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是 1937年 7 月至 1945 年 8 月,中国人民进行的 8 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 22次,重要战役 200 余次,大小战斗近 20 万次在这其中就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在抗日第一阶段,即从 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其中的淞沪会战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 3 个月,日军投入 9 个师团和 2 个旅团 30 万余人,宣布死伤 4 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 75 个师和 9 个旅 75 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 33 万人;至 1937 年 11 月 12 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由于国民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 33 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是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已经使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产生刮目相看的态度,而日军久战未胜,日本的民心士气,则出现了怀疑与困惑日本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中国的战争,那么日本就将面临其战略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日本缺乏战争与民生的资源,根本经不起长期的消耗,一旦它无法在中国战场上达成速战速决,那么最后的溃败,也就成为日本无法避免的命运了而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当时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可以说是对于这场会战的过程与意义,做出最好的历史见证与结论 ”蒋介石与全体军民的共同结论是,虽然上海作战失败了,但是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抗日战争的第二阶段是从 1938 年 10 月至 1943 年 12 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同时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 、反“蚕食”斗争,百团大战是这里面最为成功的战役百团大战发生在 1940 年 8 月 20 日夜,晋察冀军区第 129、第 120 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 3 天,参战部队已达 105 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开始阶段,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 20 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其后的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 129 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 120 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
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最后的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百团大战历时 5个多月从 8 月 20 日至 12 月 5 日的 3 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 1824次,共计伤、毙、俘和投诚日伪军达 46480(4 万 6 千 4 百 8 十)人其中包括:毙、伤日军 20645(2 万 6 百 4 十 5)人,伪军 5155 人;俘虏日军 281 人,伪军18407(1 万 8 千 4 百零 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 47 人,伪军反正者 1845 人同时,缴获各种枪 5942 支(挺) ,各种炮 53 门;破坏铁路 474 公里,公路1502 公里,桥梁 213 座,火车站 37 个,隧道 11 个;破坏煤矿 5 个,仓库 11所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第三阶段是从 1944 年 1 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 1945 年 8 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战略反攻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民政府贪污腐败,以及各种原因,以至节节败退,其中长衡会战中惨遭大败长衡会战:1944 年 5 月至 8 月,在豫中会战进行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革命军在衡阳进行了长达 48 天的抵抗,最终没有支援而遭到失败1944 年,日军发起了一场纵贯中国南北,代号为“一号作战”的大规模战役长衡会战历时三个多月,双方参战人数,国民党军先后投入 16 个军,40 多个师,约 35-38 万人;日军先后投入 10 个师团,约 25-28 万人双方伤亡人数,据日军方面的统计,国民党军死亡 66468(6 万 6 千 4 百 6 十 8)人,被俘 27447(2 万 7 千 4 百 4 十 7)人,伤病 132485(十三万 2 千 4 百 8 十 5)人,合计 226400(二十二万 6 千 4 百)人;日军伤、亡 6 万多人而国民政府军令部的统计,国民党军伤、亡 90557(9 万5 百 5 十 7)人,日军伤、亡 66809(6 万 6 千 8 百零 9)人日军伤、亡人数,双方公布的数字接近而国军伤、亡人数则出入较大日军方面公布的数字,包括伤、病、俘、亡在内,国民党军损失过半。
国民党军自己公布的数字,不含病、俘,仅伤、亡两项,占国军参战人数的 25% 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总计动员兵力约 51 万,其参战兵力之多、作战地域之广,打破了日军侵华以来的空前记录,据称在日本陆军作战史上亦是史无前例的对中国军队而言,它也是1938 年以来所遭遇到的规模和破坏力最大的一场战役数十万士兵及无数的平民伤亡;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被日军的南北通道切成两半;在失去 1/4 的工厂的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亦随之锐减此次军事败挫,暴露了国民政府军队的诸多弊端它与同时俱来的经济萧条与政治危机一起,使抗战胜利前夕的国民党政权遭到一场灾难性的打击蒋介石慨叹“1944 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 ,自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这样的耻辱” 1945 年 8 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8 月 8 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 月 9 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945 年 8 月 14 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 月 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