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骨》中的代际冲突主题研究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65KB
约5页
文档ID:447168969
《骨》中的代际冲突主题研究_第1页
1/5

骨?中的代际冲突主题研究摘要:?骨?是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在对待中美文化差异的问题上,老一辈华人与下一代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产生各种代际冲突,形成了巨大代沟基于此,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代际冲突理论出发,通过对代际冲突产生的内在根源和外在显现两方面剖析,阐述第一代在美“时间上的移民〞与第二代在美“空间上的移民〞之间的代际冲突问题,对其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力图再现早期华裔移民在美的艰难生存处境和奋斗历程,从而为代际冲突的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更充分地挖掘小说的文学价值关键词:?骨?代际冲突内在根源外在显现?骨?〔Bone〕是美国新生代华裔作家伍慧明〔FaeMyenneNg,1956-〕精心创作的一部唐人街小说文中开篇通过长女莱拉的视角,表达了二女儿安娜自杀的前因后果,向读者呈现出这一华裔移民家庭在美窘迫的处境和悲惨的生活经历老一辈华裔和他们在美国出生的子女因为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等差异而难免产生代沟,并因此造成各种代际冲突问题,对此,三姐妹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最后也决定了各自迥异的命运一.代际理论简述代沟,又称为“代际隔膜〞,“不同代际之间的人对社会巨变所持的不同看法,会导致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矛盾和冲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代际冲突〞〔米德20〕。

因此,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1901-1978〕在其著作中,把人类文化分为三种根本类型,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在小说中,年轻一代新移民的各种反叛行为和老一辈移民墨守成规的想法之间产生了剧烈的冲突,矛盾逐渐升级,最后甚至不可调和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冲突问题在这方面,既有其内在的根源,如文化的隔膜,种族之间的差异等等,也有移民自身的原因,他们在“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之间的难以做出正确的权衡和选择等等对于此类代际冲突问题,玛格丽特·米德劝告老一辈要防止墨守成规,学会与时俱进,并平等的进行对话和交流只有在两代人之间重新建立起理解和信任,年轻人才会同意和长辈去共同寻找答案〞〔米德98〕,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跨越代沟,解决代际之间的矛盾,化解彼此的冲突二.代际冲突的内在根源〔一〕唐人街内外的文化隔膜近代中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后,文化的开展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与世界前进步伐严重脱轨因此,当国人有幸移民来到美国之后,无形之中会感到强烈的文化震撼,不可防止的面临着文化抉择问题一方面,身处在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和包围之中,无时不刻不受其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法忘怀自己的祖国和文化。

面临着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强烈冲突,在海外华人的眼中,东方和西方已不再清晰可辨了〞〔王亚丽85〕他们无时不刻不处在东西方文化冲突的间隙之中,最后委身于唐人街的“夹缝〞里群居以求生存久而久之,唐人街不仅仅是海外华人的安身之所,而更多的是保存自身文化的“避风港〞,然而,这同时也变成了华人与美国社会交流、与美国文化融合的一道隔膜〔二〕边缘群体与主流群体之间的冲突在?骨?中,里昂只是梁爷爷的“契纸儿子〞,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合法认可,里昂一家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到美国,形成组合家庭他们作为移民入境后,美国政府又先后通过展开“坦白运动〞以及公布?排华法案?等方式,对华人进行各种政治迫害,因而他们大多只能被迫屈身于唐人街,对于唐人街之外的事情知之甚少小说中,里昂一家背井离乡来到美国谋生,只能从事一些比较低贱的工作,并且经常遭到白人欺负和侮辱,逐渐被边缘化,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孤儿意识,“这种孤儿意识,凝聚了几代华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王亚丽44〕同时,长时间局限在‘唐人街的小圈子之内,渐渐被孤立,以致于后来与美国的主流群体格格不入在这种情形下,与主流群体之间发生各种矛盾冲突难以防止〔三〕“时间上的移民〞与“空间上的移民〞的代际隔膜小说中,里昂通过“契纸儿子〞的身份移民来到美国,与妈组成组合家庭。

他们都是被迫来到美国谋求生存,在时间的跨度上,属于“时间上的移民〞,而在他们骨子里,接受并认可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信奉并遵从的依然是儒家思想与之相对立的那么是他们在美国出生或长大的孩子,和在家所接受的中国式家庭教育不同的是,她们在外学习并受熏染的那么是美国主流文化,认同的是美国主流思想然而,这却与他们的华裔身份产生了锋利的对立,从而变成了“空间上的移民〞因此,在两代人的接触中,异质文化的差异使得彼此的期许和行为难以达成一致,难免产生巨大代沟三.代际冲突的外在显现〔一〕莱拉——“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耦合在小说中,莱拉作为家中长女,她的身份是复杂的:在外面她的职業是招收华裔学生的公立学校咨询师,负责不懂英语的华裔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在家庭里,她那么是父母与美国社会的“传声简〞,将父母亲的思想传达给美国社会,同时也将美国社会的情况告知父母,是一个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翻译者事实上,莱拉一直被困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冲突之中,她的身份是复杂的,与死守中国身份的妹妹安娜以及完全拒绝中国身份的妹妹尼娜所不同的是,莱拉认识到“在她面前的选择不是当华人或是当美国人,而是她可以带着变化不定的混合传统生活,容纳她的经历和传统的所有方面〞〔特威切尔6〕。

所以,一方面,在父母面前,她遵守中国文化传统,尽到了做一个孝顺女儿的责任;另一方面,同时认同和接受美国主流文化,追求个性,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因此,在家庭中,她照顾妹妹,顺从父母,遵守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孝道;而在个人生活中,她那么也像大多数美国女孩一样尝试嗑药、飙车以寻求刺激在对待自己的婚姻方面,她并没有把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带入家庭中,而是在享受与男友梅森婚前同居快乐的同时,尽可能防止让街坊邻居知道自己的婚前性行为,这与美国女权主义者开放式的性爱观有着很大差异在恋爱及婚姻中的莱拉与梅森惺惺相惜,相濡以沫,看不到极端的中国男权主义主导,也看不到反叛的美国女权主义抗击,两人杂糅式的性别身份构建了和谐的婚烟关系由此可见,莱拉并非一味的固守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善于变通,在遵守中国文化传统的同时,也认同和接受美国主流文化,与时俱进,灵活地处理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冲突在小说的结尾,莱拉虽然和梅森一起离开了唐人街,但她并没有忘记中国的传统旧的东西使她“往回看,记忆〞〔伍慧明182〕,在她身上,能够把两种不同文化很好的糅合起来,并且进行灵活的转换,努力跨越不同文化差异所形成的代沟,妥善处理各种代际冲突和文化差异问题,表达了“前喻文化〞与“并喻文化〞的耦合。

〔二〕尼娜——“并喻文化〞向“后喻文化〞的转变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与冲突,妹妹尼娜那么选择更为极端的方式融入美国社会:她抹去了身上除外表之外的所有中国痕迹,否认父母的中国传统观念,坚决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决裂,完全认可和接受美国的主流思想,以致于与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上一辈之间形成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当姐妹俩在餐馆用餐时,她只用叉子吃米粉,因为在她眼里,筷子只是用来插头发的装饰品,而非用餐的工具;她甚至无视中国人的风俗禁忌,公然穿着红色衣服出席姐姐安娜的葬禮;当里昂为安娜之死办一个中国式的守灵时,“尼娜翻了翻眼睛,说她不想搞那些骗人的把戏,这让里昂气得大谈孔孟之道〞〔114〕更让父母难以接受的是,受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尼娜完全认同美国式“性别身份〞,选择做自己身体的主人,结交白人男友,公然未婚同居,怀孕后堕胎并且到处宣扬,遭到了父母的痛责,甚至成为了母亲眼中最下贱的“dyeen〞如此种种,尼娜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冲突接连不断,彼此之间产生的代沟难以跨越由此足见,尼娜已完全认同美国文化,以致于她的许多行为难以让父母理解和接受,甚至让老一辈华人忍无可忍、气急败坏,成为他们眼中的“离经叛道者〞最后,尼娜选择用逃避、远离成长的文化气氛和美国式叛逆的方式来平衡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所带来的撕裂和痛苦。

在姐姐安娜出事之后,她只身去了东部的纽约,借以逃避家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逃离并没有给她带来理想的生活状态,也没能帮她彻底摆脱家中的不幸,反而使她“看上去更脆弱了〞〔105〕在尼娜的身上,两代人之间已然产生了巨大的隔膜,代际之间的冲突早已不可防止,表达了作为新生代移民的尼娜身上的“并喻文化〞向“后喻文化〞的转变〔三〕安娜——“前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的碰撞在三姐妹中,二女儿安娜从小随父母生长在唐人街,接受的是父母骨子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传统文化里所强调的“孝〞及“百善孝为先〞等孔孟之道,在她心中根深蒂固在家里,安娜和父亲里昂的感情最深,“安娜小时侯里昂每次出海,她都会哭上好几天每次他丢掉工作的时候,安娜也会跟着一起沮丧〞〔164〕所以,在父母眼里,她从小就是个特别懂事孝顺的孩子,这种孝心是在生活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和教养中逐步形成的,表达了“前喻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正是在这样家庭气氛的影响和约束下,促使安娜要努力做一个孝顺的、听父母的话的乖孩子然而,令里昂没想到的是,自己一直最疼爱的二女儿安娜却和家里生意上的伙伴——翁家的儿子奥斯瓦尔多恋爱由于两家最后合作不成,翁家骗走了梁家的全部投资,致使两家关系决裂。

受此影响,安娜与奥斯瓦尔多的关系也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他们是真心相爱的,“对于安娜来说,能在翁梁洗衣店里见到奥斯瓦尔多是最好不过的事了〞〔157〕,“如果奥斯瓦尔多在楼上,她不知怎么总能感觉得到她在上面和奥斯瓦尔多聊天,一待就是半个小时,有时甚至更长〞〔157-158〕安娜从“想与奥斯瓦尔多见面〞〔162〕不可抑制的冲动最终升级到“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奥斯瓦尔多私奔〞〔164〕在这时,安娜内心中的“后喻文化〞力量也彻底爆发出来了,渴望着被理解,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冲突更加激化,甚至产生了锋利的对立最后,安娜不顾里昂歇斯底里地追赶与喊叫冲出家门,跳上车和奥斯瓦尔消失在夜色中小说中,安娜的内心也呈现着极为复杂和矛盾的情绪:一方面,“前喻文化〞的影响不停地以道德标准约束她要尽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孝道〞,听父亲的话,做一个孝顺的女儿;另一方面,“后喻文化〞的力量驱动着她渴望爱情,渴望被父母理解,并且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与奥斯瓦尔多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让她无法在对奥斯瓦尔多强烈的爱的冲动中让步和妥协随着彼此之间代际冲突的激化,安娜逐渐无法摆脱内心“前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挣扎:追求“后喻文化〞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孝道〞的背叛,而服从“前喻文化〞那么意味着对爱情的不忠,与美国主流社会崇尚的个性、独立、自由等思想相背离。

在安娜的内心里,“前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的力量剧烈地斗争着,这个过程是煎熬的她一直在美国主流社会和唐人街的边缘痛苦地徘徊着,在孝道与爱情的抉择中迷失,最后在“前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之间不断挣扎并逐渐崩溃她既不能不遵从父亲要她与奥斯瓦尔多分手的意愿,又难以割舍对仇家儿子奥斯瓦尔多强烈的爱因此,亲情与爱情之间的艰难抉择实际上也是安娜内心里“前喻文化〞与“后喻文化〞之间的矛盾,她无法像姐姐莱拉那样能够很好的平衡“前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影响,与之相反,两种文化的影响在她内心始终难以协调,最终在两者的抉择中患得患失,迷失了自我,在代际的冲突下走向灭亡,成为代沟的牺牲品不得不说,安娜的选择是比较消极的四.结语小说从头至尾无处不表达着代际之间的冲突问题,通过代际冲突,推动了情节开展,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对于代际冲突不同的解决方式,最后也决定了三姐妹各自不同的命运究其原因,一是文化隔离的缘故,早期华人来美之后大多聚居在唐人街,对美国社会接触甚少,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此外,种族歧视也是一个不可无视的原因,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排华举措,致使华人逐渐被边缘化,与美国社会严重脱节;最后,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代际隔膜的产生早已不可防止,早期移民和他们后代由于异质文化的迥异,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