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散打战术初探.doc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50KB
约5页
文档ID:521469057
散打战术初探.doc_第1页
1/5

散 打 战 术 初 探武术的散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运动,只有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加以分析,才能找到理论依据,得到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如何才能更好的保全自己攻击对方?我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一、进步低进步低是指向前迈步进身时重心比原定位置低当然重心低是有一定限度的,是在能够快速前进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重心,在降低重心的同时,身体要有一种提头上领的意识,使身体并不因下降而变得软塌,这就是意念中的力意相逆的原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进步才能既稳固又得力二、束身法束身进者,就是人体在降低重心的前进过程中,紧收身体各部分肌肉,使之朝向自身重心 这种做法免除了前进中身体的散荡和摇摆,加强了全身力量的集中,使打击时的力量能充分地从丹田处向外迸发而出,同时克服了发力时力的偏移,使身体始终保持在重心稳固的情况下前进三、长身出长身出是指在最后的打击时,身体各部关节骨架突然撑开,使打击的力量就象以丹田为中心的圆形爆炸一样,由丹田处向腰、跨、肩、背、手、脚等处同时并发而出这种力量不会偏出,只集中在着力点上由于爆发力中的反作用和互相之间的争力,使爆发的力量更加突然和强烈便同时一定要注意在力量发出的最后一瞬间,要使展开的关节,骨骼肌肉群作急速的收缩,使全身发出的力量能全部涌向支撑的脚部和打出的部位,以收到最大最好的惯性传递效果,消除身体因发力而造成的重心偏离。

这种作法就是武术中“力要绝”的原理四、退步高退步高是指在退步要结束时身体的重心要高于退步中的高度这种作法的原因是由于身体迅速后退,必需要产生向后向下的惯性,而这种惯性力势必造成人体后退时继续后退的趋势,因而减弱了退中有进的机动性为了能迅速前击,在后退快要结束时提高重心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身体在后退中要保持平衡就要有一种向上向前的力,而这种力是在头部的领率下取得的,根据合力的方向是两个分力的方向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方法则,所以即便后退的速度快力量大,只要能有相对应的向上、向前的头领力,身体就能保持稳定,使向前进击的时机不会错过,同时也使自身保持有力的地位五、闪进闪进,就是躲闪进入,如果单单为了闪是较为容易的,但我们提出的闪是在能积极进攻的前提下来闪的,所以用闪进一词如何闪进呢?如果闪的过大,身体的运动幅度大,重心的稳定性就小了,同时所需要的运动时间也相应的长了,这样就不能迅速还击对方要想改变闪中容易出现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在对方打来之拳、脚快要触到我身体之际,迅速躲开其锋,贴其来势急速迎进这样做首先要使对方前击之拳脚失效并无法变换动作同时由于运动方向与对方的运动方向是相对前进,这样就提高了接敌之速度,加大了打击力量,使对方无法变化,由主动进攻变成被动防守,反被我方控制。

闪进的动作很多,如侧闪进、下闪进、后闪进等,但道理都是一样六、转体转体是利用身体的旋转来达到打击对方的有效方法在转体的要求上一定要做到快速、稳健如何做到快和稳呢?这就要求身体在开始转动时降低重心,这样可以使身体的稳定性得到加强,同时要在转体一开始就尽可能缩小手脚展出的距离根据转动惯力学,质量越是集中在转动轴上,转动惯量越小,转速越快(当然这种缩小是在能够使转体协调,能够得力,发力的条件下缩小的)转体首先要扣脚,使重心移向扣脚的脚掌前部,这时再迅速转头、摆臂、续以转身根据转动的定向作用,力对转动轴的作用越小,物体的转动就越顺利平稳由头部的常态反射就使得以头领先的转动更自然协调,转体的顺序是头、臂、腰、腿七、松快出击,着人发力在对抗性的搏击中,要求攻击者在进身出手时,尽量使身体肌肉放松,提高出击速度在即将触到对方的瞬间,身体各部位肌肉迅速收缩,力量集中在着力点上这种要求的道理何在呢?首先我们知道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是由肌肉的收缩引起的,由于有协同肌和主动肌的协调参加,才牵动肢体运动,同时又要对抗肌放松,没有对抗肌的配合,肢体的运动也是无法完成的如果手上握紧拳,那么手臂的协同肌和主动肌以及与之相反的对抗肌都要同时紧张收缩参加工作。

由于这些肌肉的收缩紧张,就使该部的肌体运动受到很大的影响,阻碍了速度的充分发挥同时全身各部位的肌肉也要相应的放松,正是由于这种生理机能,所以运动时要尽量放松肌肉,只有在放松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肢体的运动速度和灵活性着人发力是使迅速向前运动的上臂或下肢在接触到敌方的一瞬间迅速使肌肉收缩,各关节固紧因为肌肉的收缩在最初阶段产生的力量大,所以肌肉的收缩越快,爆发力越大,随着出击速度的提高和爆发力的运用,这种打击力量一定会大大增强这种收缩一方面使身体、手脚的关节由于协同肌和对抗肌同时作静力收缩而更加牢固同时出由于收缩使身体运动中的不平衡得到调节另外,由于全身的惯性所产生的强大打击力,一不定期使被打击物产生同样大的反作用力因此加强关节的牢固是十分重要的八、头予上脚自随、脚予上头先领、手脚齐上腰自催这就是头要前进,下面支撑的脚就自然地跟随前进这种跟随要象各种条件反射一样,只要头想向前,脚就作好随时前进的准备,这种由意念加强的条件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是为了使头部前进所造成的重心超出支撑面的不稳而迅速得到调整把重心的作用点控制在支撑面以内,使自身保持稳定脚予上头先领,是为了使脚上的进步自然快速所提出的。

由于头先领进就造成了重心的前倾稳定角变小,自身的重力加速度增大,形成了身体向前运动的初速度,紧接此力脚的进步就可以使身体产生加速度,进身进步才能收到自然快速的结果手脚齐上腰自催,就是由于手和脚的同时前进,重心迅速超出单脚支撑面而移向加一只脚此时,身体产生的整体爆发力只有通过腰部催发才能发生这种来自腰部的催发一方面是对支撑脚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前进中手和脚的作用这种情况就犹如拉弯的弓背,人体的腰就象弓背,而手和脚就象弓弦,弓背催发越大,弓弦的弹力也就越大,武术中的形意拳的劈、崩、钻、炮、横等动作都是根据这一原理操作的九、近身发手近身发手是要求打击对方的时候,不要过早出手,应是在靠近对方身体的情况下,才出手还击,这种打击免去了由于出手过早而使对方有所准备、变化的可能既便过早地出手能够打击到对方,但由于作用在对方身上的时间少因而也减少了打击力量所以要想改变这种不得力的状况,我们应该采取近身发手首先当身体靠近对方以后再发手,使其不易判断我方的出手路线和位置,即使对方知道将要打来的拳、脚也不易躲闪变化了由于在身体靠近对方之前,手部并未作肌肉收缩(肌肉的收缩在开始时力量最大,随着时间增长收缩的力量就减弱了),当靠近对方时,迅速出手的肌肉随这突然收缩,使力量全部集中在一个受力点上,这样发出的力量既突然又猛烈,可以收到给对方以猝不及防的打击。

身体离对方较近,手臂处于弯曲状态下打击对方时,要充分发挥腰部的力量,随着打击力量的延续,手臂和身体的伸长,就使得打击对方的作用时间增长、打击的力量也必然增大这就是为什么要近身发手的原理近身发手还必然要有牙欲咬人,前沿欲撞人之势才能更好的发挥近身发手的效果十、气势腾挪气势腾挪是未动之前的一种内在意识,这种意识是使全身上下各部位由内至外形成一种网络整体,有如象蛛丝连挂之感,一处预动全身地不配合助发这就增长了全身各处的相互联系,相互争力的一种整体结构作用除了这种意识外还要使身体有一种升腾动荡之感,即重心稳健,身体灵活同时在精神上有一团神气凝于自身,罩住对方有了这种内在的气势腾挪之势就使自身随时都能精神高度集中,增强机动性、灵活性和整体性在未动之前就有了预先准备,为迅速有效地出击或防御对方创造了有力的精神条件以上是对武术散打战术的一些实践体会和粗浅设想,有不对之处望同志们给予指正,为促进中国传统武术运动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