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轼《论书》解读.doc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51KB
约6页
文档ID:541068988
苏轼《论书》解读.doc_第1页
1/6

苏轼《论书》解读梁德水[述评]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父苏询,弟苏辙,皆有文名,号称“三苏”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学识渊博,文章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并称为“宋四大家”擅长行、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之名家,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卓然自成一家 《论书》摘自《东坡集》,包括苏轼《论书》、《论古人书》、《自论书》等论述书法的材料 苏东坡书法自出新意,不囿于成法,不迷信权威,他指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强调执笔应该是适宜而无一定的规则,在实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为自己所用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更是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这是直指灵性的高层次的阐发他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尚意书风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 [原文]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1)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2)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3)。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4)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5)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6)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7),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以剑器,容有是理(8),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9),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10) 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11)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12)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13)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14)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王荆公书得五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15)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16)。

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17)予亦自觉其如此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 [注释] (1)阙:同“缺” (2)庄语:《庄子》之语放言:大话,玄言 (3)辩讷:辩,善于辩解、辩论讷,说话迟钝,不善言辞 (4)结密而无间:结构紧密而不散疏宽绰而有余:结体疏朗而宽松 (5)虚而宽:虚空而宽松,指执笔不要僵化,要灵活自然 (6)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故称文忠公 (7)柳诚悬:即柳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8)张长史:即张旭,唐书法家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独特风格 (9)雷太简:即雷简夫,字太简宋同州郃阳人自号“山长”宋朱长文《续书断》云:“简夫善真、行书,尝守雅州,闻江声以悟笔法,迹甚峻快,蜀中珍之” (10)文与可:即文同(1018—1079),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善诗、文、画竹,书法各体兼工 (11)献之:即王献之,东晋书法家。

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逸少:即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12)笔成冢:宋朱长文《续书断》云:“释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也,自云得草书三昧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萎,作笔冢以瘗文墨成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张芝:字伯英,东汉时敦煌人,好书,善章草索靖:西晋书法家字动安,敦煌人,张芝的姐孙 (13)匆匆不及草书:谓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不及,亦作不暇 (14)周越:宋仁宗时人,字子发,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更体法仲翼:宋仁宗时人朱长文《墨池编》云:“工草、隶,颇有时誉 (15)王荆公:即王安石(1021—1086)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宣和书谱》谓荆公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未尝经意 (16)言法华:释言法华,宋代僧人,工书 (17)欧阳叔弼:欧阳,字叔弼,宋时人,登进士乙科善文事,有文集李北海:即李邕,字泰和,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唐代著名书法家 [译文] 书法作品一定要有精神、气韵、骨力、肥瘦、浓淡,五者缺一则不成为书法 书法要先学好正书,进而再学习行草。

未能正书而写行草,就像未读过庄子之语,而动辄口出玄言,这不是真正的道家 人的相貌有美丑之分,然君子与小人之态,无法掩饰;言语有雄辩与不善言辞之别,然君子与小人的气质,瞒不住人;书法有工有拙,然君子与小人的心性,却无法混淆 大凡世人所贵,必贵其难楷书难以飘洒生动,草书难以严肃持重,大字难以紧密不散,小字难以宽绰疏朗 执笔没有定法,要使掌心虚空而放松欧阳修对我说:应当以手指运笔而手腕不动,这句话说得真妙运笔时,笔前后左右顺势运转,免不了会出现攲侧,当笔停止,笔管竖直,笔锋与笔管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这就是笔正柳公权的话有道理,他说古人笔法都有原由,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雷太简说他闻江流水声而使笔法大进,文与可也说观蛇争斗而草书有长进,这就有点靠不住了 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其后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之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世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废笔成堆,磨墨成池水,达不到羲之也能有献之的水平笔用秃千管,墨磨研万锭,不成张芝也能比上索靖。

书法初始时不要刻意求佳,应放松随意,自然能达佳境草书的学习虽然是靠积累而成但它的要点是为了书写的快速古人说,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此语不对如果匆匆忙忙之际来不及作草书,而是平时闲静之时用心于草书,这种错误的观点,一直影响到周越、仲翼等人,也就不足怪了我的书法虽然不太好,然而能自出新意,不拘泥于古人,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王安石的书法得无法之法,正因为他自出机杼而“无法”,所以不可学我的书法如果尽心创作,风格则如蔡襄,如果得意而作,风格则如杨凝式,如果放纵作书,风格则似言法华欧阳说:“你的书法很像李北海我也感觉是这样有人认为我的书法像徐浩,是不对的论 书  【论书资料】  《论书》摘自《东坡集》,包括苏轼《论书》、《论古人书》、《自论书》等论述书法的材料   苏东坡书法自出新意,不囿于成法,不迷信权威,他指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强调执笔应该是适宜而无一定的规则,在实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为自己所用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更是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这是直指灵性的高层次的阐发他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尚意书风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   【作者】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父苏询,弟苏辙,皆有文名,号称“三苏”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学识渊博,文章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并称为“宋四大家”擅长行、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之名家,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卓然自成一家   【原文】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⑴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⑵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⑶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⑷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⑸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⑹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⑺,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以剑器,容有是理⑻,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⑼,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⑽   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⑾。

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⑿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⒀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⒁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王荆公书得五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⒂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⒃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⒄予亦自觉其如此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   【注释】  (1)阙:同“缺”   (2)庄语:《庄子》之语放言:大话,玄言   (3)辩讷:辩,善于辩解、辩论讷,说话迟钝,不善言辞   (4)结密而无间:结构紧密而不散疏宽绰而有余:结体疏朗而宽松   (5)虚而宽:虚空而宽松,指执笔不要僵化,要灵活自然   (6)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故称文忠公。

  (7)柳诚悬:即柳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8)张长史:即张旭,唐书法家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独特风格   (9)雷太简:即雷简夫,字太简宋同州郃阳人自号“山长”宋朱长文《续书断》云:“简夫善真、行书,尝守雅州,闻江声以悟笔法,迹甚峻快,蜀中珍之”   (10)文与可:即文同(1018—1079),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善诗、文、画竹,书法各体兼工   (11)献之:即王献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逸少:即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12)笔成冢:宋朱长文《续书断》云:“释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也,自云得草书三昧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萎,作笔冢以瘗文墨成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张芝:字伯英,东汉时敦煌人,好书,善章草索靖:西晋书法家字动安,敦煌人,张芝的姐孙   (13)匆匆不及草书:谓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

不及,亦作不暇   (14)周越: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