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2014年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计划 5第三章起草 6第四章审查 9第五章审批与执行 10第六章修订与废止 12第七章附则 15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以下简称“本行”)规章制度管理,建立符合本行经营 管理和内部控制需要的规章制度体系, 保障本行规章制度的质量和效力, 促进全行依法合规经营与管理,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及本行章程, 结合本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规章制度,是指依照本办法制定的、符合法律、法规和规则等监管 规定的、规范本行内部经营管理行为的规范性文件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指由有权主体按规定程序制定的、 以书面形式公布的、在适用 范围内具有普遍效力、 在有效期限内反复适用的、 非针对个别主体或事件的、 设定行为标准 和规则的文件下列文件不属于本办法规范的规章制度:(一) 转发法律、法规、外部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发文及分行转发总行规章制度的发文;(二) 各级机构及各级机构职能部门为加强内部管理制定的效力仅及于本级机构或部门自身、不具有横向或者条线管理作用的内部规定;(三) 上级行就具体事项对个别下级行提出工作要求、 对于具体请示给予答复和回复指导意见以及其他用于解决和办理日常工作事项的发文,如各类“通报”、“风险提示”、“意见”、“会议纪要”、“批复”、“指导意见”发文;(四) 党、团、工会等组织或团体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规章制度按照效力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基本制度与政策类、 管理办法与规定类、操作规范与实施细则类三类:(一) 基本制度与政策类是指依据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监管部门规定以及本行章程的规定,对本行公司治理、 经营管理基本领域所作的原则性、 导向性、框架性的规范文件章程”、“规则”(此处仅指总行层面制定的规则)、“政策”属于此类二) 管理办法与规定类是指在本行基本制度框架内, 对经营管理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业务的管理规则、程序进行规定的规范文件管理办法”、“规定”属于此类三) 操作规范与实施细则类是指对本行经营管理、 业务操作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业务相关制度的组织实施进行操作性或流程性规定的规范文件 在操作规范与实施细则中,可以根据所规范内容的不同划分为业务类、 管理类和信息技术类操作规程”、“实施细则(办法)”“守则”、“指引”等属于此类章程,指本行公司章程银行业务章程的制定、使用及维护适用本行关于格式合同的相关管理规定,不适用本办法规则,指本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分行管理层及下属委员会的议事规则 政策,指对经营管理事项的基本原则、管理框架和组织结构 进行规定的框架性文件。
管理办法或规定,指规定经营管理事项的具体原则、 管理方法、具体工作流程和监督检查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指规定具体业务、产品或者服务的操作环节、操作方法的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办法),指以已有规章制度为基础,细化管理流程、操作环节等规定的规章制度守则,指规定员工行为规范、岗位职责的规章制度 指引,指规定内容不具备强制约束力,仅为提示、指导或者倡导性质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在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规范的内容确定规章制度的效力层级,使用上述九种名称之一进行命名 确需使用其他名称的,由制度牵头管理部门审查后方可使用第四条 本行各类规章制度的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合规性原则规章制度制定及其管理应符合国家和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得与之相冲突二) 严密性和完备性原则 制度内容应周密、严谨,做到概念清晰,要求明确,结构、 内容完整和程序规范三) 及时性和协调性原则及时根据外部监管规定及本行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制定规 章制度,各类规章制度之间应相互衔接,避免冲突和遗漏四) 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规章制度制定、修订或废止应适应、满足业务发展及管理需要,制度内容与业务操作之间应 具有较高契合度及较强可操作性,为依法合规经营提供依据和保障。
第五条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可制定适用于辖内的规章制度,但仅限本办法规定的管理办法与规定类(含分行管理层各委员会议事规则) 、操作规范与实施细则类,并向上级行相应条线主管部门报备在满足业务发展及管理需要的前提下, 分行应尽量不再专门制定规章制度, 以提高全行制度的统一性、完整性、有效性第六条 二级分行以下分支机构不得制定规章制度如确有需要,须报二级分行审批同意后实施第七条各级机构法律合规部门是本级机构制度牵头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包括:(一) 牵头组织本机构的制度管理工作;(二) 对本机构相关部门及辖内下级机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价;(三) 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职责各部门是本部门职责相关规章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包括:(一) 制定本部门职责相关规章制度;(二) 定期或不定期对本部门职责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维护管理;(三) 承担本部门职责相关规章制度解释执行职责;(四) 监督、评价本部门职责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五) 本办法规定的其他内容第二章计划第八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一) 法律、法规、外部规章制度要求或监管机构要求;(二) 我行现行的规章制度要求;(三) 本行董事会或者高级管理层要求;(四)出台新产品、开办新业务;(五) 业务检查或审计发现存在规章制度缺失;(六) 基于其他经营管理需要。
第九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一) 规章制度的部分内容与法律、法规、外部规章、监管规定,包括新出台、新修改的法律、法规、外部规章、监管规定存在一般性冲突;(二) 规章制度的部分内容与上级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存在一般性冲突;(三) 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业务发展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规章制度不再符合经营管理需要;(四) 上级行修改规章制度,导致下级行的规章制度与上级行的规定不完全符合;(五) 上级行要求下级行修改规章制度;(六) 基于其他经营管理需要第十条各部门应于每年年初(1月5日前)编制本部门本年度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 划,并向同级制度牵头管理部门报请审查未列入年度计划,但确有必要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时, 制度归口管理部门应事先向制度牵头管理部门备案第十一条 制度牵头管理部门归集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按照合法合规性、必要性、内部协调性、可操作性等要求对各部门计划进行审查, 并作出同意该计划与否的审查意见制度牵头管理部门也可以结合本部门对本行规章制度管理状况的掌握情况作出补充计划第十二条完成计划审查后,制度牵头管理部门编制本行年度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 报请本行高级管理层审批同意后执行。
第十三条 下级机构根据上级机构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结合本级机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