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音乐欣赏入门之曲式(三)

碎****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72KB
约6页
文档ID:281037134
音乐欣赏入门之曲式(三)_第1页
1/6

音乐欣赏入门之曲式(三)A+B+A+C+A+D+A+E+A…… 图中的A是屡次消失的盘旋曲主要主题,B、C、D、E是新材料,专用名词是“插部“一首盘旋曲至少要有两个插部上图共有四个插部,分别称作第一、其次、第三、第四插部下例是贝多芬的钢琴小曲《致爱丽斯》,它的曲式构造是A+B+A+C+A 谱例一:贝多芬《致爱丽斯》主题A 谱例二:贝多芬《致爱丽斯》第一插部(B) 谱例三:贝多芬《致爱丽斯》其次插部(C) 曲例一:贝多芬《致爱丽斯》全曲 在实际作品中,盘旋曲式的规章被敏捷运用,比方可以将两个插部连续消失,形成A+B+A+C+D+A(C和D之间没有消失A),或者还可以从插部开头,如B+A+C+A+D+A+E+A,还有时会和其他曲式相融合,比方盘旋奏鸣曲式(见后文)等等 变奏曲式(variation) 在曲式第一节中我们谈到了音乐写作中三个根本原则之一--“变奏“(见上文)。

变奏曲式的概念是:由主题和它的一系列变体构成的曲式 A+A1+A2+A3+A4+A5+A6+A7…… A是主题原型,A1 、A2是主题的第一变奏和其次变奏,依此类推 假设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比方,变奏曲--也称作主题与变奏,有点像是同一个服装模特换几种不同的装束屡次登场可能她第一次穿一件中式旗袍,其次次是西式晚礼服,第三次又换成都市牛仔装,第四次是职业装,第五次是运动装……不管服装怎样变,甚至变到你几乎认不出这个模特了,但实际上人还是这一个,她的修长的身体、她的面庞,还都是原来的 音乐中的变奏有点接近这种状况主题本身通常比拟单纯,但后面一个又一个的变奏会展现出各种各样的性格侧面,有的行云流水,有的果敢有力,有的诙谐愉快,有的气概磅礴有阅历的观赏者会一边听出它们的新的共性,一边又能捕获到这些变奏与主题的联系而对作曲家来说,变奏曲是一种能够展现其想象力的体裁,他要在一个有限的主题之上,作出丰富的变化和进展,使这个主题的潜藏素养一一得到发扬,呈现出新奇的意趣这可以说是“在有限情境中追求无限的自由“ 一首变奏曲中,变奏的数量没有限制,可以从两三个始终到几十个此外,它可以在前后分别加上引子和结尾。

假如变奏数目比拟多,它们还会形成组,常见的状况是形成三组,在音乐特性上具有“再现三部性“,即一,比拟平稳的陈述类型,这一组对主题的变化不是太大;二,丰富活泼的进展类型,它们在共性和写法上都有较大的变化,离主题原型最远;三,带有再现性质,是对主题根本共性的回归 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是一首精彩的变奏曲,由主题和六个变奏组成主题本身是二部曲式,两个局部各自有重复它的旋律安静美丽,虽然很朴实,但极有韵味 谱例四: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主 曲例二: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主题 第一变奏:由于在旋律中添加了休止符,跳动的感觉使主题变得活泼轻快了,同时左手的伴奏也变得节奏鲜亮和富有活力认真听,可以发觉旋律的骨干音还都在其中: 谱例五: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第一变奏 曲例三: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第一变奏 其次变奏:由于加上了一些装饰音,旋律变得华美了,伴奏音型采纳连续的三连音,显得更加流畅 谱例六: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其次变奏 曲例四: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其次变奏 第三变奏:主题和第一、其次变奏始终是在A大调上,这里转到了a小调,颜色发生了变化,同季节奏律动不再那样鲜亮有力,而是变得流畅平稳: 谱例七: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第三变奏 曲例五: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第三变奏 第四变奏在音响层次上丰富了,并增加了亮度。

这里有三个声部:左手的低音声部,右手的中间声部,以及左手越过右手在高音区对中间声部的重叠 谱例八: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第四变奏 曲例六: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第四变奏 第五变奏速度较慢,旋律带有抒情咏叹调的味道,加有一些华美的装饰,而伴奏局部则有些变化,略有点戏剧性: 谱例九: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第五变奏 曲例七: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第五变奏 第六变奏:为了使结尾显得更加确定,这里变成了4/4拍,而不再是舞蹈性的三拍子这个段落活泼明快,力度上明显的强弱比照使音乐富于激情,并到达了全曲的高潮: 谱例十: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第六变奏 曲例八: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第六变奏 这首作品属于“严格变奏“,即每段变奏根本上没转变原来主题的乐句构造,它们只是在原有的框架上进展装饰而已另有一种“自由变奏“,它对主题的转变幅度相当大,每一个变奏只是从主题中选取很少的因素进展自由的、大幅度的扩展,假如不作认真分析,几乎听不出来各个变奏和主题的关系。

此外还有一种特别古老的变奏方式,它的主题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低音旋律,在全曲屡次重复,在其之上,其他声部进展变化这种盛行于16、17世纪的变奏曲有个特地的名称“帕萨卡里亚“(passacaglia),它是三拍子的,速度徐缓沉稳,采纳小调式德国作曲家巴赫的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是一个出色的例子 谱例十一:巴赫c小调帕萨卡里亚主题 巴赫在这条低音旋律之上作了20次变奏,听者绝不会觉得腻烦,而是会感到美不胜收,会不禁感慨:在这样一条朴实无华的低音旋律上,竟然会进展出这么漂亮而丰富多变的音响 变奏曲式对于作曲家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就是在有限的材料上进展无限的变化,对于作曲家的想象力和技巧都是考验对于听者来说,识别每一个变奏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及不同之处,那种既熟识又新奇的感觉也是令人为之着迷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