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 方法和注意事项,主要内容,1.血气指标的正常值 2.穿刺部位的选择 3.动脉血气的采集方法 4.采集的注意事项,通过血气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数值,,,,,,,PH(酸度):7.35-7.45 <7.20 >7.55 PCO2(二氧化碳分压):4.5-6.0kpa (35-45mmHg) <20mmHg >70mmHg PO2(氧分压):10-13kpa(80-100mmHg) <50mmHg HCO3-(实际碳酸氢盐,即AB) :22-27mmol/L BE(碱剩余): 0±3 mmol/L,常用指标及正常值 危急值,,穿刺部位选择,1. 股动脉:管径粗 ,采血成功率高,但位置较深,且与静脉伴行,受体位影响,病人接受程度低 2. 桡动脉:附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迷走神经分不少,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不会发生神经反射性血压低和心率降低 3. 肱动脉:管径较粗,但有静脉伴行且周围软组织较多,不易压迫止血 4. 足背动脉:采血成功率较低,可用于与桡动脉的交替穿刺,以减少同一部位穿刺的损伤动脉采血部位,,,最后 足背动脉,其次 肱动脉,其次 股动脉,桡动脉,,,,,,首选,,,,,,,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流程,。
临床常用的采血针,用2.5ml注射器抽1ml肝素钠盐水(浓度:100mlNS+1.25ml肝素钠)润滑后把肝素钠盐水排掉最经济),1,⒉,⒊,采血角度:,1、桡动脉:30-45度/90度 2、足背动脉:15-40度 3、股动脉:90度 4、肱动脉: 30-45度/90度 抽血量:1-2ml,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1、PO2≧50mmhg一般为动脉血PO2≤40mmhg一般为静脉血 2、血气分析中SaO2与病人手指氧饱和度相符为动脉血 3、桡动脉穿刺抽血多为动脉血 4 、压力大,颜色鲜红的为动脉血注意事项,采血前了解病人诊断,如有经学传染的传染病患者,要做好自我保护的措施 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护士在操作前要向病人或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理解及配合 严格无菌操作 选择桡动脉应保证侧肢血运好的情况下穿刺,否则选择其他动脉股动脉穿刺必须垂直进针,斜刺易穿入静脉或神经,在膀胱充盈时斜刺过深可造成出血感染 标本中混入汽包会导致血气结果PH过高,氧分压过高,而二氧化碳分压偏低 如有凝血机制障碍,高血压或服用抗凝剂,溶栓治疗的病人应延长压迫时间婴幼儿压迫止血时,用力要适度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及温度。
活动后喘憋明显患者应先休息半小时后再采血气,吸痰后20分钟后方可采血气这是体内血气和酸碱值达平衡状态 采血完毕后血标本立即送检,送检过程中避免震荡,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如不能及时送检必须放0-4摄氏度冰水中以免温度对PH及血气的影响 穿刺区皮肤如有破损感染硬结皮肤病等不能穿刺取血 在血气上注明体温,给氧或上呼吸机病人要注明氧浓度,病人的床号(住院号)、姓名30-45度/90度,30-45度/90度,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