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岐山县青化镇 青化中心小学 高小琼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2 分)[课件出示]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生字,请认读生字词二、合作探究课文 (28 分)学习 20 自然段(3 分)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16—19 自然段,知道了渔民的儿子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块琥珀,现在让我们看看这块琥珀是怎样的?[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学生观察汇报、板书)2、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对这块琥珀的真实描写?[课件出示第 20 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请大家自由读,边读边画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汇报、板书)这一段除了介绍琥珀的样子还介绍了什么?(琥珀的科学价值,想象、推测一万年前的事)(二) 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1—12 自然段) 。
(18 分)1、到底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科学家根据这些事实是怎样推测的?[课件出示有声动画] (4 分) 请听课文第 1—12 自然段的录音, 边听边看课文,想一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阶段?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松脂球的形成(2——12、化石的形成(13——14) ) 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请默读课文(2——12) ,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 提示:根据事实 )(3) 小组讨论,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要求:根据……(事实)推测……)(4)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归纳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根据汇报情况: 根据……(事实)推测…… 板书)(5) [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动画 (1 分)看了松脂球形成的动画,我觉得真是太奇妙了!那一大滴松脂非常巧合地把苍蝇和蜘蛛包住了其实课文里也把这个过程写得很生动,很形象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 2—12 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片段,读一读,用心体会在旁边写一写为什么喜欢?品读句子并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a) 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对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暖暖——火热——热辣辣,阳光热度的变化说明天气很炎热)(b)蜘蛛想吃苍蝇的情景c) 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刚好 ——说明极少见、非常巧合朗读提示:①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②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语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③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2、根据朗读提示让我们一齐读读 1—12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三 ) 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3—14 自然段) (7 分)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3—14 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条件 3、学生汇报并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条件,板书:被淹没、时间长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 ”“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4、[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形成过程] (1)我们知道松脂球变成化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2)出示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1 分)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3)小结:原来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我们读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一过程5、全班齐读 13—14 自然段6、小结:琥珀的形成过程三、拓展(9 分)我要求大家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现在请你展示一下,你收集到哪些资料?2、[课件出示] 欣赏琥珀图片导语:老师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琥珀的图片,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看到这么美丽的琥珀,我想大家也有点心动,想知道这些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现在请你们来当一回科学家,推测下面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件](5 分)先展示一两名学生的习作,集体评价推测得合不合理然后同桌互评,写点评5、在这篇课文里,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四、总结(1 分)今天我们学习了《琥珀》这篇课文,课文先写科学家对琥珀的假想,再写发现琥珀,最后写琥珀的样子而在科学家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中,是根据琥珀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想象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特别是想象作文,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展开合理想象板书: 琥珀(德国)柏吉尔形成松脂球(松树 炎热 巧合)形成化石(时间长 地质变化 陆沉水漫 海沙掩埋)被人发现(科学价值)《琥珀》教学设计--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岐山县青化镇中心小学高小琼《琥珀》教学反思岐山县青化镇 青化中心小学 高小琼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从观察琥珀的图片入手,让学生观察这块琥珀是怎样?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对这块琥珀的真实描写?(第18 自然段)请学生快速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画出关键词语或句子,与自己所观察的做一个对比。
然后提出这一段除了介绍琥珀的样子还介绍了什么?让学生知道琥珀的科学价值是可以想象、推测一万年前的事接着顺理成章提出本节的学习重点:到底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科学家根据这些事实是怎样推测的?在教学琥珀的成过程,先让学生看课文有声动画的录音,弄清琥珀的形成需要两个阶段: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接着教学松脂球形成这一部分,通过先让学生个人学习再小组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全班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再看松脂球形成过程的动画把松脂球形成的经过清晰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很容易理解课文重点部分然后把学生引入文本,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片段,用心体会,运用多种方式(师生、生生比赛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品读精彩片段在学习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找出条件,接着用课件展示这一个漫长的过程,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最后通过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感受一下这一过程在拓展部分,先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再欣赏老师收集的琥珀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请学生当一回科学家,推测其他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讲完这一课后,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教学设计的不同《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 ”、 “逻辑提问”、 “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设计的课件巧妙随着生动的课文录音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三、不足之处本节课时间比较紧,拓展部分没能按计划让学生进行写作与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