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专题:1---12单元知识点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3.50KB
约6页
文档ID:389204160
教育专题:1---12单元知识点_第1页
1/6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精心记忆,决胜中考,2013.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2、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3、过滤 :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4、量筒的使用:视线与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若仰视刻度,读数比实际小;若俯视刻度,读数比实际大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成分和组成:N2最多约4/5,O2约1/5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反应后生成物是固体 (常见的用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剩余气体(氮气)的化学性质有: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不和红磷反应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难溶于水e、注意: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压强差小,实验不准确可改进装置,在集气瓶底部装氢氧化钠溶液)(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2、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发红,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CO2磷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4P+5O22P2O5(白色固体)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SO2镁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2Mg+O22MgO (白色固体) 2Al+3O22Al2O3(白色固体)铝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3Fe+2O2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写方程)*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硫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防止空气污染。

(3)氧气的制备:A、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B、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MnO2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决定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决定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8、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氦气灌气球,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2、电解水的现象:正极放出 氧气 负极放出 氢气 二者的体积比为 1:2 3、电解水得出的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4、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① 水这种物质 ②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 一个水分子 ④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水污染的途径是: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6、防止水污染措施: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 加强水质监测 7、水净化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 ;8 、硬水是含有较多 钙、镁化合物 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 钙、镁化合物 的水9、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10、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或煮沸 1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固体碘和碘蒸气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都含碘分子12、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微粒。

13、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14、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氧气和水等由分子构成;铁等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是由 钠 离子和 氯 离子构成的CO和CO2,O2和O3,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15、物质是由 分子 、 原子 、 离子 微粒构成的16、物质分类: 混合物(多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食盐水等)物 质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铁等纯净物 (一种物质组成)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氧化物是含2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含氧元素)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质子 (带正电)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 : 原子核 2、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同一行)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同一族(同列)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某种元素,表示一个原子金属、固态非金属(S、P、C、Si)还可以表示单质4、地壳中最多的元素是 氧 、最多的金属是 铝 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是 氮 人体中最多的元素是 氧 地壳中排前五位元素依次是 氧 、 硅 、 铝、 铁 、 钙 5、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 K Na H 和Ag; +2 Ca Mg Ba 和 Zn ; Cu Hg 是2 Fe 2 3; +3是Al记心尖原子团化合价:--1 OH NO3 根 –2CO3 SO4根 +1通常是NH4根(1)、化合物中 元素正、负化合价 代数和为零 , 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 0 (2)、氧通常是 -2 价,氯为负价时,通常是 -1 价3)、化学式的意义:如化学式C6H12O6(葡萄糖)的意义:(1)表示葡萄糖 、(2) 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3)一个葡萄糖分子(4)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有(1)物质的种类 (2)分子种类一定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③各物质间质量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水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

说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2、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3、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如用墨写的字画不掉色)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炼金属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2) 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它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5)工业制取二氧化碳: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叫做干冰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红色会消失。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