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科研机构组织结构形式浅析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50KB
约7页
文档ID:203984918
科研机构组织结构形式浅析_第1页
1/7

科研机构组织结构形式浅析摘要:简要阐述了现有科研机构中常见组织结构形式,并从简要分 析了其特点随后从科研机构基木特点出发,阐述了现有科研机构组织结 构形式的弊端,最后从国家重大需求及国际新形势下出发,设计了适合科 研机构组织结构形式关键词:科研机构 组织结构 课题组 实验室科研机构是指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有一定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和一定数量、质量的研究人员,并长期有组织地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机 构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 决定性成果•在此大形势下,科研机构将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相应的其 组织结构形式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转变本文就全血深化 改革新形势下典型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形式进行简单分析一、典型科研机构组织结构类型组织结构是组织的一个基本框架,是组织内部各单位间的职权、界限、 关系和责任沟通的框架,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一个组织无论 大小,都有自己相应的结构形式,同样,其结构形式也会根据其组织内部 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管理体制、发展战略、环境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有着不同的类型。

常见科研机构组织结构形式根据组织规模大小主要由以 下儿种类型:1 •小型课题组(1-30人)直线制组织结构是最原始、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态组织内部 之前的关系自上而下形同直线、简单明了、责权关系明确;一般适用于小 型组织其特点是集权式,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 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管理效率较高,但缺乏专业 化的管理分工一般此种组织结构形式课题组长用于最高管理和控制权,对课题组内 所有科研人员(包括研究生)直接指导及监督,反应迅速及时,人员结构 清晰,管理层级相对简单2.中型课题组(30-80人)直线职能制它以直线制为基础,在课题组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项冃 负责人,实行课题组长统一指挥与项目负责人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 构形成它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既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的优点,乂可以发项 0负责人对参谋指导作用,以弥补课题组长在专业管理知识和科研精力方 面的不足随着课题组的发展壮大,课题组长已经无暇顾及到每一个人员的科研 内容及事项,这时候就要课题组长统一指导下,根据课题组项目方向,选 取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及领导能力的人员作为课题组内部项日负责人,项目 负责人下设科研人员。

这些项目负责人负责具体项目事宜,并定期将工作 成果及问题向课题组长汇报反馈,同时对课题组发展的重大事宜也会听取相关项冃负责人的意见建议这些项冃负责人是课题组长的参谋或者助手 角色,一般不拥有决策权3•科研团队(80人以上)事业部制,即分权制结构该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 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示将组 织划分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 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 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在研究所中,部分课题组规模较大,一般称之为科研团队,在直线职 能型课题组模式上增加设立职能部门同时在此类课题组中最人的特点是 项目负责人具有一定的权利,即被授权,可以制定本项目组的科研发展规 划;其次,项目组负责人拜托事事向团队首席汇报请示的框架,可以及时 有效的处理被授权范围之内的事务,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最后,其团队 首席可以根据各项目组工作产出情况进行合理奖惩,可以有效的调动积极 性此种模式也是近些年才逐渐兴起的,如果管理不善,将会造成机构重 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二、我国科研机构组织存在问题1.学术性过强,科研组织结构设计重视程度不够从口常科研管理角度来看,现有科研机构负责人大多是由在该领域小 有成就的科研人员牵头成立,他们在学术及科研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并且 视科研为头等大事,所以在机构H常管理上就会缺乏一定的耐心和重视 度,尤其是在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管 理混乱、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等。

2•各基层研究组织独立性过强,资源未能充分共享从学术及科研角度来讲,我国现有科研机构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模式和 直线职能组织结构的模式之下以研究所为核心的基础学术组织在科研工 作中仍旧延续着课题组模式,在课题组当中,人多是较小并且相互之间严 格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大部分课题组具有小型化、研究H标较小、资源 分散的弱点,无力装配高水平的仪器设施,无法承担大型研究项目,无力 组织对重要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的研究,也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1 I 03•科研创新性不够,产出效率不高国内科研状况存在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创新性不够,大部分处在重 复模仿、故步自封的状态,所以真止的大科学问题没有提出,大部分工业 问题亟待解决造成这种效率低下的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科研管理 体制下形成的职能型组织结构,机构重叠、队伍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 下因此改革己经不能适应科研机构科研发展需耍的科研管理体制是提高 知识创新效率的关键所在三、适合科研机构组织结构形式设计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首先必须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过分集中和过分分散的管理体制都各有一定的缺点,为了克服两方面的缺 点,把集权与分权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系统观念,增加灵活性、适应性, 才能提高科研管理的效果。

科研机构的发展,若想跟上国家的步伐及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冃前科研模式情况及存在问题,必须建立新型的组织结构形式过去的经验及不足告诉我们,矩阵制(类矩阵)组织结构将成为 研究所发展新趋势 矩阵化的科研管理组织中,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项目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 令系统其优点在丁: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了起来,有利 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因此 它是传统的职能组织和独立的项目组织的一种折衷形式,能以其高度的灵 活性和强大的适应性给科研机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 间根据现有研究所及国家发展大趋势情况来看,研究所组织结构形式从 以下两个方血进行设计1・集合松散研究方向,形成大科研实验室为了稳步顺利的开展科研,科研机构内应该形成一定机制,将各小单 位课题组紧密结合,以重大项目为导向,各项目组为单位,公共支撑部门 为契机,横纵交叉,形成矩阵为了科学、高效、合理地对实验室的日常 运行进行组织和管理,本实验将采取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并成立实验室学 术委员会和职能部门,其中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实验室的组织、协调工作, 共同领导、协调、监督实验室各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只能部门主要负责人 员、设备、经费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按照实验室的规章 制度执行,重人问题需经实验室主任批准。

此种组织结构有效克服了小型课题组研究方向松散、细碎,资源无法 共享的弊端,而口在设立之时,从科研角度和管理角度充分考虑,能够实 现较为全而系统的控制有效的集合松散研究方向,形成科研实验室2•各实验室相互交叉,形成研发集群科研院所实行所长统一负责制,下设各实验室,科研团队,课题组等, 管理部门与科研部门相分离,管理部门是调和剂在此基本结构下,纵向 上科研单位耍适应国家大趋势的发展,紧密掌握国家发展动态,密切结合 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建立又课题组到实验室再到研发集群,最终共同开展 国家重大科研内容横向角度研究所成立健全的管理支撑部门,这些部门 不直接参与科研,但是却是整个科研内容的管理者及支撑者,对科研的顺 利开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般设立开发部门、科研管理部门、 财务部门、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工会等等横纵两个方向相互交叉,互 为利用,互为监督在此组织结构中,与之前松散课题组直线型模式中不同的是,每个课 题组隶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实验室,而又会根据科研内容,参与其他实验室 的事项实验室之间也会密切结合,隶属于不同的研发集群,可以属于一 个集群,也可以同时属于儿个,但是其特殊之处就是之前的联系在管理支 撑部门的组织下变得更加紧密,资源共享性更强。

所有创新集群的目标就 是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内容,为国家和企业做贡献管理支撑部门的构建在这种模式下显得异常重要,工作重点由被动管 理变主动出击,可以将项目组之间进行统筹集合,也可以牵头去为研究所 争项日或者其他利益而且管理支撑部门还要建立一个系统完备的支撑平 台,如分析中心、工程中心、设计中心等,他们会集合所内各类优势资源, 把他们变成所级的平台进行管理,在使用上和维护上由专门的人员表面 上看此种形式会需要较多的管理人员,但是如果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员 分工、考核指标、管理机制等,将会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大大增 加管理效益,进而实现为科研工作做坚实后盾的有力保障四、结束语木文从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情况分析出发,认为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全 面深化改革体制下科研机构应该实行的组织结构形式时代的变迁与科技 的进步,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变革,广大科研机构在此大环境下如何实现 稳步发展并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做贡献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而组织结构的转型,应该是我们首要关注的大事因此,在我国科研机构 组织结构建设过程中,应有效结合国家科技需求,密切联系机构实际,有 效利用优势资源,引导科研人员在舒畅、高效的环境中工作,从而提高科 研效率,实现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1]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 王键,王水平•科研管理研究.2007.[3] 苏东水•管理心理学(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4] 徐宁•基于矩阵组织结构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成人教育,2007 (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