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 应瑞士、德国农业部的邀请,以部科技教育司魏百刚副司长为团长,部国际合作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上海市农委、山东省农业厅等单位组成的中国生态农业考察团一行6人,于2021年21年八月19日至九月3日对瑞士和德国的生态农业进展了考察考察团在当地农业官员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有关生态农业科研、教育、消费、加工、流通等60多个单位,并与瑞士联邦政府农业局的官员进展了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根本情况瑞士是一个中立国家,国土面积4.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占25%,牧场占25%,森林占25%,高山、湖泊、河流占25%总人口约700万,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古罗马语4个语区劳动力384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占4.7%,工业占26.0%,效劳业占69.3%1999年GDP3770亿瑞郎,其中农业40亿瑞郎,占1.1%瑞士有7.8万个农业消费单位,其中5.5万个纯农业消费单位,每个农场平均种植面积18公顷目前生态农场已开展到5000多个,包括种植、养殖等,有机农产品的面积占8%左右,有机农产品比例居世界各国之首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0万公顷,森林1039万公顷,草场560万公顷。
人口81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占1.5%农业人口人均占用耕地10公顷德国的生态农业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开展,德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国和消费国之一目前德国共注册生态农场8400多家,面积40多万公顷,占农用土地面积的2.5%,有机农产品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二、瑞士、德国农业的主要特点〔一〕改革促进了瑞士农业特别是生态农业的开展1992年,瑞士联邦政府农业局针对农业开展存在的政府支出增长过快、国内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农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面临参加WTO等问题,公布了第7个农业开展报告,决定对农业进展重大改革政府制定了四项改革目的,即增强瑞士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放开农产品市场;建立更有效的消费构造;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改革分两步推进,第一步从1992年开场,主要是把价格政策和收入政策分开,减少政府定价的范围,同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进展机构改革第二步从1995年开场,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直接支付制度通过改革获得了五大成果,即农民收入趋于稳定;政府取消了农产品保护价;政府对消费的干预减少;政府支出趋于稳定;有效地履行了国际组织的义务和承诺这些成绩的获得都与直接支付有关,而直接支付最核心的标准是生态农业。
直接支付包括一般直接支付和生态直接支付,一般直接支付必须到达以下六条标准,①养畜要给生畜创照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如猪舍要有独立的进食间、睡觉间和活动间,我们形象地称其为“三居室〞②种植业必须进展平衡施肥③要有相当比例的生态补偿④必须实行定期轮作休耕⑤必须进展土壤保护⑥选择、定量、科学施用农药生态支付必须农民自愿,选择消费有机产品,并到达有机产品的标准,才能得到生态支付的标准要高于一般支付德国也同样施行了生态农业的鼓励政策,获得了显著成效〔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平安,农民的环保意识极强92年以前,瑞士农产品自给率很低,92年之后,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扶持优势产业的开展,如畜牧业及其加工业,尤其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开展,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使瑞士农产品的自给率大幅度进步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首先考虑的是环境问题,通过农业改革,增加生态农业的补贴数量,不仅进步了农产品的自给率,而且促进了环境的改善国民的环境意识很强,开展生态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自觉行动我们所到之处农民普遍反映,开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开展的大势所趋,只有开展生态农业,才能进步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步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在我们考察的30多个农户中,已经进展有机农业种植的,多数表示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而没有到达有机农业标准的,也要采取措施争取尽快到达有机农业标准同时,消费者也非常认同有机食品,尽管市场上有机食品的价格比一般食品高30%以上,但销路仍然很好,而且已经建立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并不断壮大我们看到有的消费者宁愿驱车近百公里专程到有机农场去购置有机蔬菜、水果和牛奶等德国政府对生态农业也有较高的补贴〔三〕政府非常重视农业职业教育,有高度兴旺和健全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咨询机构瑞士的农民教育分工比拟明确农业教育分三个层次,即高等教育、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这些任务由不同的机构承当瑞士有两个联邦技术学院,主要负责农业高等人才教育和根底研究;有六个研究站〔实用技术学院〕,主要负责实用技术研究;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主要负责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技术学校,都有完善、先进的教学设施高等教育注重根底理论,职业学校侧重实际操作如葡萄酿酒专业,有葡萄园、小型酿酒厂及各种化验检测设备,并配有各种世界名牌葡萄酒供学生品味、鉴别瑞士的教育非常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但凡在消费中需要的技能学校都教,学生学到的东西在理论中能直接应用。
如农业实用技术学院规定,招收的学员必须具有两年农场工作经历,并经技能考试合格者方可入学教学内容除了品种和栽培技术外,还有农机修理、农机驾驶、木工制作等在瑞士要从事农业消费必须拿到培训学校的毕业证书〔四〕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各种效劳组织比拟兴旺瑞士的农业产业化分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较大的农场都有自己的加工企业,如乳奶制品加工厂、果汁厂、气调库、蔬菜加工保鲜等,农产品要经过加工后才能出售,有的加工企业除了加工自己的产品外,还带动周围比拟小的农户来开展消费如我们这次参观的Bischfszell食品加工厂,该厂消费1134种产品,年产量17万吨,产值4亿瑞郎,其消费原料由周围60公里内的农户提供,从而带动了当地蔬菜消费的开展同时,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等各种效劳,规定农产品质量标准,按订单收买,对有机产品和一般产品实行分类加工和销售二是市场带动型瑞士的农产品市场有连锁店、批发市场和小型农贸市场,其中超市是主要的零售渠道我们参观的Migros超市是瑞士两个最大的超市之一,其年零售额在150亿瑞郎以上,占社会总零售额的40%左右瑞士成立了全国农产品销售协会,各地区设有分会,会员由消费者、销售者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协商近期农产品价格并公开发布,消费者可以根据其发布的价格来确定消费。
瑞士和德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有明显的标识,有机产品和一般产品分开销售三是合作社〔行业协会〕据我们在德国波登湖地区考察,该地区有两个蔬菜、水果协会〔MABOWLZ〕,当地农民都是协会会员,协会的资金由农民按产值的2%上交,协会为农民提供物资、技术、信息和销售效劳,年终有利润再返还给农民当地的蔬菜、水果90%是由农业合作社销售的〔五〕政策法规健全,措施落实到位瑞士、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对环境保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为治理冬季农田施用厩肥引起硝酸盐的淋溶而导致地下水污染,德国于1989年正式立法,制止农民于每年十一月15日至来年一月15日在农田施用厩肥为了保障土壤养分平衡,进步地力,防治病虫害,瑞士规定农场必须实行定期轮作,奶牛每年在室外的活动时间必须在50天以上,猪舍必须具备“三居室〞等同时在政府补贴上向生态农业倾斜如2000年度德国农业部的财政预算为110.2亿马克,其中用于生态农业和进步产品质量方面占总经费的66%农民消费有机产品〔Bioland等〕,政府每公顷补贴1000马克,消费综合防治产品政府每公顷补贴300马克瑞士、德国政府注重法规的制定,更注重法规的监视施行如瑞士政府委托联邦试验站对波登湖的水质进展定期监测,通过水质的变化理解环境状况。
对农场每年至少进展5次检测,两次全面检测,三次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收获和体会在为期两周的考察过程中,我们结合我国的生态农业开展现状,与瑞士、德国方面进展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主要的收获和体会有:〔一〕开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开展的必然趋势,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开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消费进入新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农业开展的新趋势要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展农业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还要重视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产量、质量和食物平安,影响人民的身体安康,关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开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开展迅速,成效宏大,但也付出了宏大代价,农业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农业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因素面临即将参加WTO的形势,亟待改善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进步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当看到,我国如今的状况与瑞士、德国2021年21年前相似,我们应该汲取“开展-污染-治理-开展〞的教训,本着对子孙后代生存和开展负责的精神,从战略的高度进步对农业环境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二〕开展生态农业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
瑞士、德国的生态农业之所以获得宏大成就,与其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分不开的,两国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标准,涉及水、土壤、大气、耕作制度、生物多样性、农产品质量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虽然也公布了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但与瑞士、德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表如今法律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质量标准不统一、执法队伍不健全等因此,要加快我国生态农业的开展,必须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体系,健全执法队伍〔三〕开展生态农业要依靠科技进步,根底研究、实用技术、科技推广相配套我们在瑞士、德国考察中看到,两国的科研、教育、推广体系非常健全,仪器设备比拟先进,部门分工比拟明确我们参观的有机农场各种机械设备非常齐全,这为开展生态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物轮作、生物防治、草药防治、微滴灌溉等多种生态农业消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在这方面我国还有一定差距,应该加快我国农业科研教育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与开展生态农业相适应的科研、教育体系,加强对适应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重视对学生和农民实际操作才能的培养〔四〕开展生态农业要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完善各种中介效劳组织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消费、加工、销售一体化是瑞士、德国生态农业开展的一大特色。
要开展生态农业就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一是开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生态农业的开展;二是要拓宽流通渠道,通过建立有机食品专卖店、有机食品专卖区〔专卖柜〕、直销店等,促进生态农业的开展三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种专业协会的开展,建立和完善各种中介效劳组织,通过中介效劳组织为农民提供物资、信息、技术、销售等各方面的效劳,促进生态农业的开展〔五〕开展生态农业必须进步全社会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尤其要进步农民的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是开展生态农业的前提,农业生态环境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必须进步全社会的认识,增强全社会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在这方面瑞士、德国给我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农民是开展生态农业的主体,进步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广阔农民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还缺乏,只重眼前利益,无视长远利益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使保护环境、开展生态农业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四、几点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进步全社会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加强对各级指导和综合部门的宣传,进步他们对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紧迫感、使命感二是加强对消费者、消费者的宣传,进步他们消费、消费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产品的自觉性。
〔二〕加强部门配合与协调,形成抓生态建立的合力生态农业建立涉及多个部门,农业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争取有关综合部门的支持,组织有关活动,加强沟通,协调一致,在安排有关方案时向生态农业建立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