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监测频率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数据变化情况、盾构施工等情况综合考虑,具体如下:试验段地表监测频率盾构机距试验段地表距离监测频率穿越前盾构头部距试验段 L≤20m1~2 次/天盾构穿越试验段2~4 次/天穿越后盾构尾部远离试验段 L≥20m1~2 次/天监测数据稳定1 次/1~2 天轨道沉降测点及线路位移测点布设方法本项目中,轨道沉降测点布设在盾构推进影响范围内的每股轨道上,每左右轨面均做布设线路位移选取位置与轨面沉降位置一致布设在轨枕上,采用粘贴反光片或立棱镜方法棱镜组测点2(1)监测仪器NA2 高精度水准仪、铟钢尺等2)监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 3 个,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建筑物监测基点为标准水准点(高程已知) ,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水准点(基点)的高程差 ΔH,可得到各监测点的标准高程 Δht,然后与上次测得高程进行比较,差值 Δh 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即:ΔHt(1,2)=Δht(2)-Δht(1)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
3)数据分析与处理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根据沉降规律判断围岩稳定状态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作横断面和纵断面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3曲率半径、土体体积损失等4)监测结果报表(可用于所有沉降观测)表表 7.6.17.6.1 地表沉降监测报表地表沉降监测报表项目名称:监测项目:沉降监测测读人员:测试时间:报表编号:测点位置示意图监测对象测点编号初始高程(m)上次高程(m)本次高程(m)本次沉降量(mm)沉降速率(mm/d)累计沉降量(mm)备注结论及建议 施工单位意见签字日期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1)监测仪器全站仪、反光片、棱镜等2)监测方法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要求采用极坐标法1)等级确定按《工程测量规范》确定为三等,平均边长<200m,测角中误差<2.5〞,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3.0mm2)监测原理首先在基准点架设全站仪,测量起始方向到工作基点的水平角和基准点到工作基点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到工作基点坐标;量测各测点与工作基点的水平角和工作基点与各测点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到各测点的坐标值,两次坐标值的差就是测点位移变化量。
见图 7.6.24水平角观测:从基准点测量工作基点观测 4 个测回,从工作基点测量监测点观测 2 个测回,2C 较差<13〞,半测回归零差<8〞,同方向测回较差<8〞,距离观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电磁波测距二级精度测量,测回数至少四个测回,一测回读数间较差<3mm根据道,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仪器如下表所示控制标准①沉降控制标准为 10mm②线路水平位移控制标准为 8mm③轨道沉降控制标准为 10mm④每股轨线的两条轨道高差不得大于 4mm 本工程中按照设计规定的 70%作为监测警戒值①70%以下安全,可正常施工;②70%~90%有安全隐患,边处理边施工;③超过 90%出现险情,立即停止施工,进行抢险处理 序号监测项目仪器设备备注1轨道隆沉及差异沉降精密水准仪2轨道水平位移智能型电子全站仪3轨距智能型电子全站仪正常监测5如对于轨道沉降,当日变化量小于 1.4mm 时,可正常施工;大于 1.4mm 小于 1.8mm 时,边处理边施工;大于 1.8mm 时,进行抢险处理6津南污水处理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迁建)配套进出津南污水处理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迁建)配套进出水管网水管网工程第五标段穿铁路监测实施方案工程第五标段穿铁路监测实施方案2013 年 3 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