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在汉字中,仿佛看到了女性数千年来的悲惨命运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91KB
约3页
文档ID:51380287
在汉字中,仿佛看到了女性数千年来的悲惨命运_第1页
1/3

在汉字中,仿佛看到了女性数千年来的悲惨命运汉字中的女性歧视孟琢| 文今天是妇女节, 这个日子本是女性独立、自主的象征 但无奈的是, 看到“妇女” 这两个字,却让人想到了中国历史上蔓延不息的女性歧视传统这是一个真实而无奈的话题——在汉字中,充分折射出古人对女性的歧视任劳任怨的“妇女”先说“妇女”这两个字在早期汉字中,“女”是象形字, 象女子敛手而坐,低眉顺目之形这个字的形体与商代跪坐的女性玉人,何其相似古人认为, 女子的本质在于顺从,这种顺从首先要体现在坐姿上所谓“女者, 如也” ,女的命名理据来源于“如” 什么是 “如” 呢?说白了就是听话!《说文解字》:“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听谁的话呢?当然是男人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说: “女者,如也故三从之义,少如夫教,嫁如夫命,老如子言《玉篇·女部》说:“女者,如也,如男子之教我们看到,“三从四德”的思想,在“女”的字义解释中彰显无疑,足见其历史之久、影响之深再看“妇”字,“妇”最开始写作“帚”,是扫帚的象形其后添加女,作婦这个字形一直保存下来,直到汉字简化,去掉扫帚柄,留下扫帚头,写作妇妇女和扫帚的关系不难理解——不是骑在扫帚上飞来飞去的赫敏,而是拿起扫帚打扫卫生。

《说文解字》说:“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讲的十分清楚妇”训为“服”,有“伺候”的含义,所谓“服务”、“有事弟子服其劳”,皆为此义伺候谁呢?还是男人,以及一切来源于男权的势力!《白虎通·嫁娶》篇说:“妇者,服也,服于家事颜师古说:“妇者,服侍舅姑之称妇,要伺候好公公婆婆、一家老幼服”又有服从之义,在伺候的时候,不仅任劳,还需任怨《释名》说:“妇,服也,以礼屈服也 ”段玉裁说: “妇人, 伏于人也, 是故无专制 (这里指自主) 之义,有三从之道 ”唉!可怜的“妇女”啊!又要听话、又要能干,匍匐在封建男权之下,数千年来未曾抬头视如俘虏的“妻妾”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十分复杂,究其源头,恐怕与早期的婚姻制度有关历史上,先民经历了漫长的抢亲阶段,这在汉字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比如说,娶媳妇的“娶”,在先秦文献中多作“取”字,如《周易》:“勿用取女《诗经·南山》:“取妻如之何?”问题在于,“取”从又从耳,又是手,娶媳妇和揪耳朵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孙悟空娶猪八戒!事实上,“取”远远不是揪耳朵那么简单,《说文》:“取,捕取也它源自古代的“获聝”传统在战场上,割取敌人的耳朵用来记功在抢亲制中,媳妇是从别的部落抢来的,因此用表示俘获敌人的“取”字,表示娶亲。

这种婚姻关系可以用一句歌词来表示——“就这样被你征服! ” 后来可能是古人觉得抢媳妇和战场杀敌毕竟不同,才为 “取”添加义符“女”,写作今天的“娶”字在抢亲制的背景下,我们也就清楚了“婚”最初为何写作“昏”字不是因为人结婚之后头脑发昏,而是因为黄昏是抢亲的最佳时机!白天抢亲,容易发现,晚上抢亲,又看不清姑娘的样子,万一把丈母娘抢回来怎么办?唯有黄昏,去时天色隐约,尚能辨认姑娘是否美貌归来夜幕降临,足以掩蔽逃踪——古人在黄昏时举办婚礼,实是千百年来抢亲智慧的遗存!这种野蛮的婚姻制度,直接体现在汉字里,“妻、妾”等字的字义,都与奴隶、俘虏隐然相通先看“妻”字,《说文解字》:“妻,妇与己齐者也妻与夫齐,这个训诂恐怕是女性们所喜爱的古人就曾笑谈,“妇者,服也”,这个训诂是经学大师毛公所作;“妻者,齐也”,这个训诂当为毛母所作——毛公两口子用训诂的方式争夺家庭大权,也是醉了!但如果考察“妻”的古文字字形,它的意义可并没有这么美好:第一个字形,左边是长发飘飘的女子,右边是一只手第二个字形,手已然插入长发之中这不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而是抢亲——待你长发及腰,我来一把抢走! 抢亲薅头发, 又顺手、 又牢靠,古人真够狠的! 到了小篆阶段,可能是李斯先生都看不下去了,才把手下移,写成了今天的形体。

妻”是抢来的,从手从女,这个字形有没有让你联想到“奴”字在古文字中,奴也是从手从女,《说文解字》:“奴,奴婢,皆古之罪人林义光说“奴”与“奚”同意,就是俘获、压迫奴隶之意妻”与“奴”字义相通,当真是一个凶险的文化暗示妻犹如此,妾何以堪,更何况“婢、嬖”这些更加卑微的身份《说文》:“妾,有罪 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妾在古代多指女奴,字从“?” ,在古文字中象处刑之凿具《说文解字》:“婢,女之卑者也《释名补遗》:“嬖,卑贱婢妾媚以色事人得幸者也这些可怜的古代女子,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奴隶并无本质区别不堪入目的《女部》在上古的婚姻制度中,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堪称“命令与征服”而威权与压迫,必然导致歧视在《说文解字》中,很多不堪入目的字眼,诸如“嫉、妒、妎、姦、奸、妨、妄、嫌、婪、佞、 ?、?”等,都从女:嫉,妎也一曰毒也妎,妒也妒,妇妒夫也姦,私也奸,犯淫也妨,害也妄,乱也嫌,不平于心也一曰疑也婪,贪也佞,巧讇高材也有所恨痛也 ?,过差也《论语》曰:小人穷斯?矣这些负面的品质, 难道是女性专属吗?难道男子就不会嫉妒、不会作奸犯科、 不会犯上作乱、不会内心不平、 不会贪婪恼怒、 不会谗巧邪曲、 不会泛滥无行吗?为什么一定要从女?特别是最后的“ ?”和“ ?”两个字,明明社会通用字是“恼”与“滥”,许慎先生一定要“优选”从女的字形,实在让人看不下去!看完这些训诂,女性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昭然若揭。

徐炫、徐锴这对兄弟,在注解《说文》时反反复复说:“女之性相妨也”,“女子多嫌疑”,“女性多贪”,“事过而好恨痛者,妇人之性也”,“女子之信,近于佞也”,“女性易成滥也”他们兄弟俩的《说文》之学,在版本校勘、字词解释上都颇有不同,但在女性歧视上却别无二致,令人齿冷女性歧视:中国文化的不良基因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因此, 汉字所折射出的文化观念,足以代表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国文化具有深远而悠久的女性歧视的传统,伟大宽仁如孔子,都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的话尽管这句话可以从历史层面阐释其当下的合理性,但孔子对于女性态度的历史局限,毕竟无可讳言在清代学者中,钱大昕以宽厚平和著称,但他也曾捍卫“七出”之说:七出之文,先王所以扶阳抑阴, 而家道所以不至于穷而乖也夫父子兄弟以天合者也,夫妇以人合者也,以天合者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而以人合者可制以去就之义尧舜之道不外乎孝弟,而孝弟之衰,自各私其妻始妻之于夫,其初固路人也以室家之恩联之,其情易亲至于夫之父母、夫之兄弟姊妹、夫之兄弟之妻,皆路人也非有一日之恩,第推夫之亲以亲之,其情固已不相属矣况妇人之性贪而吝,柔而狠, 而筑里姑姊之伦,亦妇人也 同居而志不相得,往往有之。

其真能安于义命者,十不得一也 先王设为可去之义,义合则留, 不合则去 俾能执妇道者,可守从一之贞,否则宁割伉俪之爱,勿伤骨肉之恩故嫁曰归,出亦曰归,以此坊民,恐其孝衰于妻子也七出”出自《孔子家语》,如果妻子“不顺父母,无子,淫僻,嫉妒,恶疾,多口舌,窃盗”,便可休妻其不合理性一望即知,但钱大昕却将其上升到“天道”层面在历史上,很多温柔敦厚的人物,一旦面对女性,却立即狰狞起来,实在是令人悲凉、无奈在电影《疯狂动物城》中,可爱的兔子朱迪把食肉动物的野蛮化归结为“基因”,让帅气的狐狸尼克大为伤心其实,文化是有基因的,所谓基因,就是我们浸润于其中、日用而不知的传统今天是妇女的节日,但“妇女”这两个字,本身便带有内在的歧视——在语言文字中体现出的文化吊诡,足以说明文化基因的可怕文化当然可以改进,但改进的重要前提,是对自我基因的充分自觉!电影中的动物城,是几千年进化的结果,而我们,恐怕还在野蛮之中在当今社会, 我们随时能看到或明显、或细微的女性歧视,更能看到女性在文化传统中的自我放弃——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歧视始终翻腾不已,有待于痛切反思!文学院陈晖教授曾指出: “从世界及社会的角度看,男女间的不平等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妇女争取平等权益的运动和努力从来没有失去意义和价值。

应更多地从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权益的捍卫及女性解放的高度去理解‘女生节’ 的意义, 避免商业化和娱乐化的趋向,通过自尊、自立、自强、自觉及自省,追求思想、文化、经济、精神的真正独立这一追求方向,是不应被“娱乐至死”的麻木、“女权癌”的嘲讽以及那些纤巧的思想辨析所淆乱的在国学日益兴盛的今天,我们更应提防女性歧视的“还魂”,那些所谓的“国学女校、女规教育、女红教育”,都是腐朽的倒退,斗筲之辈,何足选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