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历术三统历术 统母统母 日法八十一元始黄钟初九自乘,一龠之数,得日法 1 日为 81 分 闰法十九,因为章岁合天地终数,得闰法 19, 三统历的置闰规则 统法一千五百三十九以闰法乘日法,得统法 19×81=1539,冬至与合朔相会周期, 因为:19 个回归年长度=235 个朔望月长 另: 1 统=81 章=1539 年=81×19×235 月=562120 日 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参统法,得元法 元法:4617=1539(统法)×3 另: 1 元=3 统 会数四十七参天九,两地十,得会数 朔望之会:135 年有 23 次交食; 135 月与 235 月(章月)的最小公倍数:6345 即 6345 年=47×235=47×(12×19+7) 章月二百三十五五位乘会数,得章月 一章岁中朔望月数,12×19+7=235(闰月数) 月法二千三百九十二推大衍象,得月法 一个月的日分:812392 814329= 通法五百九十八四分月法,得通法 一弦日行度数:59842392= 中法十四万五百三十以章月乘通法,得中法 中法:235×598=140530 周天五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以章月乘月法,得周天。
235(章月)×2392(月法)=562120(周天) 15393853651539562120= ,即岁实,回归年的长度 岁中十二,以三统乘四时,得岁中: 一岁之中气数:3(统数)×4(四时)=12(岁中) 月周二百五十四以章月加闰法,得月周: 恒星月数目:235(章月)+19=254(月周) 恒星月:相对地球上的人而言,月亮从某个恒星背景出发,自西向东,绕 天一周,回到原来的恒星背景之上,所需的时间长度由于这段时间里,太阳也 在缓慢动移,故一个恒星月后,月亮还没有追上太阳,还需要再走一段时间故 此朔望月大于恒星月经一个回归年后,恒星月的个正好比朔望月的个数多 1 朔望之会百三十五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得朔望之会 135 年有 13 次交食 2320523135= ,一食月数 会月六千三百四十五以会数乘朔望之会,得会月 47(会数)135(朔望之会)=6345 统月一万九千三十五参会月,得统月 统月,一统的月数:81×235=19035 元月五万七千一百五参统月,得元月 元月:一元的月数:3×81×235=15105 章中二百二十八以闰法乘岁中,得章中 章中:一章所含中气数,19×12=228 统中一万八千四百六十八。
以日法乘章中,得统中 统中:一统含的中气数,81×228=18468 元中五万五千四百四参统中,得元中 元中:一元含的中气数,3×18468=55404 策余八千八十什乘元中,以减周天,得策余 回归年多于 360 日部分的分数:15398080 153938553601539385356==−周至五十七参闰法,得周至 3×19=57 纪母纪母 木金相乘为十二,是为岁星小周小周乘「坤」策,为千七百二十八,是为 岁星岁数 见中分二万七百三十六 1728×12=20736,木星一个岁数中所含中气个数 积中十三,中余百五十七;见中法一千五百八十三 1583 是木星在 1728 年中与太阳回合的次数1-11 恒星周期回合周期= [古人以取早晨初见于东方到下次初见于东方的时间为回合周期,即见中法]回合一次的中气数是158315713158320736= 此 13 就是积中,157 为中余 注释:见中法是推行星所见中次的重要参数 见闰分万二千九十六 19 年有 7 个闰月,1278 年的润约数是:1912096 1971728=×积月十三,月余一万五千七十九;见月法三万七十七 1 木星岁数中朔望月数:19406080 192351728=× ,一个回合周期中朔望月的个数:3007715079131915831507913158319406080=×=÷ ,13 是积月数,15079 是月余,分母就是见月法。
见中日法七百三十万八千七百一十一 见月日法二百四十三万六千二百三十七 金火相乘为八,又以火乘之为十六而小复小复乘「乾」策,为三千四百五 十六,是为太白岁数 3456 岁中 2161 晨见,2161 夕见,合称为一复,2161 为见中法 见中分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二 一岁数所含中气数,3456×12=41472 积中十九,中余四百一十三 216141319)(216141472=见中法)(见中分,一复见所需中气数,19 为积中,413 位中余 见中法二千一百六十一 3456 岁中 2161 晨见,2161 夕见,合称为一复,2161 为见中法 见闰分二万四千一百九十二 19 年有 7 个闰月,3456 年中润约数为:1924192 1973456=×积月十九,月余三万二千三十九,见月法四万一千五十九 19 年有 7 个闰月,3456 年中润约数为:19812160 192353456=×,则一个回合周期中朔望月个数为:410593203919216119812160=÷晨中分二万三千三百二十八 金星大周岁数 3456,其中晨岁数为 1944,夕岁数 1512 分别占169和167,而晨中分:2332816941472=×。
积中七(十) ,中余千七百一十八 见中法中余积中见中分晨中分=,2161171810216123328=,金星晨见伏所历的中气数 夕中分一万八千一百四十四 1814416741472=×积中八,中余八百五十六 见中法中余积中见中分夕中分=,21618568216118144= 晨闰分万三千六百八 1360816241929 169=×=×见闰分积月十一,月余五千一百九十一 41059519111169 19235=×××=见中法岁数 见月法月余晨积月 夕闰分万五百八十四 1058416241927 167=×=×见闰分积月八,月余二万六千八百四十八 41059268488167 19235=×××=见中法岁数 见月法月余晨积月 见中日法九百九十七万七千三百三十七 一元的复数:4617×2161=9977337 见月日法三百三十二万五千七百七十九 日法×见月法=81×41059=3325779 土木相乘而合经纬为三十,是为镇星小周小周乘「坤」策,为四千三百二 十,是为镇星岁数 土星岁数:4320 见中分五万一千八百四十 4320 岁所含中气数:4320×12=51840 积中十二,中余一千七百四十。
4175174012417551840===见中法中余积中见中法见中分,12 为积中,1740 为中余 见中法四千一百七十五 4175 为土星在 4320 岁中的见数 见闰分三万二百四十 一岁数中闰月数:1930240)(4320197=×见中分 积月十二,月余六万三千三百 793256330012793252354320235=×=× 见月法岁数见月法七万九千三百二十五 见月法=见中法×19=4175×19=79325 见中日法一千九百二十七万五千九百七十五 见日中法=见月中法×3=19275975 见月日法六百四十二万五千三百二十五 见月日法=见中法×1539=6425325 火经特成,故二岁而过初,三十二过初为六十四岁而小周,小周乘「乾」策, 则太阳大周,为一万三千八百二十四岁,是为荧惑岁数 火星岁数:13824 见中分十六万五千八百八十八 13824 岁所含中气数:13824×12=165888 积中二十五,中余四千一百六十三 64694163256469165888===见中法中余积中见中法见中分见中法六千四百六十九 见数:6469 见闰分九万六千七百六十八 一岁数中闰月数:1996768)(13824197=×见中分 积月二十六,月余五万二千九百五十四。
122911529541212291123513824235=×=× 见月法岁数见月法一十二万二千九百一十一 见月法=见中法×19=4175×19=122911 见中日法二千九百八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三 见日中法=见月中法×3=29867373 见月日法九百九十五万五千七百九十一 见月日法=见中法×1539=9955791 水星数据意义与金星同水星数据意义与金星同 五步五步[只列出木星,其他可参见《中国古代历法》只列出木星,其他可参见《中国古代历法》p272-273] 木,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二十一日始留,二十五 日而旋逆,日行七分度一,八十四日复留,二十四日三分而旋复顺,日行 十一分度二, (111,1828362)百一十一日有百八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二分而伏 凡见三百六十五日有百八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五分,除逆,定行星三十度百六十 六万一千二百八十六分凡见一岁,行一次而后伏日行不盈十一分度一伏三 十三日三百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七分,行星三度百六十七万三千四百五十一 分一见,三百九十八日五百一十六万三千一百二分,行星三十三度三百三十三 万四千七百三十七分通其率,故曰日行千七百二十八分度之百四十五 段目段目 动态动态 段日段日 积日积日 行率行率 行度行度 积度积度 日 度 顺 121 2/11 22 留 25.0 0 0 逆 84 71− -12.0 留 73087113240 0 顺 11173077111828362 11220.2 合 晨始见 始留 旋始逆 复留 旋复顺 始伏 、 伏 顺 3373087115163012日 —0.0— —121——146——232——256-- —367.3--398.7- 1113.2 度 0.0 22 22 10 10 30.2 33.4 统术统术 推日月元统,置太极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余不盈统者,则天 统甲子以来年数也。
盈统,除之,余则地统甲辰以来年数也又盈统,除之,余 则人统甲申以来年数也各以其统首日为纪 入统以来年数=[太极上元几年/4617]R 推天正,以章月乘入统岁数,盈章岁得一,名曰积月,不盈者名曰闰余闰 余十二以上,岁有闰求地正,加积月一;求入正,加二 1919235闰余天正积月入统岁数+=×闰余大余 12 时,此年置闰地正积月=天正积月+1 推正月朔,以月法乘积月,盈日法得一,名曰积日,不盈者名曰小余小余 三十八以上,其月大积日盈六十,除之,不盈者名曰大余数从统首日起,算 外,则朔日也求其次月,加大余二十九,小余四十三小余盈日法得一,从大 余,数除如法求弦,加大余七,小余三十一求望,倍弦 81812392天正小余积日(朔望月长度)(日法)(月法)天正积月+=× 积日是从太极上元到所求年天正之前的全部整日数, 小余则为该天正月朔不 到一整日的余数,由此可以求出天正月朔时刻到所在日夜半时刻的时间长度 6060积日小余大余积日+=,据此可求出天正朔日的天干日名太极上元之日的天统之首日名为甲子,地统首日为甲辰,人统为甲申上弦:小余+7,天正小 余+31;望:小余+14,天正小余+62;上弦:小余+22,天正小余+(93-81) 推闰余所在,以十二乘闰余,加七得一。
盈章中,数所得,起冬至,算外, 则中至终闰盈中气在朔若二日,则前月闰也 11912i712≥××+×闰余第i个月设置闰月 推冬至,以策余乘入统岁数,盈弦法得一,名曰大余,不盈者名曰小余除 数如法,则所求冬至日也 一岁=1539385365 ,360 满 6 个甲子去之,余统法策余=15398080,所求年天正冬至的干支:统法小余大余统法入统岁数(积年)策余+=×大余盈甲子去之,不满为冬至甲子数,小余是这日夜半冬至时刻 求八节,加大余四十五,小余千一十求二十四气,三其小余,加大余十五, 小余千一十 推中部二十四气,皆以元为法 大余:458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