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指导“和大人一起读”《剪窗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庆元县实验小学 陈月霞【课文说明】 《剪窗花》是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新增“和大人一起读”的第二次阅读内容,这是一首儿歌,要求学生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目标】1.通过跟读、对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受儿歌的音韵美2.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课外识字3.通过剪纸老师的现场演示,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多种形式朗读儿歌教学难点】读出儿歌的音韵美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大家,但是你要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才能得到它,是什么呢?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窗花作品,孩子们说说看到了什么?2.认识窗花你看见过窗花吗?说说你在哪里看见过?(揭题)(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 通过几幅窗花作品引入,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自动开启学生阅读思维活动 )二、诵读儿歌二、诵读儿歌(一)试一试小朋友们借助学过的字和拼音,试读这首儿歌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 )(二)老师读1.老师读22.老师带着学生一句一句读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通过教师的读和带读帮助学生更快地读准课文。
)(三)学生读1.分组一句一句读2.半句半句读3.说说,文中的“我”共剪了几幅窗花?分别是什么?(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分句读适当降低难度,半句半句读感受儿歌的节奏美 )(四)合作读1.老师与学生拍手读2.学生与学生拍手读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变换形式读,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3.识字教学把“喜鹊、梅花、雪花”等词的词卡放到老师手中,随机抽取学生读,并贴到黑板上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在:在阅读阅读活活动进动进行无痕行无痕识识字字练习练习 )4.配乐读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富有节奏感的乐声中读,学生在玩中学 )3、、了解剪纸文化了解剪纸文化(1)通过黑板上的窗花,介绍窗花的历史2)剪纸高手展示1.雷老师现场剪纸2.欣赏雷老师带来的剪纸作品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通过现场演示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之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一)学生拿出学习单,读单上的《剪窗花儿歌》 二)你觉得这首儿歌可以怎么念?学生表演读3(3)布置作业:用上今天学会的念儿歌方法,回家当小老师和父母一起读儿歌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
)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窗花美丽,儿歌有趣,让我们在快乐的下课铃声中和窗花说再见吧教学反思】《剪窗花》是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新增“和大人一起读”的第二次阅读内容,这是一首儿歌,要求学生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读好儿歌,感受儿歌,拓展儿歌,热爱与传承”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基本思路一、在朗读中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味一、在朗读中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味《剪窗花》是一首儿歌,节奏感非常强,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音韵感因为我们前面学了一部分的声母和单韵母,再加上也有个别学生学前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所以一开始是试着读然后老师示范读,再带读,让学生在跟读中逐步纠正读音在读准的基础上再进行变形式读,引导学生读顺儿歌然后进行拍手读和配乐读,引导学生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音韵美从上课的效果来看,这个设计还是符合我班的学生实际的,学生在一次一次地诵读中读得越来越顺,读得越来越好2、、在阅读中引导孩子进行课外识字在阅读中引导孩子进行课外识字“和大人一起读”不只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选文,更是在“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课外识字所以在儿歌诵读的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窗花,出示窗花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感受窗花的美的同时记住了几个窗花名字,再在接下来的读中把几个窗花名字的词从文中提取出来,学生认读后再贴到黑板上。
最后在拓展的《剪窗花》这首儿歌中,孩子能再次进行复现巩固我认为这样的识字方式是无痕的,没有给学生带来额外负担,识字效果也比较理想3、、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剪纸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所以在教参中就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朗读《剪窗花》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于是我请到了我们学校的雷小琴老师,今天看来现场演示对学生的冲激力还是很大的学生对于老师作品的惊叹,正是对于剪纸4艺术的赞叹回顾自己的这堂课,我认为自己努力想体现的就是温儒敏教授提出的, “和大人一起读”要能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自己去弥补:首先是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增量,首先是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增量,我想自己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入改进,一个是上课的时候不能只关注优生,应该多关注中等生和中下生,课堂应该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然后自己在学生的展示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另一个方面是,在教学的设计上,上半节课以读为主,下半节课应该提高要求,如渗透一些思维训练,让学生给黑板上的窗花分分类,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读,一个读,两个读,三个读……而不是整体读。
其次是如何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其次是如何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开课出示的窗花,只要激起学生对于窗花这个话题的兴趣就行,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来说每幅窗花的内容中间雷老师展示剪窗花的过程,学生读了两遍儿歌就停在那儿等雷老师,这个环节效率不高,可以让学生拿出抽屉里的学习单,读拓展的那首《剪窗花》会更好还有就是,雷老师展示作品《如龙桥》时,当学生认出那幅作品是如龙桥的时候,应该请学生来介绍如龙桥,而不是我自己说,这样的教学会更加无痕第三个是关于课堂常规的落实问题第三个是关于课堂常规的落实问题虽然说这堂课自己在维持课堂秩序方面花了很多的精力,但仍暴露出一个问题,学生的拿书、立正、回答等方面的习惯不是很好说明自己在抓常规训练这一块做的功夫还有待加强作为新教材新栏目的尝试者,我很荣幸自己有这样一次磨练的机会,尽管过程艰辛,尽管结果还不完美,但我收获了,也成长了,这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