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章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85KB
约6页
文档ID:283847188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章_第1页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章 第三章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 一、20年代小说创作的总体状况 20年代小说从体裁上来看,主要是短篇小说 从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看,则有“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和“为艺术”的浪漫抒情小说之分 1、“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在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做出成绩的主要是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统,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与潮流有: (1)问题小说 (2)乡土小说 2、(“为艺术”的)浪漫抒情小说 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了现代小说的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明显受西方文学的影响。

代表作家:如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二、问题小说 20年代的人生写实派小说直接师承了“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传统在《新青年》发表小说的鲁迅,及在《新潮》发表小说的罗家伦、叶绍钧、俞平伯、汪敬熙、杨振声等,在《晨报》发表小说的冰心,在《每周评论》发表小说的胡适等,首开问题小说的先河 代表作家与作品 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超人》等 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商人妇》等许地山创作初期的问题小说,外表浪漫,骨子里写实1928年后变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 王统照:《沉思》、《微笑》 庐隐:《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等 问题小说 五四启蒙思想,造就了“思考的一代”,青年作家积极思考现实人生,尖锐提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这是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题材热”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它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的需求。

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代表作家冰心、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庐隐等 但初期的问题小说大多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以冰心为代表的作家也试图用爱的哲学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复杂问题,但“爱”不是万能的,问题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爱的作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简单并且问题小说的创作比较概念化,存在着文笔空虚、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病 庐隐(18101-1934),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五四时期是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开始多为问题小说代表作中篇《海滨故人》、长篇《象牙戒指》等她的小说大量运用日记体、书信体和第一人称叙述,对男女情爱心理的描绘尤为成功,受中国古典小说和婉约派诗词的影响,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使新闻学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 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初期写作探索社会问题小说,代表作《沉思》、《微 第三章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 一、20年代小说创作的总体状况 20年代小说从体裁上来看,主要是短篇小说 从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看,则有“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和“为艺术”的浪漫抒情小说之分。

1、“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在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做出成绩的主要是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统,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与潮流有: (1)问题小说 (2)乡土小说 2、(“为艺术”的)浪漫抒情小说 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了现代小说的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明显受西方文学的影响 代表作家:如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二、问题小说 20年代的人生写实派小说直接师承了“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传统在《新青年》发表小说的鲁迅,及在《新潮》发表小说的罗家伦、叶绍钧、俞平伯、汪敬熙、杨振声等,在《晨报》发表小说的冰心,在《每周评论》发表小说的胡适等,首开问题小说的先河 代表作家与作品 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超人》等 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商人妇》等。

许地山创作初期的问题小说,外表浪漫,骨子里写实1928年后变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 王统照:《沉思》、《微笑》 庐隐:《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等 问题小说 五四启蒙思想,造就了“思考的一代”,青年作家积极思考现实人生,尖锐提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这是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题材热”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它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的需求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代表作家冰心、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庐隐等 但初期的问题小说大多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以冰心为代表的作家也试图用爱的哲学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复杂问题,但“爱”不是万能的,问题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爱的作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简单并且问题小说的创作比较概念化,存在着文笔空虚、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病 庐隐(18101-1934),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五四时期是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开始多为问题小说代表作中篇《海滨故人》、长篇《象牙戒指》等。

她的小说大量运用日记体、书信体和第一人称叙述,对男女情爱心理的描绘尤为成功,受中国古典小说和婉约派诗词的影响,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使新闻学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 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初期写作探索社会问题小说,代表作《沉思》、《微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