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设备检修 - 461 - 复式交分线岔检查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复式交分线岔检查作业程序、 项目、 内容及技术要求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复式交分线岔的检修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2.1 铁道部《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 (铁运[2007]69号) 2.2 公司《接触网检修工艺》 (电运技[2008]187号) 3 作业目的 3.1 明确复式交分线岔检查、检修项 目及作业步骤,实现作业过程有效可控 3.2 通过复式交分线岔检查与调整,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作业流程 5 作业内容及要求 5.1 作业准备 5.1.1 人员准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工作领导人 人 1 2 驻站联络员 人 1 3 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 人 2 4 地线操作人员 人 2 5 高空作业人员 人 3(2) 作业车(车梯) 6 辅助人员 人 2(4) 作业车(车梯) 7 作业车司机 人 2 正、副司机各 1人 5.1.2 主要工机具 序号 名 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作业车(车梯) 台 1 2 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 DJJ 台 1 3 水平尺 500mm 个 1 4 钢卷尺 2m 把 1 5 钢卷尺 10m 把 1 6 安全带 条 2 作业准备 完成安全措施 检查测量 调整 参数复测 填写记录 办理收工手续 接触网专业作业指导书 - 462 - 上 行 7 温度计 个 1 8 单滑轮 0.5t 个 1 曲线处备用 9 大绳 根 1 10 小绳 根 1 11 梅花扳手 套 2 12 力矩扳手 套 1 13 安全帽 套 1 作业人员人均 1顶 14 个人工具 套 1 作业人员人均 1套 15 绝缘手套 套 2 16 绝缘靴 套 2 5.1.3 主要材料 序号 项 目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线岔限制管 设计型号 根 数量根据安装所需 2 载流整体吊弦 设计型号 套 含压接管、线鼻子、心形环 3 螺母、垫片 个 若干 4 镀锌铁线 φ2.0 kg 若干 5.1.4 签发工作票 按规程要求签发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器具、材料。
接触网第一种工作票 豆张庄 接触网工区 第 02-10号 作业地点 廊坊至落垡区间上行 6#至 16# 发 票 人 闫鹏辉 作业内容 复式交分线岔检修 发票时间 2012年02月03日工 作 票 有 效 期 自 2012年 02 月 04日 08 时 00 分 至 2012 年 02月 05 日 08 时 00 分止 工作领导人 姓名: 史晓飞 安全等级: 4 焦孟龙 ( 4 ) 徐 波 ( 4 ) 郭 兵 ( 3 ) ( ) ( )魏中凯 ( 4 ) 王 云 ( 4 ) 张 鹏 ( 3 ) ( ) ( )葛成龙 ( 4 ) 崔彦恒 ( 4 ) 孙 浩 ( 司机 ) ( ) ( )闫鹏辉 ( 4 ) 刘 鹏 ( 4 ) ( ) ( ) ( )王江波 ( 4 ) 王浩然 ( 3 ) ( ) ( ) ( )作业组成员姓名及安全等级(安全等级填在括号内) 共计 14 人 需 停 电 的 设 备 廊坊(不含)-豆张庄(含)上行接触网(豆张庄变电所 2#馈线) 装设接地 线的位置 廊坊至落垡区间上行 4#接触网、回流线各 1组,18#接触网、回流线各 1组 共计4组 作 业 区 防护措施 1、派专人到廊坊站运转室座台要令,并做好行车防护;2、作业区两端按规定距离设置行车防护;3、封锁廊坊至落垡区间上行正线。
接触网设备检修 - 463 - 其 他 安全措施 1、全体作业组成员穿防护服戴安全帽带好个人工具照明防护用具,服从工作领导人统一指挥调动,遵章守纪保证安全; 2、下行接触网有电,线路未封锁,人员机具不得侵入限界; 3、作业人员作业前认真确认停电作业范围,防止误触有电设备,不得超范围作业; 4、绝缘工具出库前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 揺 测,测试合格后方可领用,并做好 揺 测记录;5、到达作业现场,工作领导人通知驻站、现场防护员进行防护,防护人员全部到位后人员机具方可上线路做作业前准备工作; 6、地线操作和监护人员共同确认股道杆号,地线接挂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钢轨除锈,接地端接牢接实,接挂、拆卸地线时,人员据地线1m以上的安全距离,不得触及接地线地线杆要绑扎牢固,做好防风摆措施; 7、遇邻线有电力机车或高速列车、动车组通过时,驻站联络员提前十分钟通知工作领导人做好准备,现场作业人员、机具下道避让; 8、车梯推扶平稳,不得急剧起停车,且速度不得大于5km/h,高空作业与车梯辅助人员呼唤应答; 9、高空作业人员实行一绳一袋制,作业时使用的大型工料具应用小绳传递,不得抛掷;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将工具袋挂在车梯框的田野侧; 10、高空作业人员将安全带打在安全可靠的位置方可开始作业; 11、电台联系畅通,每十分钟通话一次。
12、作业组成员同去同归,作业完毕及时清点工料具,驻站联络员按时销令并不得晚销令; 13、汽车司机谨慎驾驶,保证交通安全 变更作业组成员记录 工作票结 束 时 间 2012 年 02 月 04 日 16 时 00 分 工作领导人(签字) 发票人 (签字) 5.2 完成安全措施 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 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始作业 5.3 测量检查 5.3.1 线岔交叉点测量 5.3.1.1 测量线岔交叉点的位置: 使用 DDJ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放岔中心下方,测量线岔交叉点位置是否满足在道岔导曲线两内轨 距 735—1085mm 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两接触线应相交于中轴支距的中点,允许横向和纵向偏差为50mm,横向位置允许偏差±20mm具体 测量方法参考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5.3.1.2 测量两接触线相距 500处的高差: 使用 DDJ接触网激光测量仪岔水平距离约 500mm处测量两接触线高差 5.3.1.3 确定线岔始触区内是否安装线夹 线岔始触区确定方法: 接触网专业作业指导书 - 464 - A 160km/h 及以下区段的线岔 始触区测量:正线接触线始触区:接触线垂直投影距侧线线路中心 550mm,800mm 的两个部位,相应对应到接触线上的直线段就是始触区。
侧线接触线始触区:接触线垂直投影距正线线 路中心550mm,800mm的两个部位,相应对应到接触线上的直线段就是始触区 B 160km/h 以上区段的线岔始 触区测量:方法同上,始触区范围变为600-1050mm 5.3.2 检查交叉吊弦 5.3.2.1 检查交叉吊弦检查交叉吊弦位置是否符合规定 5.3.2.2 检查交叉吊弦本体状态 接触网设备检修 - 465 - 5.3.3 检查交叉处两支承力索间距 检查两支承力索有无相磨现象,承力索间距应大于 60mm 5.3.4 检查限制管状态 5.3.4.1 检查限制管本体固定限 制管的定位线夹是否有偏斜及变形、螺母是否松动、脱落、垫片有无缺损等现象 5.3.4.2 接触线在限制管内有无卡滞现象 5.3.5 检查电联结状态 电联结检修具体参照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5.3.6 检查各部件螺栓力矩 5.4 检修调整 5.4.1 线岔交叉点位置调整 5.4.1.1 纵向位置符合要求、横向( 中间±50mm)位置不符合要求: 调整两侧线岔定位拉出值:松开两个定位器的定位环或支持器的顶丝,将两根接触线分别放或拉,直至交叉点投影位置符合要求。
先调整侧线拉出值;若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调整正线拉出值定位拉出值调整必须满足两侧道岔定位住线岔技术标准 5.4.1.2 横向位置 符合要求、纵向位置不符合要求 调整道岔定位柱拉出值:大于上限值就减小两接触线交叉角,小于下限值就增大两接触线交叉角调整时 尽量保证正线拉出值 5.4.2 两接触线相距 500处的高差不符合标准 正线线岔:保证正线接触线高度的前提下,调整或更换侧线吊弦,达到高差标准 侧线线岔:保证重要侧线导高的前提下,调整或更换另一侧线吊弦,达到高差标准更换吊弦的方法具体 参见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5.4.3 限制管状态不良 5.4.3.1 限制管卡滞: 松开限制管两端线夹螺栓, 根据安装曲线确定偏移量,调整限制管位置 5.4.3.2 活动间隙 不符合要求:调整或更换侧线吊弦 5.4.3.3 限制管本体定位线 夹偏斜、变形、破损,更换限制管 5.4.4 承力索交叉处间距小 承力索间距小于 60mm, 调整道岔定位柱承力索高度, 增大承力索交叉处间距对于承力索交叉处断股应进行补强或更换承力索,具体参见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专业作业指导书 - 466 - 5.4.5 电联结检修参照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5.5 参数复测 复测复式交分线岔各部参数,保证设备参数符合标准。
5.6 办理收工手续 5.6.1 工作领导人确认各作业组工作 结束,人员机具均已撤至安全地带后,通知监护人员撤除地线及其它安全措施 5.6.2 工作领导人确认安全措施撤除后, 通知驻站联络员申请消除停电作业命令和线路封锁命令 5.6.3 工作领导人召开收工会,办理收工手续 5.7 填写检修记录 按照当天检修情况填写相关检修记录 6 作业安全风险关键点及卡控措施注意事项 6.1 机车车辆伤害 6.1.1 作业车移动或作业平台升降、转向时,严禁人员上、下作业平台;禁止从未封锁线路侧上、下作业车 6.1.2 作业平台严禁向未封锁的线路侧旋转; 当邻线有列车通过时,作业人员应提前停止作业,并在平台远离邻线 侧避让,列车通过后方可继续作业 6.2 物体打击伤害 6.2.1 作业中应做好工具材料保管工作, 不得抛掷工具材料,作业完毕必须工完料清,撤出栅栏外时对工具材料清点清楚 6.2.2 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在车辆 移动中应注意防止接触网设备伤人 6.3 触电伤害 6.3.1 上下行接触网带电设备间的距 离小于 1.6m 时,必须在垂直天窗内作业 6.3.2 “V”形天窗内作业时,作业车作业平台严禁转向带电侧。
6.3.3 “ V”形天窗内作业时,作业人员所持的工具、材料必须与相邻带电体保持足够的绝缘距离 6.4 高空坠落 6.4.1 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防护栅外作业时, 必须将安全带系在牢固可靠部位 6.4.2 冰、雪、霜、雨等天气条件下,应有防滑措施 6.4.3 作业人员不宜位于线 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措施 6.5 设备质量不达标 接触网设备检修 - 467 - 6.5.1 严禁脚踩定位器、接触线 6.5.2 严禁使用作业车平台将接触线向上顶起 6.5.3 线岔交叉处所限制管不得出现卡滞 ,交叉点接触线高度1-3mm,高度不得超标将限制管顶起,保证线岔正常状态 7 常见缺陷照片及处理方法 7.1 线岔交叉吊弦脱落 处理方法:作业人员检查交叉吊弦状态,若接触线吊弦线夹和吊弦线未损伤可直接安装即可;若接触线吊弦线夹和吊弦线损伤,将吊弦整体更换更换或安装交叉吊弦时保证 500 处高差符合要求,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出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 7.2 线岔限制管脱落 处理方法。