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孙思邈千金方与针灸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2KB
约7页
文档ID:49844508
孙思邈千金方与针灸_第1页
1/7

孙思邈《千金方》与针灸 一、生平和著作 1.生平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 581~682,京兆华原人自幼多病,因服药罄尽家产七岁时进学读书,勤学苦读,博览群 书,日诵千余言二十岁通晓百家之说,名闻朝野学识渊博,精通百家之说,医学成就尤为突出,世称“真人”、“药王 ”,今陕西耀县药王山有“药王庙”2.著作 (1) 《摄生真录》、《福禄论》、《会三教记》、《庄子注》、《老子注》、《龟经》、《明堂图注》、《孙真人丹经》等,大部分已佚(2)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兼通儒释道三家,故在其著作中,包括《千金》中,有较浓的 道教及佛教思想《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 652年,三十卷,卷29~30论针灸《千金翼方》成书于682年 卷26~28论针灸……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备急千金要方·序》《千金方》搜集了唐以前的许多医学理论和医方等著作,为集唐前医学大成的著作此书对临床各科均有较大贡献《千金方》对针灸学的贡献:研究唐以前针灸学成就的重要文献,为后 世提供丰富的临床参考资料 1.甄权的著作及事迹2.记述前代医家经验,提出自己见解1) 指出秦承祖《针灸图》错误(2) 转载徐嗣伯的灸风眩法(3) 转载支法存的灸脚气法(4) 转载陈延之《小品方》中的针灸处方(5) 转载相传为扁鹊、郭玉、范汪等人的针灸经验二、学术观点和贡献 1.学术观点 •知针知药 •针灸药应病而施 •辨证而施针灸 2.学术贡献 (1) 完善经穴理论 •考订经穴:经穴排列同《甲乙经》,分仰、伏及背排列,又有十二经 五输穴流注。

•绘制经穴图:十二经脉用五色绘制,奇经八脉用绿色绘制,并分成正人、伏人、侧人三幅明堂图 •定位法:指寸法如: 中指第一节为一寸; 大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整个中指长为三寸; 一夫法 (3) 发挥刺灸理论 •针法:有锋针、毫针、大针、火针、白针、温针、燔针等 •针刺理论:补泻法,如“重则为补,轻则为泻”及“欲补从卯南,欲泻从酉北”等 •灸法:隔物灸——充实《肘后备急方》的隔蒜灸法,提出隔豆豉饼、 泥饼、葶苈等治疗发背等病证 •预防保健灸(2) 补充经外奇穴 •有穴名及具体部位 •有部位无穴名阿是穴——最早见于《千金方》膏肓俞最早见于《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至宋归入太阳经4) 辑录针灸处方 400多条针灸处方,涉及病证100种,含前代医家的文献及同时代医家的 经验 三、原文选读1.《明堂三人图·序》作者:孙思邈内容:•经脉难以测量,明堂图对于认穴及针灸治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说明图形尺寸及所用计量单位 •修图原因——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今去圣久远,学徒蒙昧修图目的——用补私阙,依图知穴,按经识分 •说明撰图的依据 •说明明堂图采用的颜色 •介绍明堂图的穴位分布。

孙氏明堂图的具体说明 1. 古明堂正经图的图形尺寸:七尺六寸四分 2. 孙氏明堂图的情况:即其依据、尺寸、穴位分布等,为现在所能见到的关于明堂图的最早文献文献意义:2.杂说作者:孙思邈,选自《千金翼方·卷28·杂法第九》•1)针刺补泻,以得气为度;2)治病宜针灸兼施;3)灸后护理 •阐述腧穴命名的理论:1)名不徒设,与五行属性相关,与神气汇集出 入相关;2)命名由比次而来 •阐述腧穴治病的机理:经络运行气血,腧穴引气深入 •灸疗生熟的临床运用:头与四肢须熟,但宜时歇火气;须以意商量, 候人盛衰、老少、肥盛施治 •灸法的禁忌症 •1)手指同身寸:中指第一节为一寸,尽一中指为三寸;2)三里主治作用:下气 •三里可作配穴,治疗气逆症应中病即止[思考题]1. 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主要有哪几方面?2. 《明堂三人图·序》的文献意义3. 腧穴命名的含义4. 孙思邈对灸法的认识[参考文献]1. 《千金要方》2. 《千金翼方》3.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4.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隐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