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厘米评课稿3篇(全文完整)认识厘米评课稿1 上次学习了郁老师执教的《认识厘米》一课,这节课上,郁老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我们组的成员觉得郁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很好 导入新课时,郁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通过对“同一条围巾,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这一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进而引出常用的测量工具——尺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1厘米时,郁老师先告诉学生“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段叫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这是个开放式的提问,学生思维活跃,说出的答案多种多样,在学生找到诸多的1厘米之后,又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这样的小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紧接着,郁老师又让学生借助直尺,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短,当学生有了对1厘米的亲身体验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这一系列活动,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在教学“想想做做”第5题时,郁老师在学生测量出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的长度后,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猜出长方形的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吗?”通过猜想、验证,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最后,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课堂上,教师应注意数学语言要准确、严谨比如说:在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时,一位学生拿着橡皮说:“橡皮的"宽是1厘米但实际上他想表达的应是:“橡皮的厚是1厘米认识厘米评课稿2 上次学习了郁老师执教的《认识厘米》一课,这节课上,郁老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我们组的成员觉得郁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很好 导入新课时,郁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通过对“同一条围巾,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这一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进而引出常用的测量工具——尺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1厘米时,郁老师先告诉学生“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段叫1厘米。
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这是个开放式的提问,学生思维活跃,说出的答案多种多样,在学生找到诸多的1厘米之后,又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这样的小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紧接着,郁老师又让学生借助直尺,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短,当学生有了对1厘米的亲身体验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这一系列活动,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在教学“想想做做”第5题时,郁老师在学生测量出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的长度后,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猜出长方形的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吗?”通过猜想、验证,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最后,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课堂上,教师应注意数学语言要准确、严谨比如说:在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时,一位学生拿着橡皮说:“橡皮的宽是1厘米但实际上他想表达的应是:“橡皮的厚是1厘米认识厘米评课稿3 《认识厘米》这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使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本节课活动,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下面我先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一点想法 首先,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教师注重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一小段童话故事”开始,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扶手”长度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测量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接着,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在学生认识尺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认识1厘米的时候,先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再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想一想哪些物体长1厘米这些活动都便于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形成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尝试测量蓝纸条的长度,并通过交流掌握测量较短物品长度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其次,这节课教师一直围绕童话故事展开教学,整个数学过程,特别是用厘米量这一环节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示范,而更多的是由学生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和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教学完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过程中,教师通过和学生讨论,解决了尺子量物体的过程中可能出项的诸多问题 这节课从故事中量扶手的长度,结果不同→就产生要学习长度单位→到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概括测量方法→再加以运用, 从这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最后,从这节课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设计了的教学内容,着力于培养认识厘米,会用尺子测量物体在处理教材时,既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这节课教师只是单纯的在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很好的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最后可设计一个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启发说:这张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办法量一量吗?这样的一个导入就是一个开放式的设计,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答案不唯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认识1厘米时,老师先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的?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跃,有说23、45、67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