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C050105)自学考试参考文丛》作者授权自考365()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须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出处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本文为重排版,所有权利归原作者所有《简明民间文艺学教程》课程分析一、教材内容及知识逻辑架构1、从编排上来讲,教材分 4 大章,分别讲述民间文学的概念、基本原理、种类体裁和实习纲要等有关问题2、从内容上来讲,上述 4 大章其实可以归并为 2 大部分:一部分是民间文学的基础知识;一部分是民间文学的创作种类和体裁二、课程学习线索及知识要点1、如上所述,课程的学习线索可以依照 2 大部分内容进行:了解民间文学的基础知识;识记、辨别民间文学的创作种类和体裁,同时熟悉掌握各种类体裁的体裁特征及其艺术特色2、课程学习线索及其相关各知识要点,具体请参见本课程「笔记」栏目其中,对于课材所列的民间文学 5 大类主要形式,根据其种类特征,同时结合课程内容的考核重点,笔者将其进一步划分为 3 大类:散文类、语句类和韵曲类同类之间的各种体裁,更具可比性和对照性,有利于加强、加深记忆和理解《民间文学概论》备考综览一、题型及卷面分数分布特点分析1、考卷试题类型及各部分所占分数比重等,请见下表:序号 题型 题量×题分 合计题分 两大部分占总分比重1 单项选择题 20×1 202 多项选择题 5×2 10 30%3 判断改错题 5×2 104 简答题 4×5 205 分析题 2×10 206 论述题 2×10 2070%2、卷面分数分布特点分析:本课程考试的命题形式,在 2001年后有所变动,即将原先每空 1分的填空题和每题 3分的 6道名词解释题分别改为每题 1分的 10道判断改错题和每题 10分的 2道分析题,同时加大单项选择题的题量。
改动之后,考试的卷面命题形式更显简洁明晰,如上表所示判断改错题依考题的难度系数,其实依然可以划入选择题部分;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在难度系数方面其实也相差不是很大,只是答题时的笔答份量有所详略而已总的来说,考题答案比较现成,依据课材识记的成声明:本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C050105)自学考试参考文丛》作者授权自考365()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须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出处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本文为重排版,所有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分较多要顺利应对本门课程考试,相信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难度应该不大3、考题具体实例及答题规范,请参见本课程【附录 历届真题及答案】栏目二、笔答题命题特点及考点分布分析1、历届考试问答题题目及其考点分布举例分析如 表 2-4-2 《民间文学概论》历届自考真题第二大部分考题及其考点分布例析表 1、2 所示;2、例析表 2只对 2002年考题形式改动后的历届命题考点进行分析;考点的分布定位依照本课程【笔记】栏目的逻辑结构进行划分从例析表 2中可以看出, “民间文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部分在卷面命题中所占的题分比重很大,并且覆盖了简答、分析、论述等所有题型,值得读者注意。
3、从本课程命题的总体特点来说,不管是笔答题还是选择题、判断改错题,卷面命题的重复性都是相对比较高的毕竟,课材的内容及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要求也相对有限,许多章节都未列入考纲之中因此,只要根据本课程【笔记】和【附录】栏目中的历届真题及其参考答案,再对照例析表,对考点的分布有所了解,认真备考,基本便可游刃有余了如果想要更加妥当,作为主考学校的指定课程,读者也不妨可以再参考一下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广东省 2002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8068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l 分,共 20 分)1.高尔基说,民间文学是和( ) 绝缘的A.乐观主义 B.悲观主义 C.唯物主义 D.理想主义2.信天游是流传于( )地区的民间歌谣A.内蒙 B.甘肃 C.陕北 D.东北3.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 ) A. 《奥德赛》 B. 《伊利亚特》 C. 《新约全书》 D. 《可兰经》4. 《召树屯》是( )的作品。
A. B.蒙古族 C.汉族 D.傣族5.我国民俗发韧时期,中山大学主办的最有影响的刊物是( ) A. 《歌谣》周刊 B. 《民俗学刊》 C. 《民俗周刊》 D. 《民俗丛刊》6. 《柳毅传》是在传说( )上加工创作的A. 《龙女牧羊》 B. 《一枝花》 C. 《东海孝妇》 D. 《白蛇传》7."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是一(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原始歌谣 D.谚语声明:本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C050105)自学考试参考文丛》作者授权自考365()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须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出处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本文为重排版,所有权利归原作者所有8."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 ( )提出的A.汤姆斯 B.阿尔奈 C.凡尔纳 D.格林兄弟9.毛泽东在( )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A. 《从古田会议决议》 B.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 《三湾改编》 D. 《遵义会议》10.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 ) 的特征。
A.口头性 B.秘密性 C.匿名性 D.人民性11.流传学派以( )为代表A.格林兄弟 B.本菲 C.库伦 D.泰勒12“童话”这个名称由日本学者( ) 第一次使用A.山东京传 B.柳田国男 C.阿尔奈 D.川端康成13.植物故事的产生,最早要追溯到( ) 时代初期A.石器 B.铁器 C.渔猎 D.农耕14.据考究,我国古代寓言早在( ) 己初具雏形A.夏商 B.殷周 C.春秋 D.战国15.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祖等的歌谣是( ) A.仪式歌 B.劳动歌 C.政治歌谣 D.生活歌谣16.( )是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A.孔雀公主 B.阿诗玛 C.诸葛亮 D.格萨尔王17.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又叫( ) A.谜面 B.谜目 C.谜底 D.谜格18. 《虎门销烟》是一则( )传说。
A.人物 B.风物 C.史事 D.土特产19.在各类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 ) 的故事A.七仙女 B.石敢当 C.李老君 D.鲁班20.( )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A.信天游 B.二人转 C.花儿 D.爬山调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21.我国著名的四大传说是( ) A. 《牛郎织女》 B. 《孟姜女》 C. 《梁山伯与祝英台》 D. 《赵州桥》 E. 《白蛇传 》22.民间文学的工作方针是( ) A.全面搜集 B.重点整理 C.认真对比 D.加强研究 E.大力推广23.恩格斯著名的民间文学论文包括( ) A. 《德国民间故事书》 B. 《提德曼老爷》 C. 《给爱人》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E. 《爱尔兰歌谣札记》24.谚语的特点是( )。
A.哲理性 B.训诫性 C.形象性 D.短小精悍 E.幽默性25.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是( ) A.中国 B.印度 C.北欧 D.希腊 E.罗马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并改正划线部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26.郭沫若的《风凰涅槃》 、鲁迅的《故事新编》等,都取材于神话、传说、故事 ( )声明:本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C050105)自学考试参考文丛》作者授权自考365()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须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出处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本文为重排版,所有权利归原作者所有27.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 56 个兄弟民族 ( )28.芬兰学者阿尔奈把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故事和神话三大类 ( )29.民间传说中,一般主人公的姓名、活动时间、地点都是泛指的 ( )30.民间歌谣是儿歌和童谣的统称,指的是人民群众抒情言志的口头韵文作品 (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31. 《五姑娘》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32.什么是狭义的民间故事? 33.新时期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发生了什么变化? 34.简述谚语和成语的区别。
五、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35.读下面两则《指纹螺铲歌》 ,谈谈你对民间文学变异性的认识 指纹螺铲歌(二则) 一 一螺精(指为人机灵),二螺饱(言不愁吃喝),三螺没米咬(言穷得没饭吃),四螺吃生水芋头(生水芋头价贱 ),五螺唔死六螺愁(指这两种人都一生坎坷 ),七螺七个仓(仓指谷仓),八螺八眼塘(塘指鱼塘),九螺足足上山装谷(以上三句言生活富裕 ),十螺齐齐上山装泥(指此人一生劳碌却一无所获 )汤卓慧收集) 二 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开档铺,四螺担水磨豆腐,五螺平平过,六螺[这个字左边是" 提手旁",右边是"罗" 字]老婆,七螺谷满仓,八螺看牛上山岗,九螺九头鸟,十螺十粪箕,有钱无人知李茵收集) 36.应用传说的艺术特点来分析下面这则传说的整理是否成功西来初地的五眼井[原文]下九路西来初地的西来后街有个五眼井,历史上是名闻遐迩的相传该井是西来初地五百罗汉堂的僧人挖的,其历史的久远,现在活着的人也说不清该井井台建在寺院内的青砖转墙内,井台约五平方米,五个奇异的井眼,有比例地排成星型,各井之间有间隔隔开,该声明:本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C050105)自学考试参考文丛》作者授权自考365()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须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本文为重排版,所有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井水质极优,水量充盈,H 流传着一些有趣的传说 :有人因打水,绳子断了,水桶沉下井底,用竹杆打捞,捞了半天都找不到,在场的人建议,何不捞一下别的井眼?结果在另一个井眼捞起,这就奇怪了据说,小孩子身上出了痱子,到井洗三几次,痱子就不治而愈不少人发现用该井水堡粥,很快就堡好,且软绵香滑,很是可口,像硼砂粥似的用于煮饭,饭也香滑,特别开胃人们说,今天如用该井水搞清凉饮料,有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