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振动叩击类手法课件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93.50KB
约20页
文档ID:58328806
振动叩击类手法课件_第1页
1/20

推拿手法学,第四节:振动、叩击类手法,,以节律性的轻重交替活动,持续地作用于肢体使之产生振动感觉的一类手法,统称为振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振法与抖法一、振法,〈定义〉:用手掌或手 指为着力部,在人体 某一部位或穴位做 振动的一种手法 〈分类〉:指振法 掌振法 〈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 2.腕关节自然伸直,手指伸直;或悬腕,中指伸直,食指微屈,置于中指背侧,拇指伸直,置于中指掌侧 3.前臂强力,静止性发力〈操作要求〉: 1.呼吸要均匀自然,意念集中于掌心或指端 2.振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不可断断续续 〈功效〉:和中理气,养血安神,消积导滞,温经止痛 〈临床应用〉:本法温和,常用于内、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指振法多用于头面、胸腹、四肢;掌振法多用于腰肾、腹部二、抖法,〈定义〉:用双手握 住肢体远端,用力做缓 缓地连续不断地小幅度 上下抖动的一种手法 〈动作要领〉: 1.取马步,上身微前倾, 沉肩、垂肘,肘关节屈 曲,腕自然伸直 2.两手握住肢体的远端 3.前臂静止性发力,做快速小幅度的抖动,,〈操作要求〉: 1.呼吸均匀自然,不得屏气,意念集中于双手 2.被抖动的肢体要放松。

3.抖动的幅度要由小缓慢增大,但频率始终要快 〈功效〉:调和气血,舒筋活络,放松关节 〈临床应用〉: 1.本法是比较轻快、柔和、舒松的手法,只用于上肢、下肢与腰部 2.临床常与搓法共同使用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3.用于腰部时,常与拨伸法结合,组成牵抖的复合手法二、【叩击类手法】,用手掌、拳背、小鱼际、指端或棒等有节律地拍打肢体体表,使之产生叩击感觉的一类手法,称叩击类手法一、拍法,〈定义〉:用虚掌或拍子, 拍打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 位的一种手法,又称拍打法 〈分类〉:掌拍法 拍打法 〈动作要领〉: 1.上肢放松,肘关节微屈,腕部背伸 2.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呈虚掌 3.以肩关节活动为主,带动肘关节屈曲与腕关节悬屈背伸的活动〈操作要求〉: 1.拍打时要平稳而有节奏,拍打的部位要准确 2.拍打后迅速提起,不要在拍打部位停顿,用力宜先轻后重 〈功效〉:疏筋活络,调和气血,缓解痉挛,消除疲劳 〈临床应用〉:本法临床上较为常用,多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法,可用于全身各部,但胸腰部极少应用,肩背、腰骶、臀部及大腿部常用,用于治疗肌肉萎缩疗效甚佳二、击法,〈定义〉:用拳背、掌根、指端、鱼际或棒,叩击体表的一种方法,称为击法。

〈分类〉:拳击法、掌根击法、侧击法(切击法)、指击法、棒击法、合掌击法 〈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肘关节屈曲,腕关节自然伸平或背伸 2.上臂或前臂发力,以肩关节或肘关节活动为主,带动腕关节做轻快、灵活的屈曲或内收、外展活动 〈操作要求〉: 1.叩击的部位要准确,不得偏歪和移动 2.叩击时用力要平稳,有节律,一般由轻到重〈功效〉:疏通气血,通络止痛, 缓解痉挛,兴奋元阳 〈临床应用〉:本法为刺激较强的手法,临床应用较多,全身各部均可应用 1.拳击法――常用于大椎穴及腰骶部 2.掌根击法――臀部及大腿部 3.侧击法――头部、肩背、四肢 4.指击法――用于全身各部,但头部最为常用 5.棒击法――背部、腰骶部、臀部、四肢部三、啄法,〈定义〉:五指聚拢成梅花状,运用腕力,啄击治疗部位的手法,如鸡啄米状,故称为啄法,又称为餐法 〈动作要领〉:术者五指屈曲,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端聚拢,成梅花状,以诸指端为着力点,作屈伸腕关节运动,使指端垂直啄击治疗部位,本法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操作要求〉: 1.腕关节放松,动作轻巧、灵活 2.头部操作,幅度小,;背部操作,则幅度大,频率慢 3.用力轻快,着力均匀。

〈功效〉:活血止痛,通经活络,开胸顺气,安神醒脑 〈临床应用〉:本法适用于头部及胸背部,在头顶、前额及脊背部最常用四、叩法,〈定义〉:用小指尺侧轻击体表治疗部位的手法 〈动作要领〉: 术者手指自然分开,屈曲呈半握拳状,运用臂力,使小指尺侧轻轻捶击治疗部位 一般要求双手同时操作,操作时两手上下交替如击鼓状,若技术熟练,叩击时常可发出悦耳的节律的“啪啪”声,又有敲击之称〈操作要求〉: 1.叩击着力点,为小指的尺侧部位 2.操作时,宜垂直叩击治疗部位 3.动作要持续有序,均匀柔和而有节奏感 4.腕关节放松,五指略自然分开 〈功效〉:疏经通络,消除疲劳,振奋精神 〈临床应用〉:本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部位,此外本法也是休闲按摩的主要手法之一五、捣法,〈定义〉:以指端于施治部 位或穴位,作点而动之的手法 〈动作要领〉:术者食指伸 直,将拇指抵住食指腹,中指 指腹抵住食指指背,将力集中 于食指指端,而后用食指端对 准施治部位或穴位,在点按动作的同时,配合做高速度、低幅度的左右、上下摆动和颤动〈操作要求〉: 1.施力部位为指端,须对准穴位或肌筋部位 2.按而速动,用力持续、均匀而柔和 〈功效〉:通经活络,调理气血,解痉通闭。

〈临床应用〉:本法适用于腰背及四肢部,常用于治疗腰背以及四肢肌肉酸痛、板滞、麻木不仁等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