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玉米死苗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52KB
约5页
文档ID:305382479
玉米死苗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1页
1/5

          玉米死苗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Summary:玉米死苗的原因有很多种,本文根据本地近些年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综合分析了致使玉米死苗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Keys:玉米;死苗原因;防治办法1.玉米死苗的主要原因1.1玉米死苗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温干旱如果长期缺水,造成土壤干旱,没有足够的水分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就容易造成死苗一开始是叶片上部的叶子卷起且呈暗色,然后变至叶尖变黄,最后下部叶片也开始变得干枯直到死苗1.2种子播种深浅不当在土壤干旱、土温较高、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如果播种过浅,玉米种子吸不到足够的水分,满足不了种子萌发最低需水量,造成种子发芽受到限制,会出现出苗慢、炕种、炕芽、干霉或出苗即死,导致严重死苗现象的发生如果田间土壤湿度过大时播种过深,通透性不好,种子缺氧会引起闷种死芽,即使勉强长出的小苗,由于消耗养分过多,极易发生病虫害1.3播种时间过早,土壤温度低过早播种,虽然田间土壤墒情好,但如果遇到持续气温过低,会抑制种子发芽能力,种子酶的活性降低,发芽缓慢,就会引起种子发霉而烂种或烂芽,导致种子不能正常出苗、出苗不整齐,或者是出苗发黄易患病,长势较弱。

抢前抓早”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4土壤结构不良,耕整不当春播玉米由于整地质量未达到“细、平、松、碎、净、实”六字标准玉米苗期对土壤结构特别敏感整地质量差,土壤过于板结,通透性差,氧气不足,致使玉米的芽鞘不能突破土层板结的土层厚大几厘米时,芽鞘只能从裂缝处长出,由于地下茎过分伸长,消耗营养和能量过多,幼苗不壮且易患病致死1.5种子质量不好,种子活力低种子发育期间,母株受环境条件影响,成熟度降低,导致种子活力降低;收获后,种子含水或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种子活力下降,发出的幼苗不壮,没有抗害性种子质量差,大小不一,种子保管不善易受潮,发芽率低,播后持续低温,在潮湿的土壤内种子易霉烂而不出苗播种量过多或间苗过迟,导致幼苗拥挤、光照不足、有机营养减少、植株间相互竞争,形成弱苗1.6播种数量不当播种数量过多或间苗过迟,导致幼苗拥挤、光照不足、有机营养减少、植株间营养相互竞争,形成弱苗、死苗1.7药害使用农药或除草剂,超过一定浓度,可能形成药害,促使叶片卷曲,形成颜色不正常的叶斑、幼芽及根卷曲或变粗,玉米苗因药害而生长受到抑制,下部茎叶丛生在一起,叶片局部或者是大部分变白,最终导致叶片干枯1.8肥害。

如果播种的时候,过多的可溶性氮、钾等肥料接近种子时,也会抑制种子的萌发或者是出苗以后造成玉米苗的老化甚至是死苗1.9苗枯病和地下害虫的危害如果玉米苗感染苗枯病的话,一般叶片呈发黄状,边缘呈枯焦状,心叶卷曲,容易折断,叶片会自下而上逐渐干枯;地下害虫的危害:播种后被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及金针虫等)咬食,造成死苗,这种情况在墒情不足的土壤更为严重2防止玉米死苗的措施2.1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必须要做到种子精选和发芽实验,发芽率一般不低于95%,绝对不能用发芽率未达标的种子;使用包衣玉米种防治玉米地下害虫,如果玉米种子没做包衣处理时,播种前应使用药剂拌种是保证苗全的关键措施2.2提高耕地质量,耕翻深度要适宜湿度大的地块不宜耕翻播种,因为湿度大的土壤耕翻容易形成不易打碎的硬土块,耕作层也易被压紧,因此,要掌握宜耕期,在土壤墒情适宜时耕翻耕翻的深度,应因土壤性质、基肥量、劳力和农机具等情况而定一般土壤黏重的地块宜深、土壤瘠薄、土层浅,基肥较少的不宜过深耕作时要精耕细作,做到上松下实,无坷垃,无残膜,无残秆杂草播种时要在适时适墒下种的基础上严格播种质量,做到精选种子,下籽均匀,覆土严密,深浅适宜,同时注意发芽率低于92%的种子不宜单粒点播。

2.3及时查田补苗如果遇冷害、连阴天、干旱等情况时,出苗后要及时查田补苗为了能补栽上同期壮苗,可以在播种时于地块中央行间多播一行留作补苗,移栽时注意带坨坐水移栽,减少根系损伤,补齐后将该行余苗清除掉2.4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用玉米除草剂,要严格掌握用量标准,防止发生药害,避免造成死苗推广应用玉米专用种衣剂包衣技术,既能防止苗枯病、茎腐病、黑粉病,又能兼治地下害虫,促进苗全、苗壮、苗齐、苗旺但特别注意种子包衣后要晾干待播2.5及时灌水玉米苗刚出来时,如果连续高温大风,要及时监测苗情,一且发现有被风抽干的叶尖现象时,要及时灌水,灌水一定连续灌透,避免造成死苗除了干旱的时候要及时浇水,发生药害之后也要及时浇水缓解2.6农机具配套,减少机械压实机械播种应尽量把耕、耙、播、覆几种机具配套,将几步操作一次完成,减少机械在田间来往次数,从而减少过度辗压地块2.7玉米苗枯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或20%三唑酮1000倍,或恶霉灵3000倍喷灌幼苗,连续喷2次,重病地块隔7~10天再喷灌一次2.8药剂拌种用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拌种,堆闷3-4小时,待种子8成干时播种,可维持药效25天,达到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底下害虫的目的。

2.9提高播种质量2.9.1播种深浅尽量一致玉米播种深度适宜,深浅一致是保证苗齐苗壮的重要环节在正常条件下,播种深度以3~4cm为宜;温度低湿度大、土壤又板结时宜浅,可改为2~3cm;向阳坡梁地深播,背阴沟坡地浅播2.9.2适时、适量播种,间苗及时根据当地气候、品种、地块墒情确定合适的播种时间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结,增温保墒,培育壮苗根据种子发芽率的高低,以及不同的播种方法,确定合适的播种量一般条播用种4kg/亩,点播1.5~2.5kg/亩播种量不要过多,以免挤苗二至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2.9.3播后及时镇压,松土保墒播后土壤干燥时应及时镇压,土壤较湿时待地表干后也要补填压,使种子与湿土密切接触,满足种子萌芽对水分的要求,以利出苗尤其是墒情较差,播种后镇压更为重要播后出苗前如遇大雨,雨后田干后要及时轻耙松土,划破地表硬壳,散墒透气,促使幼苗出土通过播后镇压,增加土壤保墒能力,有利于种子发芽,是确保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措施之一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