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跨文化视角下的成都小吃英译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KB
约5页
文档ID:33467247
跨文化视角下的成都小吃英译_第1页
1/5

跨文化视角下的成都小吃英译【摘 要】随着成都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都小吃越来越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但是由于地域、文化差异等缘故,要准确地将这些美食翻译成能让外宾能接受的英文绝非易事本文以《四川名菜及小吃英、日、韩译法》为研究对象,小评其英译菜名的得与失 【关键词】跨文化;成都小吃;英译 2013 年,财富论坛和华商大会落户成都,吸引了大批国际友人来到蓉城,推动了成都商业,旅游业和餐饮业的蓬勃发展然而,成都小吃在面向国际的过程中却遇到许多尴尬,五花八门的不准确英文翻译让外国友人无法了解正宗的美食,更别说理解美食背后的深刻文化底蕴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曾于 2008 年发布《四川名菜及小吃英、日、韩译法》 ,为 503 道四川名菜和 284 道小吃定出官方译名,笔者纵观这八百译名,有感而发,一评得失 一、成都小吃英译困难的原因 笔者曾见到市场上常见的“钵钵鸡” 译为 Chicken of Bobo,这理解起来似乎是一个名叫 Bobo 的人做的鸡,但事实上钵钵鸡是四川乐山的风味小吃,因将鸡片盛于陶钵中食之而得名;还有源自蜀南竹海的“竹筒饭” 在市面上被译为Stuffed Bamboo Sticks,该译法忽略了中文中的主语“饭”,让人误以为这道小吃吃的是竹子。

此类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数不胜数,归根到底,成都小吃英译难的原因有两点 一方面是文化空缺地域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国各地不同的饮食烹饪方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饮食上的特殊反应在语言中就凸显出目的语文化的空缺,像“包子、馒头” 等词汇,英文中没有完全对等的食物,二者在英文中都可以译为 bun,但这却无法表示二者的区别另一方面是小吃命名的特殊性成都小吃名目繁多,中文名往往采用典故、比喻、夸张等方式使得菜品美妙动听,又形象逼真但是这也给翻译带来一定难度,容易造成目的语文化读者的误解如果译者没有给予跨文化相应的重视,只是简单地做了文字之间转换的工作,忽视了翻译中的文化适应性原则 二、成都小吃英译原则 小吃的翻译并不是易事,翻译时不仅需要体现出菜品的主料、制作工艺,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体现出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促进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而跨文化传播的目的是用一种目的语文化读者能接受的方式使其了解源语的文化,译者应遵循下列原则: 1.把握内涵,简洁准确:相比起于菜肴,小吃原料简单,关键在于独特的辅料和烹饪方法,英译时应把握原料和做法,准确表达实质内容 2.考虑到文化差异:成都有些小吃讲究“粗料/下脚料精做”采用的原料放在西方是上不了餐桌的,如内脏,骨头等等。

从预期受众的角度考虑,直译容易引起字面上的误会,因此翻译时要对这些词语慎重处理,进行必要的调整,删减或改写 3.策略因食而异:不同的小吃采用不同的命名方法,主要是通过“写实” ,和 “写意” 三、 《译法》点评 《译法》的总则是:翻译应符合国际化原则,遵循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兼顾文化底蕴,且避繁就简总的来说, 《译法》大部分翻译都坚持直接描述法,用与菜中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来命名,如实地反映菜名的本来面目,其基本模式是“做法 /外形/味型+主料+配料+with/in+汤汁” ,如: 泡脚凤爪-- Chicken Feet with Pickled Peppers 脆臊面-- Noodles with Minced Pork 荷叶饼-- Lotus Leaf Cake 脆皮大虾-- Crispy Prawn 家常牛肉面-- Sichuan Home-style Noodle with Beef 对于一些非常具有四川特色的小吃,则是采用约定俗称的方式,保留既有译法,加上注解,如: 担担面-- Dan Dan Noodles 锅盔 -- Guokui    抄手-- Chaoshou 对于一些富有文化特色或典故的小吃,则采用了意译的方法,表明实质,如: 醉八仙-- Marinated Eight Fruits in Rice Wine 芙蓉牛肉羹-- Beef Soup with Egg White 其中也有部分译名可圈可点,例如灯影牛肉,相较于市面上的 Shadow Beef 更胜一筹。

因为“灯影”本是形容牛肉很薄,有皮影戏的灯影效果Film-thin 一方面表现出牛肉薄如电影胶片,另一反面又能在目的语读者中产生近似于源语读者眼中的“皮影” 的效果 但其中也有不少菜名的译法值得商榷,这里笔者仅取几例加以讨论 1.三大炮--Sandapao :这道成都小吃命名别出心裁,在于制作过程会因糯米团击打桌面导致桌面上的铜锣震动而发生“砰、砰、砰” 三响,如炮声一般,成都著名小吃街锦里的招牌将其译作 Three Big Bombs,这不但不能使外国人领略到其中意境,反而会产生战争,灾难等负面联想 《译法》保留了拼音发音,加上原材料的解释,这一翻译无可厚非,但笔者试译为 Three Roaring Glutinous Rice Balls,希望以此能引发食客的联想,体味到状声的妙处 2.棒棒鸡--Bon-bon Chicken:此译也许是借鉴成都连锁店“廖记棒棒鸡 ”的英文招牌 “Liao’s Bon Bon Chicken”,乍一看来发音相似朗朗上口,但是却无法在英语读者中取得源语的效果棒棒鸡的做法是煮熟后用木棒将鸡肉捶松后撕成碎,再淋上拌菜的调味汁后食用,Bon-bon 一词显然不能体现出这一繁复的过程,因此笔者建议译作 Shredded Chicken with Hot Sesame Sauce,这样更有形有味。

3.八宝饭--Eight-Treasure Rice:所谓 “八宝”并非“八种财宝”,而是八种珍贵如宝的谷物,豆类此译法可能会让外宾想不通八宝和米饭的关系为明确点出主要原料,可以译作 Eight Delicacy Rice,再加上一段解释 Steamed Glutinous Rice with Red Bean Paste, Lotus Seeds, Preserved Fruit, etc. 结 语 《译法》的颁布是成都餐饮业走向国际化的一个巨大进步,为其不规范的英译现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任何翻译都难以做到十全十美,而中国菜名的翻译一直是界内争论不休的一大难题,笔者在此也只是抛砖引玉,抒发自思,相信随着成都国际化的推进以及英语人才的倍出,成都小吃会满载巴蜀文化底蕴走向世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