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及其启示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55KB
约7页
文档ID:313026930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及其启示_第1页
1/7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及其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拥有卓越的教学质量和研发水平外,其道德教育也效果显著美国高校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并不意味着忽视公民道德教育,事实上,美国高校素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而且有一整套颇有成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对我国高校创新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通过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美国高校不是大张旗鼓地正面宣传,在开展道德教育时,也很少进行说教式的道德理念灌输,而是通过相应的课程平台(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帮助学生在多元价值观中学会比较和选择,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美国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第一,通识课程中道德教育的实施.美国高校开设的通识课程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一体,是一种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程度的知识以培养具有综合判断能力人才的教育培养方式美国高校通过设置通识课程,一方面为学生在专业领域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供广阔的背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人文、历史、社会等内容进行批判性学习和思考,逐步内化美国社会的主流政治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正如贝内特所说:“使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既有共同思想又有共同道德观知识修养……使他们掌握数学、科学、历史、文学知识,懂得如何进行思考处理重要问题,……,为将来进入社会,成为高素质的公民做准备所以,美国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通识课程,如哥伦比亚大学就规定,任何专业的本科学生,首先必须学好西方思想史、美国现代文明、政治、哲学、经济等文化基础课,到三年级才开始学习专业课,因为“一个美国学生必须对美国的文化和精神传统有一个起码的体验和理解,否则他就不算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美国人”第二,专业课程中道德教育的渗透美国高校除了开设通识课程实施道德教育外,还十分强调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注重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道德教育功能各高校通常要求学生在主修一门专业时,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学习和研究,即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思考如下三个问题:该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他们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从事某一种专业或职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引导学生塑造与专业工作相关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增强对美国文化和精神传统的体验和理解,进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

2.通过丰富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美国的教育深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强调教育要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因此,在道德教育方面,美国高校十分重视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对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通过组织与参与丰富的校园活动,学生能把从中习得的道德成果较好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譬如,美国高校盛行体育运动和竞赛,其严格的规则和激烈的竞争已经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公共集体观念和竞争观念的最好形式之一此外,美国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通过社区进行,内容包括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义务劳动和劳动体验学习等据美国卡耐基基金会1984年所作的“全国大学生调查”表明,美国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筹集基金活动、选举与竞选活动、为老年人残疾人和退休者服务活动、环境治理项目与医疗服务活动等美国政府也采取措施积极支持这些活动,有些州甚至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这些活动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对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学生本人也可以获得对自我价值的检验和升华,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3.通过心理咨询和生活指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美国高校十分注重学生的需求,设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生活指导,咨询和指导的内容几乎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与学习有关的咨询,包括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应付考试;二是与个人事务有关的咨询,大多涉及个人隐私和情感、思想问题;三是职业咨询,包括如何选择职业、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如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每年接待一万多名学生,每学期举办40多个有关求职的专题讨论会和其他训练项目;四是经济资助咨询,美国政府、社会和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名目繁多的经济资助项目,对于经济困难学生来说,这方面的服务非常有用除了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和生活外,美国高校还注重开展诸如敏感性训练小组、心理剧疗法等多种形式的团队心理训练活动如加利福利亚大学针对高校新生开展“缩小距离”活动,由高年级同学陪同访问教师,在教师家中共同交谈、讨论问题,以帮助新生建立发展人际关系,对于学生尽快适应校园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咨询和生活指导服务,学生的各种需求得到了满足,人格也得到了健全发展4.通过校园内外[来自www.lW5u.CoM]环境的情境熏陶,进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渗透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特点。

美国高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极为重视利用校园内外环境对大学生的情境熏陶,这方面也得益于美国政府及其社会机构建立的旨在突出美国价值观的宏观情境,它能使置身其间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譬如,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花巨资进行了社会政治教育环境、场所建设,包括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等各种参观点多达一百多处;美国各地还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这些场馆或利用历史的资料、图片、模型实物,让青少年了解美国人艰苦创业的历史,或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手段反映美国现代科技的成就;在旧金山,主要街道大都以华盛顿、杰斐逊等重要历史人物命名;在美国,随处可见飘扬着的美国国旗,公共环境成了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容易唤起民众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地方,都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地方5.通过广泛的宗教活动,传播现代道德理念美国的道德价值观念源于基督教教义,所以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在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和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影响虽然美国实行的是政教分离,并且对学校开展宗教教育活动有所限制,但大部分美国人对宗教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宗教对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美国的学校也从未间断过对青少年的宗教教育与欧洲宗教衰落的情况不同,在美国的高校校园里,宗教对学生的影响处于增长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美国社会面临着种种危机,人们需要在精神上寻求解脱,“宗教的盛行,并非因为它本身坚强有力,而是由于其他方面软弱无力”另一方面与宗教为适应社会需要所做的某些改变有极大关系,今天的美国宗教教育引入现代科学知识,并努力使宗教内容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改变硬性灌输、强制压制的教育方法,引入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使宗教在美国以新面目出现,也使得宗教活动这一最为广泛的宣传阵地为高校道德教育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对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1.道德教育要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德育课程教学、讲座等显性教育形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但像专业课程渗透、校内外环境的情境熏陶等隐性教育形式,具有教育目的隐蔽、教育方式新颖、教育效果明显等优势,应当成为高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教育不同于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的无意识教育,它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体验和思考,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

因此,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一方面,要坚守德育课程等传统德育阵地,通过显性教育方式向青年学生传播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课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渗透,同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校内外资源,有意识地创设德育环境,通过隐性的方式让青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2.整合过于分散的德育课程当前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的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一般通过历史、政治、哲学等分科进行分科型课程设置主要是受学科课程理论的影响,即从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学科组织教学,且各门学科自成一体,学科间比较分散这种过于分散的德育课程与学生道德观念形成规律并不相符,而且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违背了德育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因而效果不是很好德育课程改革应该适当借鉴美国高校综合性的通识课程设计,即德育课程要充分研究和尊重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规律,对分散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设囊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在内的综合德育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现实以及对多元价值观进行理性地分析思考,进而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观、价值观和文化观3.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尊重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避免空洞说教。

道德教育离不开灌输,但对于已具有一定理性认知水平的高校学生而言,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引导他们对道德的理性思考,方能取得真正实效首先,要减少抽象、枯燥的道德说教,着重以学生的需求为突破口,研究如何在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基础上渗透主流道德教育其次,要善于利用大学校园的环境资源,通过实施富有文化韵味的“软道德资源”建设,以健康向上的氛围潜在地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最后,要充分借助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博物馆等社会文化力量和公共环境资源,配合和巩固校内的德育成果,推动高校德育工作4.完善德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为创新德育工作提供人力保证德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美国高校德育工作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特点,除了前文所述的较为科学的德育途径、方法外,还与其聘请高素质的职员有关,正是因为他们有一支高素质的德育专家队伍,才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非[来自w]常贴近学生生活,因而也就具有实效性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这使得高校的德育工作者主要由思想政治专业的人员组成但是,当前高校的德育内容已增加了心理咨询、生活指导、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新内容,这对德育工作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中扎实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