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卷第一部分 考试科目及代码:运动生理学317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30分)1、时值2、动作电位3、晶体渗透压4、Hb 氧合作用5、心率储备6、氧亏7、消退抑制8、运动动力定型9、超量恢复10、等动练习二、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80 分)1、肌肉的生理特性有哪些?2、简述神经的兴奋是如何传递给肌肉的3、血液是怎样维持酸碱平衡的?4、简述心电图各波形意义及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电图特点5、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有哪些不同生理特征6、简述 ATP 分解供能的主要机制7、简述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8、判断疲劳的方法主要有哪些9、建立条件反射有哪些条件10、简述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1、论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2、第二信号系统在形成运动技能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第二部分考试科目及代码:学校体育学41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30分)1、体育教学2、分解法3、适量性原则4、重复法5、战术6、持续训练法二、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 30 分)1、对学校体育目标多元化的认识?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3、完整法有何优点?它适于在什么情况下采用?4、运动训练有何特点?5、体育教师的作用有哪些?6、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追求的教学目标?三、论述题与运用题(每小题20 分,共60分)1、体育教学中示范法的运用?2、体育(实践)课质量的全面评价?3、初二年级某班有学生75 人(其中女生 25 人),该班在上一节体育 课时有篮球场、小运动场各一块,篮球 10 余个,三羊一个,踏跳板 一块,垫子两块。
请你回答:该班的这一节体育课应当上什么内容? 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为什么?2007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卷第一部分考试科目及代码:学校体育学一、 填空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1、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 )练习的过程中进行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 ) 阶段3、影响体育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外部条件主要有体育教师、体育学习内容的 难度、学习时间与反馈调节和( )4、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 )差异5、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是具有思想性、( )性和实践性二、简答题(每小题17 分,共 85分)1、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较,体育的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 化?2、简述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3、简述学校本位课程模式的特征4、简述体育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5、简述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三、论述题(20 分)试述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四、 综合运用题(30 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四个方面 其中的理念之一就是:加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请你按照这一理念,结合某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实例,设计出相应的学 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第二部分考试科目及代码:运动生理学609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6 题,共30分)1、体适能2、特异性免疫3、分化抑制4、糖的异生作用5、肾小球的滤过6、心力储备二、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 6题,共60分)1、 简述力量训练的PIRTS负荷因素2、 简述无氧阈的概念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3、 论述运动性疲劳及产生的机制4、 简述提高有氧适能的运动处方5、 简述“极点”产生的原因6、 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三、论述题(每小题20 分,共 3题,共60分)1、 试述最大摄氧量V02max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2、 试述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的生理基础3、 试述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以及在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2008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卷第一部分 考试科目及代码:运动生理学605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6 分,共5题,共30分)1、 运动性力竭2、 运动处方3、 运动负荷阈4、 缓冲体系5、 运动强力手段二、 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 题,共60分)1、 简述耐力性运动中补糖的意义2、 简述运动后尿量及其成分的变化3、 为什么肌肉越丰厚力量越大,肌肉结缔组织成分越发达?4、 解释氧解离曲线的生理意义。
三、 论述题(每题30 分,共 2题,共 60 分)1、 试述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相关因素2、 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第二部分考试科目及代码:学校体育学605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6 分,共5题,共30分)1、 技术训练2、 健康教育3、 演示法4、 运动参与目标5、 竞赛训练法二、 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4题,共60分)1、 简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区别?2、 在制定学校运动竞赛规程时一般应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3、 体育教师应包括哪些方面的特殊专业能力?4、 简述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三、 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2题,共60分)1、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2、试论述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第一部分考试科目及代码:学校体育学605一、 名词解释(每题7 分,共四题,共28分)1、 学校体育目标2、 循环训练法3、 体育课运动负荷量4、 显性体育课程资源二、 简答题(每题 20 分,共 3题,共60分)1、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应注意哪些主要问 题?2、 简述课余竞赛的特点?3、 简述体育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
三、 论述题(每题 31 分,共 2题,共62分)1、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哪些内容和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 应能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2、 为什么要把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由过去的终结性 评价改为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请举例说明第二部分考试科目及代码:运动生理学605一、 名词解释(每题7 分,共四题,共28分)1、最佳心率范围2、酸碱平衡3、运动性疲劳4、 体质指数二、 简答题(每题20 分,共3题,共 60 分)1、 简述能量统一体及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2、 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是什么?3、 简述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三、 论述题(每题31 分,共2题,共 62 分)1、 测定乳酸阈或通气阈值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2、 高原训练产生生理适应时,机体会发生哪些主要变化?2010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卷第一部分考试科目及代码:学校体育学605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4 题,共 20分)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中,身高标准体重的权重系数为( )A.0.6 B.0.4 C.0.3 D.0.152、为了向学生展示前后方向的动作,应该采取( )A.正面示范 B.背面示范 C.侧面示范 D、镜面示范3、在进行跑步的教学中我们一般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A.分解教学法 B.完整教学法 C.领会教学法 D.循环教学法4、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 )A.政治功能 B.育人功能 C.文化功能 D.经济功能二、 判断题(每题5 分,共4题,共20分,请判断后回答“对”或“错”)1、 在古希腊,学校体育的发展刚刚兴起。
)2、 体育教学中的交往是指师生在体育教学情景中,以特定的符号系统为中介, 为传递体育知识技能、沟通情感及交流意见而发生的直接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活动 )3、 余暇体育具有内容丰富,自由度大,随意性强,趣味性高,参与面广等特点 ()4、 以身体练习或以身体活动为主线,是体育课堂设计区别于其它学科设计的重 要标志 )三、 简答题( 每题10 分,共2题,共 20 分)1、 简述体育教师的仪态设计2、 、简述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要素四、 论述题(每题40分,共1 题,共40 分)1、请阐述体育课程的类型及其改革发展的趋势第二部分考试科目及代码:运动训练学605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5 分,共 4题,共20分)、1、 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 )A.遗传效应 B.生活效应 C.训练效应 D.社会效应2、 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的形态具有明显的( )A.专一性 B.多样性 C.灵活性 D.节奏性3、 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和最根本的原因是( )A.对手比赛中的表现 B.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影响C.外界条件对比赛的影响 D .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4、运动训练过程中,适用于负荷起点较低的初学者的逐步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 是( )A.直线式 B.阶梯式 C.波浪式 D.跳跃式二、判断题(每题5 分,共4 题,共20 分,请判断后回答“对” 或“错”)1、竞技体育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 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一般训练理论研究适用于大众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动训 练活动的理论体系 )3、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某一个决定因素所建立的特征模型称为单因素特征模型 ()4、每一个新的训练周期,只不过是上一个训练周期简单的重复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 题,共 20 分)1、简述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2、简述决定肌肉最大力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四、论述题(每题 40 分,共 1 题,共 40 分)1、试述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的差异点第三部分考试科目及代码:运动生理学605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题,共 20 分)1、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A.肌原纤维 B.肌纤维 C.肌小节)D. 肌丝2、由高处跳下,双脚支撑用力属于( )A.向心 B.等张C.离心D.等动3、血液属于(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C.组织液D.淋巴液4、衡量循环系统效率的重要指标是( )A.心率 B.心输出量C.血压D.心电图5、以静力性及力量性运动为主的投掷、摔跤、举重等项目运动员,心脏变化主要为( )A.心肌增厚B.心室容积增大C.心肌、心室容量均增大D.无明显变化6、运动时在感到呼吸困难、缺氧情况下,采用( )呼吸方法,更有助于提 高机体肺泡通气量。
A.加快呼吸频率,适当加大呼吸深度 B.加快呼吸频率,适当节 制呼吸深度 C. 节制呼吸频率 ,适当加大呼吸深度 D. 节制呼吸频 率 ,适当节制呼吸深度7、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A.力量 耐力 速度 B.耐力 速度 力量C. 速度——耐力——力 量 D.力 量— —速度——耐力8、参加 400 米跑比赛时,机体处于( )状态下工作A.高乳酸 B.低乳酸 C.有氧 D.有氧与无氧结合9、有关马拉松运动员机能变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有( )A.在假稳定状态下工作C.在负大量氧债下工作10、快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多C. 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多二、判断题(每题2 分,共 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