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甘肃庆阳话与普通话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8.14KB
约6页
文档ID:35690826
甘肃庆阳话与普通话_第1页
1/6

庆阳话语音与普通话语音辨正: 一、庆阳话里与普通话里调类基本一致,但也有一部分不一致 比如庆阳话里的 “ 胞、峰” 是阳平字, “ 妈、汪” 是上声字, “ 滇、颇” 是去声字, 但在普通话中, 它们都是阴平字 这类不合规律的例外字也有400 来个,庆阳地 区人运用声调对应规律时要注意它们二、调值与普通话不同庆阳地区方言调值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没有曲 折调;第二,有两个降调;第三,各调值的高度均比普通话低,升降幅度比普通 话小声调显得比较平板,没有普通话声调的明显的抑扬顿挫三、调类、调值比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55 高平调35 中升调214降升调51 全降调庆阳话441?降拖调35 中升调31 中降调44 半高平调兰州话31 53 442 13重庆话44 21 42 214 庆阳方音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关系及规律庆阳方音声调与普通话声调一 样,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但同普通话调值相比较差异非常大 即:方言的阴平是降拖调,阳平是中升调,上声是中降调,去声是半高平调,因 此,庆阳人学习普通话最大的障碍是声调读不准庆阳人学习普通话,应按方 言与普通话的声调的对应关系去类推。

因为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较大,因此 要努力读准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尤其是上声调 因方言里没有曲折调, 学起来困 难较大,需用心去学其他可以参考自己方言的调值,庆阳的去声调值是44, 接近 55,可以参照着去学习普通话阳平调值庆阳的阳平与普通话一致,庆阳 的上声调值是中降调,庆阳人也可以利用它去学习普通话调值的高降调四、古入声字的归并:在六、七百个古入声字中,庆阳地区方言与普通话归并不一致 普通话是 “ 入声四派 ” ,其中派入去声的占 40%,派人阳平的约占 31%,派入 阴平的字约占 21%,派入上声的只有7—8% 陇东话的情况则大不相同 派入阴平的最多, 约占 66.5%,派入阳平的次之, 约占 22%,派入上声的最少,总共占11.5%在六、七百个古入声字中,庆阳地 区方言与普通话归并不一致的字有400 个,占一半以上这么多不能类推的字, 给庆阳人运用声调对应规律造成了很多的麻烦例如“ 哲、国、铁、雪、木、六 ” 都是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 “ 哲、国” 归阳平, “ 铁、雪” 归上声,“ 木、六” 归去声, 在庆阳话里,它们都归阴平 重庆话派入阳平的最多五、音变 庆阳地区方言在音节连续时也有变调的现象,但变调情况与普通话不相同。

1.“ 一” 和“ 不” 庆阳都是阴平调,在任何地方都读本调;而普通话里,“一”和 “不”会变调练习读词语、文章) 2.上声在上声与非上声前 (不包括轻声) 也不变调;而在普通话里会变调练 习) 3.庆阳的变调现象主要表现为各类声调的字在轻声前大都会改变原来的调 值,比如 “ 张家 ” 、“ 王家 ” 、“ 李家” 、中的 “ 张”“王”“李” 在轻声 “ 家” 前,都不念原 调庆阳话里的变调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阴平在大部分轻声前变41 例 如 :街上、张家、兄弟、方便、中央、斤两也有一些轻声字前的阴平并不变 调例如西瓜、疯了、春分、今天阳平在轻声前变31例如:王家、 场里、便宜、红军、猴年 以上词里的第二个字, 也可以不读轻声而读成42 (不 管原调是几声) 上声在大部分轻声前变44(稍带点曲折,接近454) 例 如: 老鼠、小姐、本领、水手去声在轻声前变 45例如: 赵家、柿子、 去吧、后边、地理、饭碗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变调中提到的轻声字,在普通话 里并不读轻声,如 “ 中央、半斤、红军、鸡年、可以、地理” 等词里的第二个字, 普通话都读原调庆阳话里两个音节相连,前一个也变调,读成34,例如: 张三、参观、登高、吃瓜、编书、音标、高山、村庄、东风、工资。

六、其他语音特征(一)普通话中辅音在庆阳话中全部具备,但方言和普通话读音中, 在使用 声母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与普通话的分歧庆阳(主要是前原地区)人多把舌尖 后音读成舌尖前音如把zh.ch.sh读成 z、c、s 例如: “ 扎” 普通话念为 zha(一声)而庆阳话念为za(四声) ,所以现在流行一句 话“ 给扎了 ” (不留情面, 把人打击了的意思);再如“ 产” 普通话念为 chan (三声) , 庆阳话念为 can(四声);还有 “ 山” 普通话念为shan (一声) ,庆阳话念为san (四声) (二)把不送气的声母b 读成送气的声母 P,把不送气的声母 zh 读成送气的 声母 ch如肖金一带的人将bing(四声)zhong(四声)读成 ping(二声) chong (四 声) (三)把舌尖音 S 读成舌面音 X如把甘肃的 SU(四声)读成 XU(四声) (四)方言和普通话在韵母的发音上存在差异,如把舌面音e(鹅)读成 nuo (二声) ,加重了鼻音把ai (爱)读成 nai(乃) ,把 an(安)读成 nan(四声难) , 把 ao (袄)读成 nao(四声闹) ,把 shuo(说)读成 shuai (四声衰)或者 shai(四声 晒)等。

(五)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 如把 in(因)读成 ing(英) ,把 en (恩)读成 eng(“ 增” 的韵母) 二 、词汇特征现代汉语中,有些古词大多数被多音词取代,但庆阳方言中还存在着不少古语由于时代久远,已经约定俗成如把“ 土豆” 叫“ 洋芋” 、把“ 外公、外婆 ” 叫“ 位爷、位奶 ” 所以在此就选上一些分布较广的表达称谓把父亲称作 “ 大” ,北部山区也称作 “ 大大” 把舅母称作 “ 妗子(jin)“ (仅限于肖金显胜一带) 其他各地称舅母董志平原一带把岳父称作“ 姨夫” ,把岳母称作 “ 姨娘” ;北部山区把岳父称作 “ 表叔” 很自然把岳母称做 “ 表叔妈 ” 把义父称作 “ 干大” ,义母称作 “ 干妈” 称妻兄为 “ 室兄哥 ” ,称妻弟为 “ 小舅子 ” 称妯娌为 “ 先后” 称妇女为 “ 屋里人 ” 也有男人称己妻为 “ 屋里人” (宁县)称别人为 “ 人年” 、“ 人家” 、“ 外人” 2. 表示时间称现在为 “ 壬庚” (ren geng)、“ 刚才” 、“ 将才” 称昨天为 “ 夜来” 称后天为 “ 后儿” 称今天为 “ 今儿” 称前天为 “ 前儿” 称每天为 “ 见天” 称上午为 “ 前晌” 称中午为 “ 晌午” 称下午为 “ 后晌” 称晚上为 “ 黑了” 、“ 夜里” 3.表示人或事物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呼斗欧为 “ 打锤、打架 ” 呼问什么地方为 ” 啊达、哪达 ” 呼行为莽撞为 “ 冒失鬼、冒的很、二干子” 呼赌徒为 “ 轱辘子 ” 呼故意作为“ 扭板、扭扯 ” 呼家里为 “ 屋里” (肖金、显胜一带)呼眼睛为 “ 年睛、眼窝 ” 呼行动迅速为 “ 可里马擦、麻利 ” 呼可怜为 “ 西黄、不当 ” 呼人轻浮、爱炫耀自己为“ 料的很、料片子、赞皮(脏)” 呼耍无赖为 “ 耍死狗、死皮 ” 呼没有问题,很有把握为“ 么麻达、保险着哩 ” 呼衰败为 “ 倒灶” 呼说话口吃为 “ 结锅子 ” 呼抬举人为 “ 凑户人” 呼差不多为 “ 帮间” 比如说 “ 你帮间些哦 ” 呼敷衍为 “ 过磨” 呼麻烦为 “ 麻达” 呼愁闷、心烦意乱为 “ 颇烦” (似乎是古语)呼妒忌为 “ 曲的很 ” 呼太阳为 “ 日头、热头 ” 呼撒谎为 “ 日鬼” 呼暗害为 “ 诬治” 、“ 阴治” 呼黄花菜为 “ 针金” 呼大门为 “ 街门” (庆城)呼饺子为 “ 扁食” 或“ 煮角” 呼倒霉为 “ 草了” 呼妇女怀孕为 “ 身不空 ” 4. 表示动物名称呼喜鹊为 “ 野雀(巧儿) ” 呼乌鸦为 “ 老哇、鸦儿 ” 呼猫头鹰为 “ 信侯” 呼麻雀为 “ 巧巧儿 ” 呼公骡子为 “ 儿骡子” 呼母骡子为 “ 骒骡子” 呼公驴为 “ 叫驴” 呼母驴为 “ 草驴” 呼公猪为 “ 脚猪子 ” 呼小雌猪为 “ 奶条子” 呼雄猫为 “ 狼猫” 呼雌猫为 “ 米猫” 呼布谷鸟为 “ 姑姑等” 呼啄木鸟为 “ 爆爆吃、到木鹃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