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国学:明朝学者招女学生引非议 史上公元十六世纪的末期,鼎鼎有名的文化名人,顶级教授李贽,在湖北麻城龙潭湖芝佛院讲学从那个时代的意识来看,李教授是个说话很出格,而且行事也很出格的人,居然在自己的学院里收女学生,有名有姓的有梅澹然,女尼自信、明因和蔼因等不仅让她们来听讲座,而且还跟她们书信往来切磋学术这在歧视妇女的封建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封建卫道士们痛心疾首,攻击他有作风问题:“宣淫败俗〞,又侮辱他女学生的智商:“妇女见短,不堪学道〞对此,李贽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写信对此类绯闻和攻击进行了回驳,我们来看这封信纠正:见识有长短的差异 但没有性别的差别这封信名为?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出自李贽老师的文集?焚书》第Ⅱ卷生活空间窄未必见识短在信的开头,李老师成认了封建社会的女士们的确有空间上的劣势,常言道:女主内,男主外李老师说: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女同胞们几千年来大局部时间只能在家里宅着,“夫妇人不出阃(kun)域,〞那个时代的花木兰毕竟是少数,而男同胞们拿着弓箭征战四方(其实也未必个个拿刀动枪的在外面混,只是打个比如而已)从这个角度而言,女士们看见的空间的确要比爷们狭窄,这个不用说。
然而,李贽老师笔锋一转,开始厘清:生活空间狭窄不等于见识短李老师说,所谓见识短,不是说宅在家里,只看见家里和院子里的东西,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所谓有远见,也不是说你跑得远,见得多演绎一下李贽先生的话,就是说:成天宅在家里不等于你没见识,成天在外面跑不等于你有见识见识长短和你接触的活动空间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接下里,就澄清什么是短见和远见在排除了用物理空间鉴定见识长短的可能性之后,李贽认为,要以时间和取向来衡量见识长短见识短的人,眼光只能覆盖百年之内,或者只覆盖到自己的子孙,甚至只能覆盖到自身,“短见者只见得百年之内,或近而子孙,又近而一身而已〞有远见的人,那么能超出自身局限,甚至摆脱生死利害的限制,不仅如此,有远见的人的眼光又是可以细分的,能关照到事务的方方面面,甚至最细微的方面,“极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算数譬喻之域是已〞这话虽然夸张,但总体意思还是对的其实按照现代的观点,就是说人既有宏观眼光,又有微观眼光从取向而言,见识短的人喜欢听“街谈巷议,市井小儿之语〞,有见识的人却不屑理会那些东家长西家短,带有明显情绪化的内容,“不惑于流俗憎爱之口也〞男子未必见识远李贽教授进一步厘清:人有男女之分,但见识长短没有男女之分,“谓人有男女那么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见识有长短之分,但是如果要贴上性别标签,说男子的见识就一定远,女子的见识一定短,那就更加荒诞了。
李教授进一步嘲讽说,现在有的女子,虽然在性别上受歧视,但是她们的见识足以让当今的男子“羞愧流汗,不敢出声〞,这样的女子是当年孔子周游天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人才以此来看待大明王朝的女士们,岂不是很冤枉呢其实冤枉不冤枉,跟女士们本身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害臊的,出丑的应该是这些有偏见的大老爷们冤不冤与此人何与,但恐旁观者丑耳〞李贽教授的意思就是,不论你歧视不歧视,女士们高超的智慧和眼光就摆在那里,不会因为你们的歧视而少半分事实:上古时就有女性成为天下人典范事实胜于雄辩,李贽教授虽然是十六世纪的人,但也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他老人家举例当年周武王手下有十个很有才能的经理人,其中就有女性——王后邑姜可见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女性已经公开进入管理界邑姜是谁呢《这里要遍及一下,坊间一直认定她是传奇人物姜太公的女儿,大家想要瞻仰她老人家的话,可以去山西太原的晋祠去,里面的“圣母殿〞供奉的就是她,当然,那是宋朝时的雕像,真容就没法见着了女子自古就很优秀再早一点,周文王的老婆:文母这位女士精通民俗文化,流行三千年之久的?诗经》,就有她整理加工的成分在里面她还和散宜生等人被列为当时杰出的“四友〞有了上古时候的杰出女性做典范,李贽老师就对当时一些封建卫道士发难。
如果按照你们这些卫道士的眼光,我们伟大的祖先文母和邑姜,岂不成了见识短浅的人《我现在招几个女生,之所以被你们刁难,被你们视为异端,就是因为你们囿于俗见,只想讨那些歧视女性的市井小儿的喜欢你们讨市井小儿的喜欢,则你们就是市井小儿什么是远见,什么是短见,你们心里自己明白家里如果有邑姜文母这样聪慧的女孩子,真正是天大的喜庆,快乐还来不及呢,这哪里是你们这帮没眼光的短视眼所能理解的总之一句话,凭你们的人品,我很难跟你们解释李贽先生又拿出众所皆知的唐朝才女薛涛来说话原产长安,在四川长大的薛涛女士,诗名满天下,连当时诗歌界的大腕元稹都知道她的名声关于元稹,这里友情介绍一下,元稹老师可不是一般的诗人,他和白居易老师一起,在唐朝诗坛上掀起一股新的潮流:“新乐府运动〞,他的名声从此和白居易大师黏在一起:“元白〞,李贽说他是“贞元(唐朝年号)杰匠也〞,这样的大腕是不会轻易拜服人的可是元稹这样的大腕,偏偏为了能和薛才女切磋,居然打报告要求去四川上任到四川后,薛才女写了一篇?四友赞》给他,结果让元稹老师很赞李贽认为,这样的女性,应该让我们拜服不已,而发起攻击的卫道士们却出于市井小儿的俗见,这种品位,这种眼光,实在是我李贽所不能理解的了,“那么吾不能知矣。
〞点评既是时代强音又是超时代强音李贽老师很了不起,他在女权还不是中心话题的年代就提出了这个话题他引发的话题,让那个时代的思想,又多了一项辉煌他的女权思想,是那个时代思想进步不可少的一项指标,因此,是时代强音;又是那个那个时代所不能包容的,它的惊世骇俗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来慢慢消化,因此,它又是超时代的李贽老师能在十六世纪写出这封让后来的女性都觉得和煦的信,不是偶然的大明王朝,是产生王阳明的时代,是产生唐伯虎的时代,是产生李渔的时代,商业在繁荣,个体意识在觉醒,思想在升华,关于妇女解放的呼声当然不能缺席,而这个不缺席的使命就落在李贽的身上小常识:李贽(1527~1602),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福建晋江人,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李贽为官二十余年,当过知县、知府等后辞官,在湖北的黄安、麻城一带讲学晚年被诬告,下狱,用剃刀自刎死受明朝工商业开展的影响,他重视商业,主张开展商业,反对以孔子的观点为唯一的是非规范,反对歧视女性,在文学上主张真情,反对矫揉造作其专着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文/刘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