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四 梯形图编程规则及常用基本编程环节教学目标:1、 掌握梯形图的编程规则2、 掌握常用基本编程环节并能灵活运用理论4.1 梯形图编程规则梯形图是PLC最常用的编程语言,通过梯形图这一途径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是大多数编程人员普遍采用的方法由于它是一种可视化的编程语言,所以编程人员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自己所编写的程序,同时可以通过编程软件提供的监控功能对所编写的程序进行监控和修改;由于它与继电器电路图在形式在非常接近,所以工程人员可以很快的掌握,但两者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在利用梯形图进行编程时应注意下面的规则:一、梯形图中的左、右母线 1、梯形图中最左边的垂直线是左母线,最右边的垂直线是右母线画梯形图时每一个逻辑行必须从左母线开始,终止于右母线但是梯形图只是PLC形象化的一种编程方法,梯形图中左、右母线之间并不接任何电源,每个逻辑行中并没有实际电流通过,只是为了便于分析PLC的周期扫描原理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假定在梯形图中有“电流”流动,这个“电流”只能在梯形图中单方向流动即从左向右流动,层次的改变只能从上向下 2、关于左、右母线必须遵守以下两点:(1) 左母线只能直接接各类继电器的触点,继电器线圈不能直接接左母线。
2) 右母线只能直接接各类继电器的线圈(不含输入继电器线圈),继电器的触点不能直接接右母线图4-1a所示是错误的梯形图,一个错误是线圈M1直接接在左母线上,另一个错误是常开触点X1直接接在右母线上如果需要在PLC开机后,线圈M1就立即得电,由于M1线圈不能直接接在左母线上此时,必须通过一个未采用的辅助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接左母线例如图4-1b中,M1线圈通过M50的常闭触点接到左母线上M50是程序中没有使用的辅助继电器,故M50常闭触点就一直不会断开,这样,既能满足控制要求,又不违反基本规则另一种处理方法是,M1线圈通过特殊继电器M8000的常开触点接左母线,如图4-1c所示在PLC开机后,特殊继电器M8000的线圈就一直得电,M8000的常开触点闭合,使M1线圈被驱动,同样满足控制要求二、继电器线圈和触点1、梯形图中所有继电器的编号,应在所选PLC软元件表所列范围之内,不能任意选用每个继电器的线圈和它的触点均用同一编号2、在一段普通程序中,同一编号继电器的触点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不受次数限制这是因为PLC中的继电器并不是物理继电器,而是存储器中的触发器,触点闭合为“1”,断开为“0”,实际上是触发器的输出状态。
存储器中触发器的状态“1”可以多次引用,而不受使用次数的限制因此,编程时没有必要为减少某一继电器的触点数而增加程序的复杂性,这一点与继电控制线路的设计有很大区别3、 双线圈输出, 在一个程序中,同一编号的线圈如果使用两次,称为双线圈输出⑴ 一般情况下,同一线圈的编号在梯形图中只能出现一次双线圈输出只有特殊情况下才允许出现例如步进指令编写的程序中,就允许同一编号的线圈多次出现⑵双线圈输出在程序方面并不违反输入规则,如果一般程序中出现双线圈输出,则后面的动作优先执行,但这样容易引起误操作这是因为在系统中,输出的逻辑关系是唯一的如左图所示,请考虑在多处使用同一线圈Y003的情况例如,X001=ON,X002=OFF起初的Y003,因X001接通,因此其映像存储区内变为ON,输出Y004也接通但是,第二次的Y003,因其输入X002断开,因此其映像存储区内为OFF因此,实际的外部输出为Y003=OFF,Y004=ON ⑶ 假如按控制要求画出的梯形图中出现如图4-3a所示的双线圈输出,可以适当改变梯形图,以避免出现双线圈输出,如图4-3b所示4、 梯形图中,只表示输入继电器的触点,输入继电器的线圈是不反映的。
这是因为每个输入继电器的线圈是由对应输入点的外部输入信号驱动的在图4-4中,按钮SBl接输入点X1,当按下SBl时,输入点X1对应的输入继电器线圈得电,梯形图中输入继电器Xl的触点动作;当松开SBl时,输入继电器X1线圈失电,梯形图中所有X1的触点复位5、梯形图中,不允许出现PLC所驱动的负载(例如指示灯、电磁阀线圈、接触器线圈等),只能出现相应输出继电器的线圈输出继电器线圈得电时,表示相应输出点有信号输出,相应负载被驱动在图4-4中,KMl线圈接在输出点Y1上,当Y1线圈得电时,Y1有信号输出,PLC的负载KMl线圈得电对PLC来说,KMl是外部元件,因而KMl线圈决不允许出现在梯形图中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设计梯形图之前,一定要根据控制系统所有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分配PLC的输入点和输出点也就是使每一个输入控制信号对应一个输入继电器,每一个输出信号对应一个输出继电器6、梯形图程序必须符合顺序执行的原则,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执行,触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能画在垂直分支线上,如不符合顺序执行的电路不能直接编程,例如图4-5a所示的桥式电路就不能直接编程其触点X3画在垂直线上,这很难正确识别它与其他触点的相互关系,应该重新安排电路,如图4-5b所示7、在有几个串联电路相并联时,应将触点最多的支路放在梯形图的最上面,如图4-6所示。
而对有几个并联回路相串联时,应将触点最多的并联回路放在梯形图的最左边,这样的安排使程序简洁明了,指令语句也较少,如图4-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