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食叶性害虫(一)l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种类繁多,主要为鳞翅 目的蓑蛾、刺蛾、斑蛾、尺蛾、枯叶蛾、舟 蛾、灯蛾、夜蛾、毒蛾及蝶类;鞘翅目的叶 甲、金龟子;膜翅目的叶蜂;直翅目的蝗虫 等 l它们的危害特点是:⑴取食叶片,削弱树势 ⑵大多裸露生活,虫口密度变动大⑶多 数种类繁殖能力强,产卵集中,易爆发成灾 ,并能主动迁移扩散,扩大危害的范围第一节 刺蛾类刺蛾属于鳞翅目,刺蛾科是经常发生于道路、 庭院树木及果树的重要害虫,食性杂,幼虫咬食多 种果树林木和经济作物叶片,主要危害阔叶,是我 国果树、园林、风景区、防护林和特种经济林的主 要害虫之一全世界约有1000余种,中国已记录的约107种, 主要种类有黄刺蛾、扁刺蛾、褐边绿刺蛾等幼虫 体上大都具枝刺和毒毛,触及人体皮肤痛痒红肿; 少数种类体表光滑无毛一、园林植物常见刺蛾类 (一)桑褐刺蛾 1、分布与危害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危害悬铃木、玉兰、紫叶李、梅花 、芍药、牡丹、木槿、珊瑚树、香樟、乌桕 、重阳木、山茶花、腊梅、一串红、海棠、 常春藤、大丽花、碧桃、山茶、樱花、桂花 、杨、柳、月季等60多种植物 2、形态特征l成虫 雌虫灰褐色, 体长17.5~19.5mm ,翅展38~41mm, 体灰褐色带紫色,散 布有雾状黑点,前翅 自前缘中部有两条暗 褐色横带,似“八”字 形伸向后缘,前翅在 臀角附近有一近三角 形棕色斑,雌蛾体色 和斑纹均较雄蛾淡。
l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 23-35mm,体黄绿 色,背线天蓝色,亚 背线为黄色每体节 上有黑点4个, 体侧 为红色或橘黄色宽带 ,中胸至第9腹节, 每节于亚背线上着生 枝刺1对,中胸、后 胸第1、5、8、9腹 节上的枝刺特别长卵 黄色,扁椭圆形 蛹 灰褐色,莲子形 茧 灰褐色,坚硬,长约15mm3、生活习性及危害 l该虫在长江以南1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花木或土 中作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蛹期约20天,5月成虫 羽化,第2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3代为9月上旬,成虫 夜间交尾,次日产卵,卵期约7天l初龄幼虫啮食叶肉,仅留1层表皮造成许多透明的斑点 稍大后蚕食叶片,出现大面积缺刻或穿孔暴食期能 将整片叶子吃光二)黄刺蛾 p282 1、分布与危害l又名洋辣子、毒毛虫 等该虫分布很广, 几乎遍及全国寄主 植物主要有苹果、梨 、桃、柿、栗、杨、 柳、榆、油桐、茶、 乌桕等120多种低龄 幼虫啃噬叶肉成网状 ;大龄幼虫把叶片蚕 食成缺刻,残留主脉 和叶柄,严重时吃光 全树叶片,影响树势 和产量,甚至造成树 木枯死2、形态特征l成虫:体长13-16毫米,翅展30-34毫米,头和胸黄色, 腹背黄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有2条暗 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V”字形,里面的1条 伸至中室下角,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后翅灰黄色。
l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25毫米,头小,黄褐色,胸腹部 肥大,黄绿色,背面有一两端较宽中部窄的哑铃形紫色 大斑,背侧有蓝绿色纵线及蓝色小点,胴部第2节以下 各体节有1对枝刺,体两侧下方还有9对刺突,刺突上生 有毒毛 l茧:椭圆形,表面具褐色斑纹,形似雀蛋,长1.4mm, 宽0.9mm茧均结在茎干分叉点或小树杈上3、生活史此虫在辽宁、陕西、河北省北部1年发生1代, 在北京、江苏、安徽、河北省中部1年发生2代以 老熟幼虫在小枝分叉处、主侧枝以及树干的粗皮上 结茧越冬初孵幼虫取食卵壳,而后取食叶的下表皮及叶肉 组织,留下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小斑虫口密度 高时,危害小斑即可接成块,进入4龄时取食叶片呈 孔洞状,5龄后可取食全叶,仅留主脉和叶柄三) 褐 边 绿 刺 蛾 p283又名青刺蛾、褐缘绿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 蛾 1、分布与危害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 地区均有发生危害悬铃木、刺槐、杨、柳、枫、槭、白蜡、梅 花、紫荆、海棠、樱花、月季等多种树木和花卉以 及 核桃、苹果、梨、柑桔、桃、李、樱桃、山楂、 枣、柿等果树危害特点 :低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 上表皮,致叶片呈不规则黄色斑块,大龄幼虫食叶 成平直的缺刻。
2、形态特征 l成虫头部粉绿色,复 眼黑色,触角褐色, 雌蛾丝状,雄蛾近基 部十几节为栉齿状, 并较发达胸部和前 翅绿色,胸背中央有1 棕色纵线,腹部灰黄 色前翅基部略带放 射状褐色斑,外缘为 灰黄色宽带,带上散 有暗褐色小点和细横 线,带内缘内侧有暗 褐色波状细线后翅 及腹部浅褐色,缘毛 褐色l老熟幼虫体长23— 27mm,头红褐色 ,身体翠绿或黄绿 色,腹侧自后胸至 腹部第9节均有刺 突1对,上着生黄 棕色刺毛,腹部第 8、9节各着生黑色 绒球状毛丛1对 腹部末端有4个浓 黑色绒球状刺毛l茧长16mm,近圆 筒形,棕褐色,酷 似树皮 l蛹长16mm左右, 椭圆形,棕褐色3、生活习性 l北方年生1代,河南和长江下游2代,江西3代,以老熟 幼虫在浅土层结茧越冬1代区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 月上中旬一7月中旬为成虫发生期,幼虫发生期6月下旬 一9月,8月为害最重,8月下旬一9月下旬陆续老熟且 多入土结茧越冬2代区4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代成虫 5月中旬始见,第l代幼虫6—7月发生,第l代成虫8月中 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8月下旬一10月中旬发生l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数十粒呈块作鱼鳞状排列 ,多产于叶背主脉附近,每雌产卵150余粒,卵期7天 左右。
幼虫共8龄,少数9龄,1—3龄群集,4龄后渐分 散天敌有紫姬蜂和寄生蝇二、刺蛾类防治方法 p285 1、消灭越冬虫茧 2、诱杀成虫 3、人工摘除虫叶 4、药剂防治:例如:敌百虫、杀螟松、DDV 、马拉硫磷、辛硫磷、溴氰菊酯、抑太保乳 油,赛丹,灭多威等 5、生物防治:选用苏云金杆菌制剂、刺蛾 NPV喷雾、青虫菌可湿性粉剂等;保护和利 用上海青蜂第二节 袋蛾类 p286l属鳞翅目,袋蛾科,又称蓑蛾、避债蛾 全世界已知800多种,我国有10多种全 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以南方种类多,危害 较为严重常见的种类有大袋蛾、茶袋蛾 、小袋蛾、白囊袋蛾等一、园林植物常见袋蛾类 p286 (一)大袋蛾1、分布与危害l大袋蛾属于鳞翅目,蓑蛾科,又名大蓑蛾l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山东、河南等省发生 严重该虫食性复杂,主要危害梨、苹果、柑桔、桃 、李、杏、梅、枇杷、葡萄、龙眼、茶、榆、法国梧 桐、白杨等l幼虫体外有用植物残屑和丝织而成的护囊,幼虫终生 负囊生活,蚕食叶片呈大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树叶 吃光,仅留树枝,致使枝条枯萎,甚至整株枯死2、形态特征成虫:成虫雌雄异型雌虫无翅,体长长22~30mm ,粗壮、肥胖。
雄蛾黑褐色,体长长15~20mm,触 角羽毛状前翅沿翅脉黑褐色,翅面前、后缘缘略带带 黄褐色至黑色,有4~5个透明斑卵产产于雌蛾护护囊 内大袋蛾成虫袋囊l卵:椭圆形,黄白色 ,产于雌蛾护囊内l幼虫:共5龄成长幼 虫体长25~40毫米 头部赤褐色或黄褐色 ,中央有白色“八” 字纹l蛹:雌蛹体长22-23毫 米,头、胸部附器均 消失,枣红色雄蛹 体长17-20毫米,赤褐 色腹末有臀棘1对, 小而弯曲大袋蛾3、生活史及习性l在华南地区1年2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为1年1代, 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取食, 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开始羽化l幼虫孵化后可在囊内取食卵壳,约3-5d即蜂拥爬出 ,在枝叶上爬行或吐丝下垂,随风扩散,降落在适 宜的寄主上后,以丝缀取叶子碎片或少量枝梗营囊 护身幼虫共5龄,藏匿于囊内,取食迁移时均负囊 活动幼虫喜光,故多聚于树枝梢头危害l受环境影响大,冬季气温低,夏季多雨年份,不利 于幼虫越冬和孵化,发生量明显减少;干旱年份常 爆发成灾二)茶袋蛾又名小袋蛾、茶避债虫、茶蓑蛾等 1、分布与危害l分布上海、广西、广东、贵州、四川、湖南、湖北 、浙江、江苏、云南等地。
主要危害悬铃木、侧柏 、紫薇、月季、重阳木、杨、柳、刺槐、垂丝海棠 、桂花、含笑、牡丹、芍药等多种园林植物l分布具群集性,局部地段发生较重,常将树叶食光 、枝条枯死,使林木生长衰弱,影响景观,降低绿 化、生态效果 2、形态特征l与大袋蛾相似,比大 袋蛾小l茶袋蛾的识别特征为 :护囊纺锤形、丝质 、枯褐色;幼时囊外 贴有叶屑、枝皮碎叶 ,稍大则有许多断截 小枝梗纵列于囊外, 排列非常整齐 3、生活习性l茶袋蛾每年发生1-3代,以3-4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 早春当气温升至10℃以上时开始活动危害,15℃以 上食量大增,使刚抽出的叶片迅速被吃光,寄主叶 片损失最重4月中、下旬越冬幼虫虫龄尚低,对药 剂较敏感,是喷药防治的最佳时期,越冬幼虫数量 较多的地段应及时喷药,降低虫口密度,保持树木 的正常生长 二、袋蛾类防治方法 p289l1、人工摘除袋囊l2、诱杀(黑光灯或性信息激素)l3、生物防治(青虫菌液喷雾;保护和利用天 敌,如食虫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l4、药剂防治在低龄幼虫发生盛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常用 药剂为:90%敌百虫1200倍液, 80%敌敌畏乳油 12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 油7000倍液等。
袋蛾幼虫对敌百虫药剂比较敏感, 用90%敌百虫1200倍液进行喷雾可取得较好的防治 效果第三节 大蚕蛾类 p290-292l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是昆虫中个体最大的一 类,色泽鲜艳又称“凤凰蛾”,成虫翅上有透明 的眼斑,幼虫体型很大,体表有枝刺我国记 载有28种,危害植物较严重的有绿尾大蚕蛾和 臭椿雩蚕蛾l物理防治(人工捕杀幼虫;人工采茧烧毁;黑光灯诱杀 )l药剂防治(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 2000倍液)l生物防治(保护绒茧蜂等天敌)绿尾大蚕蛾绿尾大蚕蛾臭椿雩蚕蛾臭椿雩蚕蛾第四节 天蛾类 p292天蛾类属鳞翅目天蛾科,体中到大型, 该科幼虫明显特征为:体粗壮,体侧大都有 斜纹1列,第8节腹节背面具尾角天蛾科昆虫在我国有45属124种许多种类是园林植物上常见害虫一、常见天蛾类 (一)蓝目天蛾1、分布与危害又名柳天蛾、蓝目灰天蛾分布于东北、内 蒙、河北、河南、山东、江浙江西、陕西、宁夏、 甘肃等省区为害杨、毛白杨、旱柳、河柳、梅花 、苹果、桃花、樱花多种花卉树木幼虫食叶,大 发生时叶子多被吃光,形成一片焦枯现象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2-36mm,翅展85-90mm,体、翅黄褐色 ,触角淡黄色,胸部背面有一深褐色大斑,后翅灰褐 色,中央紫红色有一深兰色大圆斑,斑外有一灰白色 圈,外围蓝黑色,斑上方粉红色。
幼虫:老熟幼虫60-90mm,绿色或黄绿色,头顶尖, 两侧各具1黄色条纹胸部和腹部第1-8节的两侧各具 1条由细小颗粒所形成的黄色斜纹线,最后一条直达 尾角,尾角斜向后方,气门淡黄色卵: 椭圆形,绿色,有光泽3、生活史和习性在东北、西北、华北1年发生2代;而江西、浙 江等地每年发生4代,均以蛹在根际土壤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多在夜间羽化,飞翔力强成虫在夜间交尾,交尾后第二天产卵,卵散产 于叶背和枝条上每雌产卵200-400粒,7-14天孵化 幼虫孵化后危害,初孵幼虫先吃去大半卵壳,后 爬向较嫩的叶片,将叶子吃成缺刻,到5龄后食量大 而危害严重,常将叶子吃光,仅留叶柄,树下有成 片绿色圆筒形虫粪二)葡萄天蛾 p293 1、发生与危害l又名葡萄轮纹天蛾葡萄天蛾主要危害葡萄、地锦 、猕猴桃等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 湖南、湖北及江苏等地均有发生,多零星危害,尚 未见大面成灾的报道 l此虫小幼虫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大幼虫可将 叶片吃光仅留主脉和叶柄受害葡萄架下常有大粒 虫粪,可依此发现幼虫,人工捕捉2、形态特征 l成虫为大型蛾 子,体长约45 毫米,翅展80 —100毫米, 体翅茶褐色, 体背自前胸至 腹部末端有1条 灰白色线条, 前翅有茶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