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火车站服装商圈谋变字号显示:大 中 小 2007-12-06 17:22:00 来源: 规模不断扩张,功能日趋完善,以服装和小商品批发为主的火车站商圈正在激情上演一场改造升级战与此同时,随着火车站西出站口的华丽登场,一个承载着郑州西区崛起梦想的新商圈,正在由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火车站新老商圈将如何完美对接?这里的商业悸动将会对郑州产生怎样的影响? 服装市场挺进全国三强 前不久,郑州世贸商城M区首批商铺开盘,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这座30层、100米高的商务写字楼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火车站地区的地标级建筑,也将拉开火车站服装商圈从批发市场向商务化进军的序幕 服装市场升级改造是其保持商业活力的根本手段作为火车站服装市场的‘龙头老大’,银基商贸城第一个打响了服装市场升级战,也一举成为中高档品牌服装市场的代名词银基商贸城宣传总监刘宗瑞介绍说,银基升级带来的财富效应,促使一个个服装市场加入了升级改造的竞争中 紧随其后,世贸商城、天荣服装城等服装市场不断更新换代,恒泰、金城、天隆等服装市场次第登场,这些服装市场的升级改造,对于整个服装商圈品位和档次的提升,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不断的竞争升级中,服装市场的定位更加明细,天荣的牛仔、锦荣的豫派女装、世贸的高档女装和羽绒服以及恒泰的童装等,各个市场都以自己的明确定位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随着服装市场不断改造升级,市场功能逐渐齐全,产业链日益延伸,火车站服装商圈由最初单一的服装批发发展成现在包括品牌推广、信息发布、新产品展示和物流配送等在内的全国知名的综合性服装集散地郑州市工商联服装商会常务副会长李付伟如此评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不断的升级改造,由13家大型服装市场组成的火车站服装商圈,已经成长为中国三大服装批发集散地之一刘宗瑞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小商品市场大举扩张 以大同路为界,火车站商圈分为两种主要的经营业态,火车站以南为服装市场,以北为小商品批发市场 据了解,火车站小商品市场由郑州国际小商品城、苑陵商场、中天商场、中州商场、河南金林市场等几家批发市场组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相安无事然而,从今年3月开始,由于金智万博商城招商工作的启动,使得风平浪静的小商品市场再起风云 这个在原盛和小商品城原址上建起的小商品城,是一个集批发经营、商务办公、产品展示为一体的大型小商品市场5.5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可以容纳2000个商户,这相当于火车站地区现有小商品批发市场面积的总和金智万博商城营销总监张金照说 业内人士认为,金智万博商城的亮相,在成倍地扩充火车站小商品市场规模的同时,也必将引起新一轮的商户争夺战。
实际上,随着小商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一轮又一轮的商户争夺战早已不断上演据了解,2001年河南金林市场开业后,中天市场半数的客户都到金林市场“另立炉灶”了;2003年,二马路汽车站附近的香港城开业,河南金林市场的客户被拉走了50%左右;2006年,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郑州国际小商品城盛装开业,商户争夺战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小商品市场经营者纷纷认识到,要想避免恶性争夺商户现象的出现,当务之急,一方面小商品市场要共同做大小商品这块“蛋糕”,另一方面要错位经营,实现优势互补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中州的电子原器、金林的文具、国际小商品城的精品礼品、中天的人工花卉等各个小商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占据了一方市场 西出站口将崛起新商圈 今年3月24日,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规划方案一经亮相,就引起了世人的瞩目眼下,随着西出站口一期拆迁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各路资本蜂拥而至,一个承载着西区崛起梦想和希望的新商圈呼之欲出,郑州火车站商圈的格局将由此改变 “郑州市作为被火车拉来的城市,100多年来铁路对郑州经济发展的贡献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二七区区长石迎军在做客政府访谈时曾坦言,火车站周边发生了许多影响全国的大事,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在铁路以东,与之咫尺相望的铁路西侧则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火车站的出站口开到了铁路的东面,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直接原因 打通火车站西出站口,二七区倾注了极大的精力按照他们的设想,通过实施“一站一桥一路”工程,将使这一区域迅速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名副其实的火车站西出站口经济圈,成为郑州中心城区新的投资兴业热土,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商业档次、品位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规划,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的重要定位之一,就是成为郑州市西部城区发展的‘催化剂’,以中心区旧城改造为基础,拉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增长市规划局负责人说 河南商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何宏剑认为,火车站西出站口不仅仅是一个政府的重点项目,还应该是一个带动二七区乃至郑州市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一个项目 新老商圈能否完美对接 西出站口商圈如何定位?是否会对原有的商圈形成压力和冲击?新老商圈将如何对接?诸如此类的疑问在新商圈概念提出的同时,就开始在业内广泛流传 按照火车站西出站口的规划,在商业功能的定位上,以商品零售和批发、快捷酒店、餐饮服务等为主石迎军更进一步解释说,“这里将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比较高档的、带动西区发展的新的商圈”同时,他还明确表示,这里规划的是高档商业商住区,小商品批发不太适合在这儿做。
但新商圈里更为具体的商业业态还没有明确西出站口商圈应该以产业集群市场为主,经营业态上可以考虑图书、女裤、美容美发、通讯、快捷酒店、特色餐饮等何宏剑认为,这个商圈应该是原有商圈的延伸和补充,而不是要取代原有商圈 在这一点上,李付伟和刘宗瑞等业内人士都比较赞同他们认为,新的商圈应该和原有的商圈优势互补,形成对接,以此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市场份额,并提升整个火车站商圈在全国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另外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从目前看,西出站口商圈里大规模上马服装市场的可能性很小,但新商圈里建立一些专业性的高档服装市场不无可能,这将对原有商圈里规模不大、基础设施落后的服装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编辑 动)郑州是国家“一五”时期确定的全国重点纺织城市,是国家四大老纺织基地之一,纺织业起步较早,产业基础雄厚与纺织业发展相比,郑州服装业的发展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成绩辉煌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余年间,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郑州涌现出了以银基商贸城为代表的一批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升级改造,银基、世贸、锦荣、恒泰、金城、天荣、天隆等23家大型服装市场组成了火车站服装商圈,郑州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密集型服装交易圈的繁荣,推动了上游服装加工企业和原料供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批服装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服装界的生力军特别是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装业的发展,把服装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以规划产业布局为先导,以建设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扩大产业开放为动力,以推动产业升级为重点,以培育产业品牌为支撑,有力推动了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发展截止2008年底,我市共有服装生产企业2000多家,初具规模520多家,全市服装拥有自主品牌5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30万,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出口创汇5250万美元其中,年产化纤女裤1.6亿条,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郑州女裤已成为全国化纤女裤的领头羊郑州服装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拉动了经济增长,为打造产业优势、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省会郑州的商贸中心区和工业新兴区,近年来,二七区将服装产业列为全区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加大政策支持出台力度,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全区服装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水平和生产技术不断更新,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二七区服装产量成绩显赫,继续保持良好增幅。
由原来的加工生产到如今的产业集群;由原来的服装工业园到如今的时尚创意之都;已经成为中国女裤流行趋势的风向标和设计研发中心服装产业成为二七区的响亮品牌,郑州市二七区也因此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女裤名城”作为中部新兴时尚魅力之城的郑州,本次活动是郑州市政府继成功举办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重大活动之后,隆重推出的另一项大型时尚盛事,作为打造“中国裤业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郑州二七杯”首届中国女裤大赛暨2010中国女裤流行趋势发布这样大型系列时尚活动,将“中国女裤看郑州”的形象深入人心,形成席卷全国的一股“郑州女裤风潮”郑州二七杯”首届中国女裤设计大赛暨2010中国女裤流行趋势发布不仅开启了中国服装设计专业赛事之先河,还把最高规格的女裤设计专业大赛与女裤行业最权威的中国女裤流行趋势发布相结合,体现了行业及地方政府对于女裤产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树立了国内女裤大赛的标杆和旗帜,引领服装时尚潮流,更好地推动国内服装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服装品牌的战略实施,进一步加快推动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服装是“衣、食、住、行”四大民生产业的第一支柱,是常做常新、永不枯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金色产业。
今天,“郑州二七杯”首届中国女裤设计大赛暨2010中国女裤流行趋势发布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全省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在这里,我衷心希望我们广大的服装企业,通过这次大赛,发现一批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研发力量,加大创新举措,不断提高服装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服装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名副其实的 “中国裤业之都”而不懈努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郑州市服装(女裤)必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和形象屹立在中原大地上,把中原人民、全国人民装扮得更加美丽、更加精神,为中原人民、全国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也必将为全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