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号监控指挥手册一、总则交通信号监控指挥手册旨在规范交通信号监控系统的操作流程,确保交通信号灯的稳定运行和科学调度,提升道路交通效率与安全性本手册适用于交通信号监控中心及相关技术人员,内容涵盖系统操作、故障处理、应急响应等方面二、系统操作规范(一)日常监控操作1. 系统登录(1) 使用授权账号和密码登录监控平台2) 检查系统界面显示是否正常,包括信号灯状态、设备运行参数等2. 信号灯状态监控(1) 定期巡查辖区信号灯运行情况,重点关注灯色变化、闪烁频率、倒计时显示等2) 发现异常(如灯色错误、闪烁不规律)应及时记录并上报3. 参数调整(1) 根据交通流量需求,通过监控平台调整信号配时方案(如周期时长、绿信比)2) 调整前需评估影响范围,并留存操作记录二)远程控制操作1. 手动干预流程(1) 在极端天气或突发事件下,可临时切换信号灯控制模式(手动/自动)2) 手动控制时需严格遵循预设方案,避免长时间偏离常规配时2. 联动控制设置(1) 配合交通诱导屏、可变情报板等设备,同步调整显示信息2) 确认联动逻辑无误后方可执行三、故障处理流程(一)信号灯常见故障排查1. 灯泡损坏(1) 通过监控平台确认故障点位,记录灯号及损坏类型(如红绿黄灯缺失)。
2) 调用维修人员现场更换,并跟踪修复进度2. 电源故障(1) 检查UPS(不间断电源)运行状态,必要时启动备用电源2) 若为线路问题,协调电力部门抢修3. 控制器异常(1) 分析监控数据,判断是否为硬件或软件故障2) 按照应急预案,切换备用控制器或联系厂商支持二)应急响应措施1. 重大故障处置(1) 立即上报故障情况,启动分级响应机制2) 优先保障主干道信号灯运行,必要时实施分时段控制2. 数据备份与恢复(1) 定期备份信号配时数据,确保系统崩溃后可快速恢复2) 恢复过程中需验证配时方案兼容性四、维护与管理(一)日常巡检要点1. 设备清洁(1) 每日检查信号灯外壳、透镜是否污染,必要时进行擦拭2) 清除异物(如树叶、广告牌),确保光源投射正常2. 性能测试(1) 每月进行一次全功能测试,包括自动/手动切换、倒计时准确性等2) 记录测试结果,对不合格项限期整改二)人员培训要求1. 培训内容(1) 新员工需掌握系统操作、故障判断、应急流程等基础技能2) 每季度开展实操演练,提升协同处置能力2. 考核标准(1) 考核内容包括系统操作规范性、故障响应时效性等2) 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不合格者需补训。
五、附则本手册内容根据当前技术标准编写,将持续更新以适应系统升级需求所有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确保交通信号监控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三、维护与管理(续)(一)日常巡检要点(续)1. 设备清洁(续)(1) 清洁工具选择:使用软毛刷、微纤维布等专用工具,避免使用硬质或含研磨剂的清洁剂,以防划伤灯具表面或透镜2) 污染类型区分:- 灰尘污染:采用吸尘器或压缩空气吹扫,后用微纤维布轻轻擦拭 油污/鸟粪:先用湿布(蘸水或中性清洁剂稀释液)表面擦拭,再用干布吸干残留鸟粪处理需尽快进行,避免腐蚀灯头3) 特殊环境应对:- 沿海地区:每周增加一次盐分残留清洗,使用盐水+中性洗涤剂混合液(比例1:10)浸泡后清水冲洗 重工业区域:每月检查设备腐蚀情况,对锈蚀部位进行除锈后涂抹防锈剂2. 性能测试(续)(1) 测试工具:- 光强测试仪:测量红绿黄灯在不同环境光下的亮度(参考标准:白天2000cd/m²,夜间≥1000cd/m²) 相位差测试仪:检测相邻信号灯组的时间误差(允许偏差±5秒)2) 测试项目细化:- 自动模式验证:模拟高峰/平峰流量,检查配时方案切换是否平滑,无中断或跳变 手动模式验证:测试紧急切换功能,如需将全红切换为绿灯,确认动作响应时间≤3秒。
视频监控联动:检查车流量检测器数据与视频画面是否同步,误报率需控制在5%以内3. 环境适应性检查(1) 防雷测试:每年雷雨季前,检查避雷针接地电阻(≤10Ω),测试信号线缆屏蔽层完好性2) 防水等级:确认灯具IP防护等级(如IP65),在暴雨后检查接线盒密封性3) 温湿度监控:记录设备运行环境温湿度(温度:-10℃~+50℃,湿度:10%~95%RH),异常时启动除湿/加热预案二)人员培训要求(续)1. 培训内容(续)(1) 安全操作规范:- 高空作业要求:使用绝缘梯具,佩戴安全带,夜间作业需配备反光标识 带电操作流程:断电前需核对三相电源(A/B/C相),并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2) 系统升级培训:- 新功能演示:针对AI识别车流技术(如拥堵识别、行人检测),需演示算法触发条件及参数调整方法 虚拟仿真操作:通过VR模拟器练习极端天气(如大雾、雪天)下的信号灯补偿调整3) 跨部门协作:- 与交警联动:学习交通管制指令接收流程,如临时禁行时的信号灯强制调整方案 与市政部门对接:明确路灯、景观灯与信号灯的干扰排查机制2. 考核标准(续)(1) 实操考核清单:- 故障诊断速度:从发现异常到定位问题,平均响应时间≤5分钟(考核评分:每延迟1分钟扣2分)。
参数调整准确性:手动调时误差≤±10秒,需回放确认历史数据无逻辑冲突2) 理论知识测试:- 选择题:涵盖交通工程学基础(如绿灯延长系数计算公式)、设备型号参数等 简答题:如“描述信号灯全黑故障的3级排查步骤”3) 年度认证机制:- 认证周期:每两年一次全面考核,包括理论+实操+模拟应急场景 不合格处理: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需参加强化培训并重新认证,培训时长不少于40小时四、附录(一)常用备件清单1. 信号灯灯具:红绿黄LED灯组(规格:Φ300mm,光通量≥1500lm)×10套2. 控制器模块:CPU扩展板、电源模块(容量≥300W)×各5件3. 线缆材料:信号线缆(屏蔽型,截面积≥16mm²)100米、防水接头(批号2023A)×20个4. 工具设备:绝缘手套(等级VI)、接地电阻测试仪(精度±1%)×各1台5. 应急物资:应急灯(亮度≥2000流明)×3盏、警示三角牌(反光材质)50个(二)参考标准1. 行业标准:JTT 998-2018《智能交通系统 信号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2. 技术规范:CJJ 45-2020《城市交通信号灯设置规范》中关于配时计算部分3. 设备手册:各厂商提供的信号控制器操作手册(如西门子TCN7821、Hikrobot HR-S200等型号)(注:本手册内容为通用技术指导,具体操作需结合实际设备型号及当地交通特点调整。
一、总则交通信号监控指挥手册旨在规范交通信号监控系统的操作流程,确保交通信号灯的稳定运行和科学调度,提升道路交通效率与安全性本手册适用于交通信号监控中心及相关技术人员,内容涵盖系统操作、故障处理、应急响应等方面二、系统操作规范(一)日常监控操作1. 系统登录(1) 使用授权账号和密码登录监控平台2) 检查系统界面显示是否正常,包括信号灯状态、设备运行参数等2. 信号灯状态监控(1) 定期巡查辖区信号灯运行情况,重点关注灯色变化、闪烁频率、倒计时显示等2) 发现异常(如灯色错误、闪烁不规律)应及时记录并上报3. 参数调整(1) 根据交通流量需求,通过监控平台调整信号配时方案(如周期时长、绿信比)2) 调整前需评估影响范围,并留存操作记录二)远程控制操作1. 手动干预流程(1) 在极端天气或突发事件下,可临时切换信号灯控制模式(手动/自动)2) 手动控制时需严格遵循预设方案,避免长时间偏离常规配时2. 联动控制设置(1) 配合交通诱导屏、可变情报板等设备,同步调整显示信息2) 确认联动逻辑无误后方可执行三、故障处理流程(一)信号灯常见故障排查1. 灯泡损坏(1) 通过监控平台确认故障点位,记录灯号及损坏类型(如红绿黄灯缺失)。
2) 调用维修人员现场更换,并跟踪修复进度2. 电源故障(1) 检查UPS(不间断电源)运行状态,必要时启动备用电源2) 若为线路问题,协调电力部门抢修3. 控制器异常(1) 分析监控数据,判断是否为硬件或软件故障2) 按照应急预案,切换备用控制器或联系厂商支持二)应急响应措施1. 重大故障处置(1) 立即上报故障情况,启动分级响应机制2) 优先保障主干道信号灯运行,必要时实施分时段控制2. 数据备份与恢复(1) 定期备份信号配时数据,确保系统崩溃后可快速恢复2) 恢复过程中需验证配时方案兼容性四、维护与管理(一)日常巡检要点1. 设备清洁(1) 每日检查信号灯外壳、透镜是否污染,必要时进行擦拭2) 清除异物(如树叶、广告牌),确保光源投射正常2. 性能测试(1) 每月进行一次全功能测试,包括自动/手动切换、倒计时准确性等2) 记录测试结果,对不合格项限期整改二)人员培训要求1. 培训内容(1) 新员工需掌握系统操作、故障判断、应急流程等基础技能2) 每季度开展实操演练,提升协同处置能力2. 考核标准(1) 考核内容包括系统操作规范性、故障响应时效性等2) 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不合格者需补训。
五、附则本手册内容根据当前技术标准编写,将持续更新以适应系统升级需求所有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确保交通信号监控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三、维护与管理(续)(一)日常巡检要点(续)1. 设备清洁(续)(1) 清洁工具选择:使用软毛刷、微纤维布等专用工具,避免使用硬质或含研磨剂的清洁剂,以防划伤灯具表面或透镜2) 污染类型区分:- 灰尘污染:采用吸尘器或压缩空气吹扫,后用微纤维布轻轻擦拭 油污/鸟粪:先用湿布(蘸水或中性清洁剂稀释液)表面擦拭,再用干布吸干残留鸟粪处理需尽快进行,避免腐蚀灯头3) 特殊环境应对:- 沿海地区:每周增加一次盐分残留清洗,使用盐水+中性洗涤剂混合液(比例1:10)浸泡后清水冲洗 重工业区域:每月检查设备腐蚀情况,对锈蚀部位进行除锈后涂抹防锈剂2. 性能测试(续)(1) 测试工具:- 光强测试仪:测量红绿黄灯在不同环境光下的亮度(参考标准:白天2000cd/m²,夜间≥1000cd/m²) 相位差测试仪:检测相邻信号灯组的时间误差(允许偏差±5秒)2) 测试项目细化:- 自动模式验证:模拟高峰/平峰流量,检查配时方案切换是否平滑,无中断或跳变 手动模式验证:测试紧急切换功能,如需将全红切换为绿灯,确认动作响应时间≤3秒。
视频监控联动:检查车流量检测器数据与视频画面是否同步,误报率需控制在5%以内3. 环境适应性检查(1) 防雷测试:每年雷雨季前,检查避雷针接地电阻(≤10Ω),测试信号线缆屏蔽层完好性2) 防水等级:确认灯具IP防护等级(如IP65),在暴雨后检查接线盒密封性3) 温湿度监控:记录设备运行环境温湿度(温度:-10℃~+50℃,湿度:10%~95%RH),异常时启动除湿/加热预案二)人员培训要求(续)1. 培训内容(续)(1) 安全操作规范:- 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