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辛弃疾词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考点:辛弃疾词作解读与适应性专练 考点: 1. 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2.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3. 辛弃疾《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 4. 辛弃疾《临江仙》 5.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6.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7. 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考点研究】 一、辛弃疾作品风格特点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诗词一般都豪放大气,充满爱国情怀,但是又饱含怀才不遇的惆怅他的词以豪放著名,取材十分广泛,内容也十分丰富,大多诗词都悲壮激昂,体现出他豪爽的英雄本色 辛弃疾作品之所以充满豪放之情的原因,与他所生活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辛弃疾出生于金国,在他出生之时北方就以沦陷金人之手,而宋朝积贫累弱,他想要上战场报效国家,却又怀才不遇,“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着他仕途的发展 与此同时,辛弃疾也还不断亲眼目睹同胞们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都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此他就有着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他的作品在苍凉悲怆的基础上,同时又充满着大气磅礴和浓烈的爱国情怀。
二、辛弃疾作品用典特点 (一)辛弃疾词借用历史典故来寄托他血洗国耻、恢复中原的情怀 辛弃疾对北宋的升平、南宋的衰弱体会较深,这使他忧国伤时加之辛弃疾的雄才大略使奸佞们侧目而视,“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辛弃疾《论盗贼札子》),只好把眼光投向历史他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写道:“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愿像刘裕当年削内乱收复黄河以南广大故土那样恢复中原统一祖国 (二)辛弃疾词借用历史典故来批判讽刺南宋苟安政治 在南宋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一位关心国事民情、立志雪洗国耻恢复中原的志士来说,与其直接批判南宋投降国策,不如借古讽今,委婉曲折地表达对南宋苟安王朝的怨恨 辛弃疾尤以《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称著于世词云:“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列举历史上陈皇后失宠之事,寄托他壮志难酬的怨恨蛾眉曾有人妒”不应只看作自古就有的忠奸之争,而应包括北人南归遭受猜忌的内容玉环飞燕皆尘土”,是对当权者妥协投降国策的诅咒作者急切报国,不为朝廷所容全词曲折抒情,引人入胜 (三)辛弃疾词借用典故来曲折抒发英雄失意的清愁 辛弃疾从小经历了人生的不幸和民族屈辱的痛苦。
他是北方人,是典型的沦亡者,可谓“国耻家仇”集于一身,形成了“北伐抗金,恢复中原”的爱国情结南归后,在当时苟安国策下,这位抗金志士竟受猜忌排斥,金剑沉埋,报国无门,时时处于“孤危”的境地,胸中时时萦绕着对国势的忧虑之情,便借典故曲折抒发 辛弃疾在《卜算子千古李将军》中写道:“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中下,都是封侯者飞将军”李广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英名远传,终不得封侯借李广生平遭遇道出他心中的不平 辛弃疾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对统治阶级投降主义路线的批判讽刺,对他壮志难酬满腔怨恨的抒写,正是通过灵活、多变、巧妙、独特的用典形式,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使辛词具有生动深厚的现实内容,高扬着爱国的时代强音,成为后世传诵的篇章考题对接】 一、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释】作者此前在江西、湖北等地任职,调动频繁词中“青钱”指荷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首句点题,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说明近年行迹,照应“匆匆”二字。
B.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意境 C.词的结句“后夜相思月满船”借助月光写相思,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写法 D.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相思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离别之情,可谓妙合自然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辛词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简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6分) 一、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答案】 1.D【解析】对这首词上下片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有误应该是: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离别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相思之情 2.(1)性情:①面对离别,词人没有黯然伤感,而是直面聚散匆匆的人生,表现出洒脱、豪放的性情;②他也留恋豫章的山水,留恋故人,却将这柔情隐藏在潇洒的挥手之中,含而不露每个要点2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艺术风格:意象鲜明、真切自然(1分),明快俊逸、流丽婉转(1分)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注释】 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 风月:指美好景色 莫放:莫唱,莫奏。
管弦:泛指乐器 萦(yíng)绿带:绿水环绕似带 点青钱:密密荷叶如青钱点缀水面 东湖:名胜之地,在今江西南昌东南 【译文】 我们的团聚与分散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我在这两年里调动了四次,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都是被他们捉弄的让我们开怀喝个痛快,借酒来酬谢这里的风月景色和友人们的关怀吧!不要把离别的歌曲谱在管弦里唱出来,叫我听见伤心 看这绿水的江河,像带子萦回弯曲,荷花叶子,圆圆点点的像青钱,布满了池塘东湖里的春水,碧绿清澈,与湛兰的青天连一起明天早晨我就要放棹东归去了,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我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你们的时候 【赏析】 此词与《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于同一时期,其主旨相近,但又侧重于抒发别情和对被频频调动的不满同时因为是用小令写作,风格也特别含蓄蕴藉,体势既整饬又流美两年之内,作者因频繁调动而心情十分抑郁,险恶的宦海风波,使作者无法实现恢复中原的壮志现在又值与友人别离之际,更觉难以为怀起韵借聚兴感,直中藏曲,表达了作者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起首二句,借聚散兴感,直中藏曲,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作者从淳熙三年到五年的短短二年时间内,先后被调动四次,匆匆来往于今江西、湖北等地,简直疲于奔命,来不及有所建树对此,作者以一切“二年遍历楚山川”作出形象的概括作者被频繁调动的原因是未加明说,只以“不偶然”来点出隐情,更耐人寻味不偶然”,就是必然,作者已经体会出了被频频调动的必然性迫思以往经历,作者不能不想起,在作者当年“旌旗拥万夫”来归时,南宋统治者立即解除了作者的武装,而已将作者部下的万余义军当作流民疏散安置到推南各州县;作者也不能不想起,此后作者一直没机会担任军事工作,只能滞留在地方官(偶尔也作京官)的位置上,而且常被调来调去,难以安顿和筹划建树想起这些,作者不能不感到南宋统治者对作者这样一个赤心来归的爱国者的防备和猜忌,也令作者感到特别痛苦和不满作者曾经自呼为“江南游子”,作者曾经叹息过只能醉吟风月,作者曾经以酒消愁,都是为此因此,这里的“不偶然”一语,包含无限悲愤下两句,忽然一转,转到饯别的宴会上来,写作者只愿意和朋友一起为了美丽的风光而畅饮,而不愿让离别的歌曲深化作者的别离之愁这在章法上,是切合题面而细味其意,其中仍含着无计可施、只得自我排遣的愁情意脉似断未断 下片起句,承上文的“酬风月”而来,写饯别处的东湖美景如画,实是表达对于豫章的依依眷恋之情。
绿带”、“青钱”用以状流水、荷叶之貌,涉笔成趣;“萦”字、“点”字,赋活了景物,而又似信手拈来春水碧连天”,以夸张的笔触,显示出作者对于此地风光的无比喜爱之倩结尾两句,想象别后殷切思念朋友的情境,妙在情景交融尤其是“后夜相思月满船”之语,写境不隔,写情浓郁,简直是妙手偶得的佳句 二、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满江红汉水东流① 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②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③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④风、庾台⑤月 【注释】①本词为辛弃疾南归后任江陵知府,送友人前往汉中前线任军职所作②汉高祖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③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④楚楼:见宋玉《风赋》中楚王语“快哉此风”⑤庾台: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偕部属登斯楼赏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感情基调与苏轼的“大江东去”句异曲同工,“洗尽”二字指金军残杀百姓的血污已随时间的流逝消散殆尽。
B.“破敌金城”二句承前句展开,追忆朋友先人的伟大功业,“雷过耳”“冰生颊”生动再现了征战时的壮烈慷慨 C.下片写自己无物可送,只能以杯中之酒为朋友送行;最后三句叮嘱友人不要忘记二人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D.辛词长于用典,下片化用战国冯谖遇冷不平、弹铗而歌,东汉马援马革裹尸及枚乘诗句等典故,意蕴颇丰 2.有评论者称“此词充满贺友人军职升迁之喜,全无哀婉伤感之意”,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试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答案】 1.A【解析】开篇感情基调与“大江东去”异曲同工有误,其意在表达对人们敌情观念薄弱、忘记战争的叹息 2.不认同①这首词的确有贺友人军职升迁之喜,多处表达对友人年轻有为的赞美和继承先人遗业再建新功的鼓励之意,但并非全无哀婉伤感之意②上片前三句反义用语,写战争过去,人们便淡忘了曾经的血腥(或敌情意识就淡薄了),道出作者心里的不平(悲哀、叹惋等)③下片作者以战国冯谖自喻,由友人写到自己,表达作者勇无所施、报国无门的愤懑④末尾三句虽是叮嘱,也暗含期望友人帮助自己去前线杀敌之意,愤懑与不平隐含其中(写离别伤感亦可)。
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注释】 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髭(zī)胡:代指入侵的金兵膏血:指尸污血腥 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 结发:即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从戎:从军 弹铗:敲击剑柄 汉坛旌(jīng)节:暗用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事 马革裹尸:用马皮裹卷尸体 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 楚楼:即兰台 裴台:一称南楼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曾偕部属登斯楼赏月 【译文】 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