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途径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KB
约4页
文档ID:210076654
浅谈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途径_第1页
1/4

浅谈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途径摘 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丧失 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耍原 因Z-O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主要有自然途径和人为途径两种,应引起人 们高度重视关键词:外来物种;入侵;途径【分类号】:TD32目前世界上可认定的己造成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在100种以上, 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造成巨大甚至严重的影响同时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也对农业、林业、渔 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各行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有进一步加剧的 趋势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指当非本地种借助口然因素或 人为作用进入一个过去不曾分布的地区,并能存活和繁殖,形成野化种群, 英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将要造成明显的环境和经济后果,这一过程称 为生物入侵,而导致生物入侵的物种称为“外來入侵物种” (Alien Tnvasive Species)生物入侵的途径主要有自然途径和人为途径两种一、自然途径 当没有人类的介入,生物在生物区之间、大陆之叫和岛屿之间的远距 离传播也可能发生,但这种自然入侵的概率很小。

如自然界中的植物慢慢 侵入到其他生态系统,有的通过根、茎、叶的繁殖,这种传播非常缓慢 另一种是通过自然媒介(如风和水流等)和动物媒介传播,把种子和花粉 带到其他的地域二、人为途径1 •有意引入我国引种丿力史悠久,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更有悠久的丿力史,早 期的引入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随着经济的国际化, 与养殖、饲养、种植有关的单位都存在大量的外地或外国的物种,其中人 部分引种以提高经济收益、观赏、环保等为主要目的已经有许多外来植 物从植物园逃逸归化,进入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动物园虽然 还没有入侵问题被报道,但也有一些物种在野外自然繁殖,如八哥已经在 北京形成了自然种群特别是现在各地时兴建立野生动物园,如不加强管 理措施,防止动物园、植物园、鸟园中外来物种的逃逸,这些潜在的外来 入侵种可能带来灾难性的生物入侵例如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食 人鳍是进行科普教育以及作为观赏鱼类引进的,如今成了水中狼族有些 物种的引进是想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但到最后却无法控制,导致外来物种 泛滥成灾如引进大米草是为了保滩护岸、改良土壤,但大米草生长迅速, 很快形成优势种群,在沿海地区疯狂扩散,堵塞航道、阻碍海水交换,使 近海生境遭到破坏。

有些物种的引进是为了生物防治,如天敌引进在许多 地区得到了应用,但在某种程度上如控制不当便成了生物入侵,破坏当地 的群落结构2 •无意引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与旅游的增长为外来物种的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 多的机会无意引进外来物种冇以下几种方式:⑴随船只等带入许多外来物种随着各种交通工具进入我国并蔓延 在海洋中船只、某些动物(如海龟、鲸、海鸟等)的携带使有些生物分布 范围扩大,成为广布种近年來很多物种的转移与人类的船只携带有关⑵海洋垃圾、海洋生物喜欢附在塑料容器等不易降解的垃圾上漂浮, 借助这些载体,它们几乎可以漂浮到世界的任何地方⑶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根据1998年的统计资料,在大连、青 岛、上海、张家港、南京、广州等12个口岸截获了 547种和5个变种的 杂草,分属49科这些杂草来自30个国家,随食品、饲料、棉花、羊毛、 草皮和英他经济植物以及种子进口时带入,其中有170种虽然还没有归化、 记录,但冇可能在运输和扩散过程中侵入到野外渔业水域生物既包括产 生种子的水生植物,乂包括动物性产品,这些生物常可能随农产品或半成 品进口时夹带引入,如松材线虫随着商品包装材料进入我国,对我国松树 造成巫大损失。

⑷通过周边地区自然传入外来入侵物种还可先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归 化后,通过风力、水流、鸟类等传入例如紫茎泽兰,虽然主要是通过公 路交通等从中缅、中越边境扩散入我国的,但风和水也是其自然扩散的原 因之一薇甘菊可能也是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的;稻水象甲也可能 是借助气流迁飞到我国大陆的⑸旅游者的带入旅游者界地携带活体生物,如水果、蔬菜或宠物, 有可能混有危险的外來入侵种如我国海关多次从入境人员携带的水果中 查获到地中海实蝇等外来物种还有一些物种可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黏附 带入我国的,如北美车前草⑹野化的家养动物家养水生动植物(包括养殖用和作为宠物)可能 会逃逸到野外,或者被主人遗弃⑺随人类的建设过程传入人们在农出、林场工作的时候,交通工具、 工作工具、鞋底的泥土、运输的苗木等都可能带来外来物种例如湿地松 粉蛤可借助多种方式传播扩散,异地运输苗木、接穗和球果均可能将湿地 松粉蛤传入到新的林分鉴于以上情况,只要我们强化疫情信息管理,控制已有入侵生物和己 经入境的有害物种,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就一定能把外來入侵物种造成的损 失降低到最小作者简介:刘志坤(1971 - ),男,林业工程师,现从事造林绿化管理工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