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瞿中和《细胞生物学》

E****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69.22KB
约45页
文档ID:108536897
瞿中和《细胞生物学》_第1页
1/45

第一章 绪论 节第一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在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 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 细胞分子生物学是当前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代谢与调控、增殖分化、遗 传变异、衰老与死亡、起源与进化、兴奋与运动以及细胞的传递等 细胞生物学不同于细胞学主要表现在:第一,深刻性它从细胞整体结构,超微 结构和分子结构对细胞进行剖析, 并把细胞生命活动同分子水平和超分子水平联系起 来第二,综合性这所研究的内容广泛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同生理学、遗传学、 生物化学、发育生物学等融合到一起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二)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三)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四)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五)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六)细胞的衰 老与程序死亡 (七)细胞的起源进化 (八)细胞工程 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体趋势与重点领域 (一)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三大基本问题 1、细胞内的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 2、基因表达的产物如何逐级装配成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 3、基因表达的产物如何调节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的? (二)当前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研究的若干重大课题 1、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主要是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

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程序性死亡)的相互关系及调控 3、细胞信号传导的研究 4、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二节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细胞的发现 英国学者胡克于1665年制造了第一台有科研价值的显微镜, 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 胞的构造,细胞的发现是在1665年1677—1683年,荷兰人列文胡克用自己设计好的 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 1 建立: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一切植物、动物 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 第二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概念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有膜包围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 简单地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 单位可以从以下角度去理解: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②细胞具有独立完 整的代谢体系 ,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④ 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 即具有一套基因组(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基本染色体套即 单个配子内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在原核生物中即是一个连锁群中所含的全部遗传信 息)。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二、细胞概念的思考 三、细胞的基本共性 组成细胞的基本化学元素是相同的,并由这些元素构成无机与有机化合物生物 膜体系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体系是构建细胞所必需的 细胞的基本共性有:①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②所有细胞都有 DNA 与 RNA;③细 胞都有核糖体;④细胞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分裂增殖 第二节 病毒 一、病毒的基本知识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 或 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类病 毒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 RNA 构成朊病毒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病毒是完全的 寄生物根据核酸类型不同,病毒可分为 DNA 病毒与 RNA 病毒依据宿主可分为动物 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等 二、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复制) 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又叫复制其复制过程大致可分为:1.侵染;2.脱去衣壳, 早基因的复制与表达,晚基因的复制、结构蛋白质的合成;3.装配、成熟与释放 三、病毒与细胞在起源和进化中的关系 病毒可能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扔出”的一个基因组,或者是具有复制与转录能力 的mRNA这些游离的基因组只有回到它们原来的细胞内环境中才能进行复制与转 录 第三节 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 种类繁多的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两类大类。

近年有些生物学家建议将生物划分原核生物、古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三大界,将 细胞相应分为三大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无典型的细胞核,其基本特点:①遗传物质仅由一个裸露的环状DNA 构成;②细胞内没有分化出以膜为基础的细胞器与细胞核膜 原核细胞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放线 菌及蓝藻(蓝细菌)等6类 2 一、支原体 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直径只有0.1~0.3µm,能在体外生长, 也能寄生在细胞内 二、原核细胞的两个代表——细菌和蓝藻 (一)细菌 细菌有3种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进化上,细菌又可分为原细菌(古细菌)与真细菌两类大类 1、 细菌细胞的核区与基因: 一个环状的DNA分子盘绕在核区,没有或有极少的组蛋白,无明显的Feulgen正 反应DNA复制不受细胞分裂周期的限制,可以连续进行,且DNA复制、RNA转录、 蛋白质翻译可以同时进行,这是细菌乃至整个原核细胞器与真核细胞最显著的差异之 一 2、细菌细胞的表面结构: 主要指细胞膜、细胞壁及其特化结构(中膜体、荚膜、鞭毛等)细胞膜是细胞表面 的重要结构 细胞膜的功能包括:①选择性地物质运输;②细菌细胞膜含有丰富的酶系,执行 重要的代谢功能。

中膜体由细胞膜内陷形成,可能起DNA复制的支点作用 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成分与结构差异明显 荚膜是某些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是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粘液物质 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结构简单 3、细菌细胞的核糖体 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单位和30S亚单位组成大亚单位含有23S rRNA, 5S rRNA和30多种蛋白质,对红霉素与氯霉素敏感;小亚单位含有16S rRNA与 20多种蛋白质,对四环素与链霉素敏感 4、细菌细胞核外DNA 核外DNA:质粒裸露的环状DNA,能自我复制,并可整合到核DNA中 5、细菌细胞的内生孢子 又称芽孢,是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内生孢子:细菌细胞内的重要物质(特别是DNA),积聚在细胞的一端,形成致密 体,可度过恶劣环境 细菌的增殖为直接分裂 (二)蓝藻 又称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又是最简单的自养植物类型之一 蓝藻含有丰富的色素,可进行类似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 中央相当于细菌的核区;光合作用片层由藻胆蛋白构成,将光能传递给叶绿素a; 细胞质内含物有的是储存的养料,有的功能不详;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和胶质层(鞘)。

3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①细胞膜系统的分化演变;②遗传信息量与遗 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由于上述的根本差异,真核细胞的体积也相应扩增,细胞内 部出现精密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 二者的区别可分为两部分进行比较: ①结构与功能比较:真核细胞的生物膜将细胞分化为核与质两部分,细胞质又分化出 各种细胞器,细胞骨架又保证了细胞形态的合理排布与执行功能的有序性(P36 表2-2) ②细胞遗传装置与基因表达方式的比较: 核膜使扩增了的遗传信息与复杂的遗传装置 相对独立,使基因表达的程序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P36表2-3 ) 四、古核细胞(古细菌) 古细菌(又称原细菌)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高温或高盐)的细菌最 早发现的是产甲烷细菌类 古核细胞的形态结构、遗传装置虽与原核细胞相似,但一些基本分子生物学特点 又与真核细胞接近 现已有更多的论据说明真核生物可能起源于古核生物, 论据如下: (1)古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一样; (2)古核细胞DNA中有重复序列的存在; (3)具有组蛋白; (4)古核细胞的核糖体与真细菌的差异很大,从对抗生素的反应看,应更类似真核 细胞的核糖体; (5)根据对5SrRNA的分子进化分析和二级结构的研究,认为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同属 一类。

而真细菌却与之差别甚远 节第四 真核细胞的基本知识概要 一、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1、生物膜系统 细胞表面是一种多功能结构;核膜又把细胞分为细胞质与细胞核 以生物膜系统为基础形成了各种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 溶酶体等 2、遗传信息表达结构系统 由 DNA—蛋白质与 RNA—蛋白质复合体形成的遗传信息载体与表达系统,一 般以颗粒或纤维状的基础结构存在包括染色质,核仁、核糖体等 3、细胞骨架系统 细胞骨架由特异的结构蛋白质构成网架系统,可分为胞质骨架与核骨架 二、细胞大水及其分析 细胞体积的守恒规律 三、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具有相关性与一致性 四、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液泡、叶绿体等; 而 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在植物细胞中不常见到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4 第一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 1、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 普通光学显微镜(最大分辨率为0.2µm),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光学放大系统, 即目镜和物镜;②照明系统;③机械和支架系统 显微镜的性能优劣决定于它的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区分开相近两点的能力。

2、荧光显微镜技术 在紫外光显微镜基础上发展而来,利用样品自发荧光和诱发荧光,可以对某些生 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不仅可以观察固定切片标本,还可以在活体染色后对 活细胞进行研究 3、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 共焦点是指物镜和聚光镜同时聚焦到同一小点 它在某一瞬间只用一束通过检测 器前的小孔的光成像,可显著提高分辨率可以观察较厚样品的内部结构 4、相差显微镜技术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技术 光线在通过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其滞留程度不同,即产生了光程差和相位差相 差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把光程差变成振幅差(即明暗)从而提高样品反差,故样品不需 染色,适合观察活细胞甚至研究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动态它在结构上与普 通显微镜最大的不同是在物镜后装有相差板 微分干涉显微镜用的是偏振光,增加了样品反差,并具有立体感,可作于研究活 体细胞中较大的细胞器 录像增差显微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光镜与电镜之间分辨率上的间隙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一)电子显微镜基本知识 分辨率最终决定于光的波长,由于使用电子束作光源,电镜的分辨率大大提高 电镜的分辨率常是超薄切片厚度的1/10, 它的分辨率可达0.2nm, 其放大倍数为106倍。

电镜的基本构造包括:①电子束照明系统 ;②电磁透镜成像系统;③真空系统; ④记录系统;⑤电源系统P52表3-1) (二)主要电镜制样技术介绍人 样品制备技术的特殊要求:①样品要薄;②更好地保持样品的精细结构;③样品 具有一定的反差 主要的用于观察生物样品的电镜技术有:①超薄切片技术;是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的基础②负染色技术;③冷冻断裂和冷冻蚀刻电镜技术技术;④ 电镜三维重构技 术;⑤扫描电镜技术(SEM)是观察细胞表面形的有力工具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是一种探测微观世界物质表面形貌的仪器, 在纳米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 优越性 STM的特点:①具有原子尺度的高分辨本领;②可在真空、大气、液体等条件下 工作;③非破坏性测量 节第二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细胞成分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相结合,可揭示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构建及功能 5 一、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细胞器与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 利用多种方法使细胞崩解, 形成细胞器和细胞组分的混合匀浆, 再通过差速离心, 即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亚细胞组分和各种颗粒分开 差速离心与密度离心相结合可以达到精确的分离 细胞不同组分沉降率不同,主要依赖于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通常以沉降系数S来 表示(沉降系数是指悬浮在密度较低的溶剂中的一种溶质大分子,在每单位离心场作 用下的沉降速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