆 莫斯科谢尔盖?奥布拉索夫木偶博物馆和木偶剧院的院外墙上,悬挂着一座引人注目的金属钟。
这座面临大街的金属钟每隔1小时钟门按时自动开启,在俄罗斯民间歌曲“在公园”或“在花园”的伴奏下,童话故事中的木偶角色登场;在正午12点和凌晨,所有的钟门一下子全打开,全体童话中的木偶角色集体亮相 建立这一木偶剧院和博物馆的木偶艺术大师谢尔盖?奥布拉索夫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于1901年6月22日出身在莫斯科一铁路工程师家庭,曾在高等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然后到莫斯科剧院当过演员,他因所扮演的具有很强个性的角色而获得好评早在1920年代,他首先将木偶用于演出中,到了30年代,他成为一位深受欢迎的多面手艺术表演家,以善长表现木偶的浪漫艺术而扬名俄罗斯刚开始创业时,他的剧团仅有几名人员,所有的剧都由他亲自导演他们没有剧场,只能在公园、学校和文化中心演出他坚信木偶艺术的力量,一生都在在进行木偶艺术的试验首先在自己的剧团进行演出,取得成功后再到苏联各地和国外演出1931年他获准在马雅科夫斯基广场建立自己的剧团,他创建的木偶博物馆同时开张 经过多年的奋斗与努力,奥布拉索夫创立了苏联学派艺术木偶和发展了木偶技术他为孩子和成年人导演了多达70余部木偶剧作品,可称为传世之作的有《奇特的音乐会》、《卡什坦卡》、《阿拉丁神灯》、《唐吉科德》和根据果戈理的作品改编的创作《圣诞之夜》,喜剧《乔迁之喜》等作品。
他还导演了一部木偶电影短片《观看北极日落的光线》和数部纪录片,他在晚年热衷于手指木偶,能赤手娴熟地操纵木偶 木偶在他手中产生了神奇的艺术感染力他曾率领木偶剧团在苏联350个城市和国外90余个城市巡演,成为苏联时代名副其实的文化交流大使他协助美国和英国普及艺术木偶这一古老的表演形式时至今日,每天都有俄罗斯的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与各个国家的旅游者前来剧院观看木偶剧演出 吸引无数家长和孩子的除了精彩的演出外,剧院一楼的木偶博物馆同样令人流连忘返在这里观众能发现从世界各地征集到的4000多个木偶这些几乎囊括了亚、非、拉美、欧洲各国的民间木偶手工艺品,表现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木偶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真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通过专家的热情介绍,我大致了解了木偶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西方学者认为木偶与原始人戴面具进行角色表演有着一定的联系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出现了与木偶密切相关的皮影戏在日本,木偶被称为文乐木偶戏,当艺人移动真人大小的木偶时,讲叙者对剧情作出评论在欧洲,木偶被形容为根据生活的想像来动作的人偶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著述中就提到过牵线木偶木偶很早就出现在有关宗教、神奇剧与公众喜爱的戏剧表演中。
欧洲的木偶有德俄与英法不同流派和风格之分由于外族入侵,土耳其卡拉奎斯受到皮影戏的启发影响,创立了土耳其木偶卡拉奎斯是一位秃头驼背、身体扭曲的奇人,他被做成了木偶,是德、俄、匈牙利和奥地利木偶的始祖奥布拉索夫继承和发扬了木偶技艺,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木偶艺术风格,创立了俄罗斯艺术木偶学派 奥布拉索夫对中国的木偶情有独钟,他撰写了有关中国木偶剧的专著,出版了《我的自传》我感到遗憾的是在博物馆没有见到这些著述他在1946年获苏联国家奖,1952年成为苏联人民艺术家,1971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奥布拉索夫于1992年5月8日去世,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新圣女公墓为了保存和发扬他的文化遗产,他的家人和朋友在1998年成立了奥布拉索夫基金会,建立了现在的奥布拉索夫木偶剧院与木偶博物馆 漫步博物馆,我想,尽管奥布拉索夫已离开了他用木偶创造的童话、神话的舞台,可他的艺术和这些美妙的木偶艺术与世长存,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乐趣 (作者系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